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学调查为基础,对其天然种群的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天然种群分布不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都极其有限;群落层次性较强;闽楠、浙江楠和刨花楠在各自群落的乔木层中都占有优势;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庆元县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仁寿山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开化、庆元的闽楠群落,建德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理安寺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多样性指数较低,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广州市龙眼洞林场筲箕窝工区内不同群落(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闽楠Phoebe bournei群落、山乌桕-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闽楠群落、闽楠-楝叶吴茱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群落)中闽楠的生长情况以及物种组成与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2a的闽楠在闽楠-楝叶吴茱萸群落中生长最好,重要值最高,平均树高达6.42 m,平均胸径达5.67 cm。对于各群落物种组成分析:山乌桕-闽楠群落有48科81属97种;山乌桕-樟树-闽楠群落有46科75属85种;闽楠-楝叶吴茱萸群落有29科38属40种,物种组成表现出山乌桕-闽楠群落山乌桕-樟树-闽楠群落闽楠-楝叶吴茱萸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P均匀度指数在3个群落类型中均表现出灌草层乔木层,表明灌草层的物种数较多,并且较为复杂,更具有生态优势度,且在群落分布中更均匀;乔木层中的物种数较少,复杂程度较低,分布最不均匀。  相似文献   

3.
对分布于株洲市茶陵县的优良乡土树种天然的刨花楠的生物学调查、采种育苗试验和丰产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刨花楠实生植株前期生长较慢,10年生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为0.17~0.44 cm和0.27~0.53 m;野生刨花楠萌芽植株生长较快,10年生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1 cm和0.87 m;刨花楠人工林采伐后,可采用萌芽更新;刨花楠育苗芽苗期采用70%遮荫的技术措施,可防止芽苗遭受太阳灼伤,提高苗木质量和成活率。刨花楠容器育苗芽苗截根移栽和全根移栽在苗高、地径生长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对主根长度和须根数量有显著影响。刨花楠截根移栽培育的容器苗主根短、须根多,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刨花楠造林最适宜的海拔高度,即在海拔300~600 m的丘陵和低山区最适合刨花楠生长。  相似文献   

4.
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浙江润楠群落以樟科、山矾科及茜草科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浙江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亦较丰富。从群落物种多样性上来分析,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的最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相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则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种群中浙江润楠幼苗个体较少,中龄级立木较多,幼龄期个体呈聚集分布,成年期立木趋于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5.
对粤北典型次生常绿阔叶林的乔木优势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乔木层物种46科78属119种,林下植被77科141属227种.根据重要值>5%,群落的乔木优势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华润楠Machi...  相似文献   

6.
探究短期和中长期近自然经营下红松人工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与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为辽东半岛山区红松人工林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以近自然经营12 a和45 a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群落样地调查法记录样地物种信息,分析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1)12 a群落中,共有高等植物29种,隶属于19科23属;45 a群落中,共有高等植物54科96属142种;2)随着红松生长发育,群落物种分布类型增加、物种数增加、分布范围扩大,物种分布类型中,物种数量分布情况为北温带分布>世界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温带成分最多,世界成分次之,热带成分最少;3)红松群落从12 a经营到45 a仍然保持纯林状态,但群落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强,正向演替趋势明显。红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周期很长,正向演替明显,短期经营群落生物多样性较低,直到经营中期生物多样性才显著增强,生态位和密度制约理论能很好解释红松人工林生态演替,对辽东半岛红松人工林恢复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西五梅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树种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i)群落的分布和生长情况,采用样方调查法,在虎皮楠自然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样方并开展全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虎皮楠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31科53属。植物区系组成以北温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占比最高;(2)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较草本层和灌木层发达。群落根据Raunkiaer生活型谱划分,居于第一的是高位芽植物,占79. 03%;(3)群落中虎皮楠的重要值为17. 58,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多样性指数(H)灌木层最高,均匀度指数乔木层最高;物种丰富度灌木层最高;(4)年龄结构显示,江西五梅山自然保护区虎皮楠正处于年轻茂盛的阶段,种群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方式对刨花楠生长影响,为改造低质低效林分,提高刨花楠造林水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刨花楠在尾巨桉林间伐后林下套种,形成复层混交林的造林模式比刨花楠纯林造林,显著提高成活率、保存率,并促进刨花楠幼林生长。  相似文献   

9.
曹尘  何政  姜倪皓  张诗函 《林业科技》2023,(3):31-34+49
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老阴山5种在天然林栽培条件影响下产生的次生植被树种的森林种类、盖度、密度分布等方面进行作了全面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等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数,将结合植被物种资源总丰度来研究现有5种植被类型和天然林植被群落类型模式下的植被物种数量分布组成、演化方式规律和森林种群植物资源分布多样性。研究发现线柏林的林下植被生物种群及其多样性物种含量分布最为全面丰富;草本植物的物种类型中则以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其次的类型为蔷薇科;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为地表干扰;通过回归分析和生长痕迹发现同一水热条件下,灌木层生长周期有区别于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0.
坡向与造林密度对刨花润楠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葛山国有林场,通过对不同坡向和2种造林密度的10年生刨花润楠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刨花润楠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以东北坡的刨花润楠生长量最大,胸径达到8.1 cm,树高9.1 m;其次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最小。种植密度对刨花润楠生长有显著影响,适当的提高造林密度能够促进刨花润楠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宜都市的王家畈镇、聂家河镇和潘家湾乡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结果】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计264株,楠属植物3种,分别为竹叶楠Phoebe faberi、桢楠P.zhennan、湘楠P.hunanensis;润楠属植物4种,分别为润楠Machilus pingii、宜昌润楠M.ichangensis、华润楠M.chinensis、刨花润楠M.pauhoi,其中华润楠、刨花润楠初步确定为宜都市新分布记录种。楠木较多分布在山地比较潮湿的阴坡,坡度为30°~40°,坡位为中坡位和下坡位,海拔在710 m左右,群落类型为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1种,隶属41科60属,以樟科和蔷薇科植物比较多,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的比重最大。【结论】该调查区内的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楠属更合理,大致呈稳定型,而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衰退型。探讨了样地野生楠木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为其天然林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城市景观树种的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南酸枣、毛红椿、山杜英、青冈、无患子、珊瑚朴、枫香、刨花楠、木荷直播造林试验,调查其发芽率、发芽势、树高与地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直播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南酸枣、青冈、刨花楠比较适合直播造林,木荷、枫香、珊瑚朴直播造林效果不理想;在直播造林情况下,不同树种的树高、地径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以刨花楠和青冈较好,地径相对生长量以青冈和无患子效果较好。综合各种因素,青冈、刨花楠和无患子可以作为针叶林下阔叶树直播造林的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阴香、刨花楠、香叶树和樟树是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用途。为阴香、刨花楠、香叶树和樟树苗木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以阴香、刨花楠、香叶树、樟树的1 a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IBA对其绿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香、刨花楠、香叶树和樟树生根能力差异显著,IBA能够显著促进四种樟科植物插穗生根(p<0.05),但不同树种最适IBA浓度不同。阴香、香叶树和刨花楠插穗生根最适IBA浓度为2000 mg·L-1,生根率分别为84.95%、78.26%和78.16%,根数分别为6.33、1.33和10.17,根长分别为17.90cm、4.42cm和4.32cm。樟树插穗生根最适IBA浓度为3000 mg·L-1,生根率(85.42%)和根数(9.67)达到最大。由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4个树种生根效果,香叶树的隶属函数均值最大(0.56),生根效果最好,其次是樟树(0.54)和阴香(0.53),均值较小的是刨花楠(0.46),生根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建德寿昌林场刨花楠天然林中,采用注射细胞分裂素的方法来促进其开花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期在树干上注射细胞分裂素6-BA和6-KT能明显促进花芽分化,增加了花量,浓度500 mg/kg和300 mg/kg效果较好,促花效果比较对照增加26.6% ̄43.4%,6-BA略优于6-KT。不同处理时期效果差异较大,以6月效果最佳,7 ̄8月份处理促花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4年生刨花楠扦插苗叶片为实验材料,模拟低温环境,研究刨花楠在低温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细胞相对电导率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SOD活性和可溶性糖以及游离脯基酸含量先上升,再下降,最后又上升,MDA含量先下降,再上升,最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1.5 a生小苗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影响刨花润楠SRAP-PCR扩增的模板DNA量、引物、dNTP和Mg2+体积摩尔浓度、Taq DNA聚合酶、退火温度6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SRAP-PCR反应体系中,2.5μL 10×PCR buffer、模板DNA量60 ng、Mg2+2.0 mmol/L、dNTP 0.225 mmol/L、引物0.3μmol/L和Taq DNA聚合酶1.25 U.对优化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刨花润楠SRAP-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黄花山天然杜松林内,设置4个有代表性的标准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得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天然杜松林群落结构及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天然杜松林群落内,杜松地径较小,个体高峰值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径级结构变化明显;旱榆多以幼苗的形式存在,地径范围在2.5cm以下。群落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属于不稳定型。2)乔木层高度级较低,而灌木层高度级较好。3)乔木层杜松种群主要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伴有均匀分布格局,旱榆种群则为聚集分布格局;灌木层优势种群小叶鼠李和土庄绣线菊的空间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恢复发展阶段,人为和自然干扰以及种群生物学特性共同造成这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火力楠和刨花润楠接种AM菌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个AM菌根真菌接种乡土阔叶树种火力楠和刨花润楠苗木,种植4个月后观测AM菌根菌对两种树种生长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种接种AM菌对其树高生长和保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火力楠的菌根效应较刨花润楠显著,苏格兰球囊霉90036菌株、地表球囊霉9004菌株和木薯球囊霉3008菌株适用于火力楠小苗接种,而刨花润楠有待筛选更适合该树种的优良菌种或菌株。  相似文献   

19.
浙江润楠属植物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夏珍 《林业科学》2007,43(11):151-156
樟科(Lauraceae)润楠属(Machilus)植物在全世界约有100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其中以中国西南部及印度为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