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海洋渔业》2021,43(3)
为探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的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空间效应、盐度和营养素浓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能力。结果表明:1)塔玛亚历山大藻中至少含有13种PSP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GTX1、GTX4、GTX5和C1、C2,占总毒素的97.2%。当藻细胞数量低于4×10~3个时,13种组分均不能定量检出;当藻细胞数量在4×10~3~5.9×10~6个时,13种组分不能完全定量检出;当藻细胞数高于5.9×10~6个时,13种组分均能够检出。2)不同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产PSP能力比较,盐度25、35培养组显著高于盐度15培养组,1 L培养组显著高于0.1 L培养组,寡营养培养组显著高于富营养组。研究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丰富的毒素谱,且分别在盐度25、1 L培养液和1/4倍营养素浓度下具有最佳产毒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比对海洋赤潮藻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营养盐对不同赤潮藻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培养的7种赤潮藻δ13 C和δ15 N值,比较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藻种之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差别。结果显示,7种赤潮藻δ13 C和δ15 N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海洋原甲藻具有较高的δ13 C值;海洋球石藻δ13 C值相对较小;新月菱形藻、威氏海链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相似的δ13 C值。强壮前沟藻、海洋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δ15 N值要高于其他赤潮藻,威氏海链藻、海洋球石藻、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具有相似的δ15 N值。塔玛亚历山大藻在NP、3N、1/3P和3P组别指数期δ13 C值要低于稳定期,其他6种赤潮藻指数期δ13 C值要高于稳定期。几种赤潮藻δ13 C值与NO3-和PO3-4浓度普遍呈显著正相关;δ15 N值与NO3-浓度普遍呈显著负相关,与PO3-4浓度普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1) ;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率和保留率 3d间无显著变化 ;实验期间 ,随时间的变化 ,牡蛎对混合液的清滤率变化最大 ,贻贝次之 ,扇贝则无明显著变化 (P >0 .0 5 ) ;如果以摄食率作为指标 ,贻贝在控制赤潮方面的潜力较大 ,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温度影响三角褐指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对指数生长期、指数生长末期、静止期和衰亡期的三角褐指藻脂肪酸进行研究,发现在指数生长末期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含量最高。实时定量PCR分析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指数生长期表达量最高。为了探讨温度对微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在不同温度下对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测定其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到达指数生长末期所需时间缩短;不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的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6∶lΔ9、Cl8∶lΔ9、C18∶2Δ9,12、C20∶5n3(EPA),总脂肪酸随着温度的升高依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时EP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达到最高值25.71%。  相似文献   

5.
对虾育苗中常用海洋微藻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对对虾育苗中致病菌鳗弧菌、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的水溶性物质及脂溶性物质对鳗弧菌有抑制作用;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的水溶性物质及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的脂溶性物质对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在抑菌试验中,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扁藻密度达10×104/ml时,对对虾育苗池水的抑菌作用较好,特别是对弧菌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脂肪酸鉴定法和荧光微生物法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的共生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从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利马原甲藻中分离出2株可培养的菌株.脂肪酸鉴定为人苍白杆菌和交替假单胞菌,用荧光法鉴定的菌株分别为弗氏枸橼酸杆菌和短稳黄杆菌.  相似文献   

7.
微藻生物柴油是新能源开发的热点之一.为了提高微藻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性能,研究了接种密度对两种产油微藻(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性能及细胞油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微藻细胞采收密度或采收生物量与接种密度正相关,而细胞增殖效率与接种密度负相关(P<0.05).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油脂含量随接神密度升高而降低,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分别在接种密度为6.0×106 cell/mL和3.0×106 cell/mL时,其细胞内中性脂比例最高.微绿球藻、三角褐指藻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随着接种密度的提高先升高后显著下降(P<0.05).从生产生物柴油的效率及其品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室验条件下,培养微绿球藻适宜接种密度为6.0×106 cell/mL;三角褐指藻适宜接神密度为2.0×106 cell/mL.  相似文献   

8.
四种微藻对氨苄青霉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伟萍 《水产养殖》2005,26(6):9-11
为了研究抗生素在海洋微藻培养过程中对微藻的影响,实验探讨了4种海洋微藻(海链藻、小硅藻、塔胞藻、小球藻)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通过培养过程中加入抗生素进行培养并测定其光密度值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氨苄青霉素对海链藻的生长影响较大,对其它的3种微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海洋大型绿藻条浒苔与微藻三角褐指藻相生相克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种群密度为变量,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条浒苔与赤潮藻类三角褐指藻间的生长竞争关系,以及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营养盐限制条件下,低密度条浒苔(0.3~0.7 g/L)均能抑制三角褐指藻(起始浓度104cell/ml)的生长,最大抑制率为74.5%;低起始浓度(102~103cell/ml)的三角褐指藻,对条浒苔具有促生长效应,而高起始浓度(104~105cell/ml)的三角褐指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条浒苔的生长。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0.3~0.7 g/L)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皆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平均抑制率为75.2%,抑制效果较条浒苔鲜组织更为明显;其最大抑制效应(84.8%)表现在接种后的第8天,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量随条浒苔水溶性抽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条浒苔可能通过相生相克作用影响共培养体系中三角褐指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水体中的藻类是麻痹性贝毒的主要来源,现已知海洋中有13种单细胞的甲藻类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目前在我国海区已经发现的产毒甲藻主要有3种:塔玛亚历山大藻(Akexandrium 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zandrium minudum)、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catenella)。微小亚历山大藻在我国台湾沿海较常见。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沿海的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