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木育种技术能够培育出优良的树木品种,对加强人工林木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吉林四平常规林木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发展方向,旨在为四平市常规林木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林木抗旱性育种的现状与策略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该文概述了国内外林木抗旱性育种研究的现状,根据目前对林木抗旱性机理的认识,归纳总结了在抗旱性选育研究过程中受到普遍重视的早期观测技术与指标测定问题.同时还就我国林木抗旱性育种研究的原则和策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林木由于生命周期长,且广泛存在异体受精,杂合性很高,这给常规育种带来一系列困难。无论是纯系的获得,控制杂种分离,还是选择时排除显隐性干拢,以及对林木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等都是难以实现的。但应用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并通过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则可相当迅速的获得纯系,这已经在农业单倍体的育种实践中充分得到证实(1)(2)(3)(4)。这一方法如果在林木育种中采用则不仅可以提高选择效率,大幅度地缩短育种年限,而且也为杂种优势的利用,远缘杂交和人工诱变等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林木育种技术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不确定性大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林木育种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林木优良性状的早期判断和筛选成为可能,这也为林木育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详细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关联分析技术、生物技术、RAD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主要应用,育种技术的特点,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未来林木育种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林木育种中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工林培育水平较低,其原因与林木育种领域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足、对育种策略的重视和执行力不够等原因有关,导致树种遗传改良最基本的育种循环难以维持,无法支撑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持续提升和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林木育种发展经验以及理论和技术成果,提出林木育种策略制定和执行需重视的几点问题: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以及经济属性,生态价值则属于种植改良品种所产生的附属效益,要制定科学、具体且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育种目标和育种周期;在此基础上强化树种基本群体、选择群体和育种群体建设与管理,采用科学的试验设计及分析方法保证准确而高效地开展遗传测定和选择,持续推进高轮次育种群体构建,并合理采用促进开花结实、相关选择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加快交配和选择进程,不断提高基本群体和选择群体遗传品质,甚至实现强优势远缘杂交品种的生产应用。对于能够无性繁殖的树种,可在一定的遗传改良阶段施加理化诱变、染色体加倍处理,进一步增加有益变异积累和利用。而对于已应用于生产却仍有不足的优良品种,可以采用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进一步优化等。其中交配、遗传测定和选择是育种循环的核心以及进一步实施其他育种技术的基础,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持续的坚持。   相似文献   

6.
切花菊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育种方法上,有性杂交育种目前仍是切花菊育种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结合的复合育种途径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还对切花菊育种原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切花菊优良性状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20-11期目录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选择技术在促进优良基因型精准高效选育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基因组选择在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关于其在林木改良驯化中的应用 也逐渐被报道。本文通过综述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概况、主要模型方法及其在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基因组选择在林木育种研究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对预测模型优化与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与方法创新,提出了联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优化育种方案,为加快林木优良品种的精准选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1林木育种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林木育种是森林种植建设的有效方法,通过育种能够提升树木的成活率,生长环节中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育种前林业工作人员会结合的当地的气候特征对树木品种进行选择,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生长目标。树木种植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使用方向来进行,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要缓解资源过度开采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材林树种是目前最基本的良种基地建设树种,其中针叶树种是占绝大部分,而经济林树种和阔叶树种相对来说要少很多,特别是名、特、优树种稀少。鉴于上述不足,林木两种无法满足东北绿化造林的具体需求,随着林业新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黑龙江省的林木育种工作也开  相似文献   

10.
林木生长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遗传杂合性高,增加了常规育种的盲目性。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林木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概述了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林木不仅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原材料,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育种方法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林木育种学的发展,但难以满足人类对林木资源需求。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这个传统学科带来了技术和方法的革命,这一技术能有效地研究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复杂性状研究中很有优势。利用此技术可以通过新一代遗传作图策略发掘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综述了国际上林木基因组与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与新发展,并对后基因组时代的林木育种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了展望,以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木不仅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原材料,也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育种方法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林木育种学的发展,但难以满足人类对林木资源需求。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这个传统学科带来了技术和方法的革命,这一技术能有效地研究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复杂性状研究中很有优势。利用此技术可以通过新一代遗传作图策略发掘功能基因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综述了国际上林木基因组与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与新发展,并对后基因组时代的林木育种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了展望,以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林木抗病育种研究,通过种源选择、家系选择、无性系选择,引入抗性基因,杂交育种,以及相关性选择的途径,取得了显著成绩。最突出的欧洲落叶松日本落叶松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从欧美杨中选育出杨树优良品种I—214;荷兰榆树抗病品种也已育成,这些都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湿地松、火炬松抗梭锈病育种也获较显著成果。抗病育种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但是林木抗病遗传机理研究尚未取得到确切结果,林木的抗病性是变化的,病原也会产生变异,至今能提供给生产上的抗病品种为数不多,致使此项工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5.
现代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进而培育林林新品种的一项活动。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因此,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林业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生态发展的重点之一,林木的育种自然而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如何得到高品质的优良树种或树苗已经成为了林木育种的重点分支,目前也得到深入的研究和一定的成效。林木育种在中国得到快速的发展,至今已经有不少的分支,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太空育种也被列入林木育种中,为高品质的林木制造了坚实的前景。本文通过对林木育种各个分支的详细研究和总结,结合林木育种的现状,谈一谈陕西省榆阳区林木育种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林木育种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化苗木培育中,合理应用林木育种方法,对促进绿化苗木培育 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从而能为实现生态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针对林木育种的特点、趋势和任务进行 探讨,并对其必要性、现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综合具体分析林木育种方法在绿化苗木培育中的应用及问题,以期 能够为林木育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树木生命周期长,环境条件复杂,树体高大,延长了选择育种周期,增加了测定工作的困难。为了缩短选择育种周期,加速良种的鉴定和推广,国内外育种工作者都积极探索树木性状的早期予测的方法和途径,为了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研究在苗期进行混合选择的方法。为了估算樟子松生长性状的早、晚相关规律,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栽植密度的几块有代表性的标准地,仅就樟子松高生长速率早晚期相关及在苗圃进行混  相似文献   

19.
农业育种的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53年沃森发现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和1973年玻耶DNA重组成功,1983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和马铃薯,开创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育种的新纪元,必将孕育着一场农业科技革命。1.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 常规育种技术是基于对种内和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但很有限而且是依靠育种家的经验在田间和畜舍对动植物作表型选择。生物技术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突破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界限作基因的转移,这就极大地拓宽了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的利用,而且可以直接作基因型的早期选择和在实验室内操作;可以大大提高育种的目标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迎接21世纪现代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挑战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现状与进展林木组织培育及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细胞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和人工处子技术,林木原生质体2和细胞杂交,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和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等是林业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产业。21世纪我国林业生物技术育种,要充分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基因和基因工程品种培育,同时林木基因工程应从单基因生物抗性转向持久抗性,生物抗性转向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