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硫酸锰对黑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促进黑柴胡种子萌发,采用0.25~1.00 g/L的硫酸锰溶液对黑柴胡种子进行浸种,研究种子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及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硫酸锰处理可缩短种子萌发启动时间,并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以0.50 g/L处理效果最好。与清水对照相比,0.50 g/L硫酸锰处理后黑柴胡种子MDA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这表明硫酸锰浸种处理能提高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维持种子质膜结构完整性,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种子经COR和MeJA处理后发现,低浓度的COR(0.01μmol/L)和MeJA(1.0μmol/L)促进种子萌发;提高了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活性、增加侧根数和株高,而高浓度COR(1.0μmol/L)和MeJA(100.0μmol/L)则相反;COR和MeJA诱导的根系表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须根数增加导致的;在促进种子萌发方面,COR的活性比MeJA高,大约是MeJA的100倍,初步认为低浓度COR促进种子萌发与诱导的α-淀粉酶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锰溶液处理下玉米种子发芽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种子MDA含量差别明显,经硫酸锰溶液处理后的种子MDA含量与清水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黄金糯1号种子经硫酸锰溶液处理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银龙白玉糯种子则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经硫酸锰溶液处理后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中甘11号’为试材,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对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POD和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100 mg/L赤霉素处理甘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株高、最大根长和根冠比等形态指标数值最大,分别为79%、96%、76.555、16.900 cm、13.788 cm、0.268;同时幼苗叶片中POD活性和SOD活性最高,分别为122.5 U/(g·min)和269.446 U/g,MDA含量最低,为0.289μmol/g。[结论]100 mg/L赤霉素处理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利于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水杨酸对低温下棉花耐寒性的影响,采用水杨酸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外源施加水杨酸对中棉所36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0.25 mmol/L和0.5 mmol/L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提高中棉所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浸种浓度大于0.5 mmol/L时反而不利于低温种子萌发。叶面喷施水杨酸后,棉花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水杨酸浓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杨酸喷施浓度为0.5 mmol/L时,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同时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可见,采用0.5 mmol/L水杨酸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最有利于促进种子低温萌发,减轻低温下叶片细胞膜损伤,抑制叶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SOD、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硒引发对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及发芽的影响.【方法】以‘联丰20’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种子经75μmol/L硒酸钠引发48h,在5℃下低温吸胀不同时间(0、12、24、36和48h),测定玉米种子吸胀中的发芽及生理指标.【结果】硒引发处理玉米种子,不仅能提高低温胁迫期间种子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可溶性糖(WSC)、脯氨酸(Pro)和种子浸出液的核苷酸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发芽率、缩短了平均发芽时间.低温吸胀48h后,与对照相比,75μmol/L硒酸钠引发处理分别使‘联丰20’和‘郑单958’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提高了28%和14%,平均发芽时间缩短了7.68h和5.76h.【结论】75μmol/L硒酸钠引发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种子吸胀期间各项生理特性,同时也增强了低温胁迫下种子的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7.
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保护酶活性、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玉米苗期抗寒性及玉米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低温胁迫下的玉米种子,研究低温胁迫下CaCl2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温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的萌发,影响了玉米苗高和根长的增加,抑制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累积,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一定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可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玉米幼苗根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结论】不同浓度钙对低温胁迫的缓解程度不同,适宜浓度的外源钙(5~15mmol/L)能明显改善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玉米幼苗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增加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正常生长的能力.浓度为10mmol/L的CaCl2溶液处理对玉米低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NaCl胁迫对梅花和山桃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盐胁迫对梅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指导盐碱地条件下梅花育苗生产及盐碱地区耐盐植物筛选时的重要意义。以梅花种子作为梅花耐盐性初步研究试验材料,同时以常用作梅花嫁接繁殖砧木的山桃种子作对照,设置NaCl含量分别为0.0%、0.2%、0.4%、0.6%、0.8%、1.0%6个浓度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其萌发过程中发芽率、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梅花及山桃种子的发芽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种子MDA含量增加;SOD、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增加;NaCl胁迫浓度越高,种子所受到的伤害越深。3)研究发现,‘丰后’梅种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且‘丰后’梅种子较山桃的耐盐性强。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菌剂仙丰168对番茄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仙丰168对番茄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浸种,记录其种子萌发情况,20d后观察早期幼苗形态特征,并分别测定了幼苗叶片的叶绿素、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仙丰168浓度为3.33 g/L时最有利于番茄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别比清水对照提高了0.3%、10.7%、4.6%和20.0%;3.33 g/L和5.00 g/L浓度处理的番茄幼苗具有较高的株高、鲜重、主根长、横向根长和茎粗;3.33 g/L浓度处理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SOD、P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且MDA含量降低.说明仙丰168浓度为3.33 g/L时有利于番茄种子萌发,可以补充苗期营养,增强幼苗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处理对甜玉米Zea mays L.saccharata Sturt.种子活力、生理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甜玉米种子贮藏及大田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和‘农甜99’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处理玉米种子,沙床发芽法检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测定了种子的脱氢酶(Dehydrogenase,DHA)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采用SRAP标记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种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生理指标和遗传多样性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结果】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和POD活性逐渐降低,而REC和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DHA活性、POD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18.32%和43.15%、10.73%和15.38%、19.43%和23.60%、41.85%和45.70%、69.78%和71.74%、52.02%和71.60%;浸泡24 h的REC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68%和27.68%,MD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1.50%和47.08%。老化处理使种子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老化处理6 d后,‘农甜88’和‘农甜99’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9.35%和23.58%、25.00%和20.00%、96.99%和83.35%。相关性分析发现,2个品种老化种子浸出液的REC和MDA含量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HA和POD活性均与种子活力各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老化时间的增加,2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的活力以及DHA、POD活性逐渐降低、REC和MDA含量逐渐升高;种子老化处理降低了种子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农甜88’种子耐老化能力强于‘农甜99’。  相似文献   

11.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两种不同抗蚜玉米(Zea mays L.)品种郑单958(抗蚜)、蠡玉16(感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三叶期受到不同密度(0、10、20、40、80头·株-1)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刺吸胁迫后,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叶绿素(Chl)、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蚜虫刺吸胁迫过程中,郑单958和蠡玉16的可溶性糖含量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且郑单958的增长幅度小于蠡玉16;两个品种幼苗Chl含量则是随着蚜虫密度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蠡玉16下降变化率明显大于郑单958;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则与MD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且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郑单958的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百分率均低于蠡玉16。因此,叶绿素含量与蚜虫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与蚜虫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变化率可以作为抗蚜性的一个指标,而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与玉米抗蚜性呈负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蚜虫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酶活性都是增加的;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随蚜虫密度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抗感蚜玉米品种苗期的酶活性与蚜虫的密度相关,且PPO、PAL起着主要保护作用;而SOD、POD、CAT只有在蚜虫密度较低的状态下才能发挥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和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密度条件下,用农大108和郑单958为材料,分析了两者的产量形成和耗水量之间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同等密度条件下,郑单958产量高于农大108,并随着密度的增加,郑单958与农大108之间的产量差异增大,郑单958在高密度下产量优势更加明显;低密度下,农大108穗粒数多,郑单958百粒重大,两者产量差异不大;高密度下,郑单958的穗粒数、百粒重均高于农大108,增加密度对郑单958形成产量更有利。从干物质积累和转化的角度分析表明,低密度下,郑单958增产途径主要来源于提高收获指数;高密度下,生物量增加和收获指数提高是郑单958产量高于农大108的主要原因。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农大108和郑单958的耗水量在390-422mm,密度相差1倍左右情况下,生育期耗水量相差约30mm,耗水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出苗至大喇叭口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百粒重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贮藏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而授粉后55 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为97.3%.授粉后60d收获的玉米种...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对玉米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作物盐胁迫下植株体内生理变化,以郑单958和浚单20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模拟的盐胁迫条件研究了盐胁迫对玉米萌发及幼苗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吸水率和萌发率与盐胁迫程度呈负相关,幼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在重度胁迫下的含量均高于轻胁迫下的含量.不同玉米品种间受盐胁迫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田条件下,以农大364和郑单958为材料,对两种基因型玉米各生育时期雄穗可溶性糖、蔗糖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积累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散粉期达最高值,说明抽雄期至散粉期是一个碳水化合物积累的过程.可溶性蛋白质呈现不断下降的变化规律,成熟期降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17.
水杨酸引发处理对低温吸胀期间玉米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水杨酸(SA)引发处理下玉米种子在低温吸胀期间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玉米品种郑单958种子为试验材料,用0.1 mmol/L SA引发处理玉米种子36 h,在15℃低温下吸胀不同时间(0、12、24、36、48 h),研究SA引发处理对玉米种子胚、胚乳及种皮在低温吸胀期间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A引发处理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吸胀时间的延长,种子浸出液核苷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种胚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胚乳的POD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种皮的CAT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与未引发种子相比,SA引发处理在大部分吸胀时间里,表现为可提高玉米种子胚乳和种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胚、胚乳和种皮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胚乳和种皮的CAT和POD活性,降低种子浸出液中核苷酸含量,从而增强玉米种子对低温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复配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农大108、郑单17、郑单958、安玉5号和洛玉1号5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将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按1∶1的比例复配后,按药种比1∶50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复配后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供试的5个玉米品种经复配种衣剂包衣后,与未包衣原品种对照相比,发芽率、发芽值和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3.4%~5.9%、19.71%~27.86%和9.27%~16.45%。[结论]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复配的种衣剂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值和发芽指数,从而提高玉米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低温条件下不同浸种剂对玉米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玉米抗寒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以耐低温型玉米郑单958和低温敏感型玉米丹玉39为试验材料,研究7种浸种剂预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浸种剂均对郑单958和丹玉39玉米种子的耐冷性产生影响,不同程度提高了种子低温条件下的各项萌发指标,15%聚乙二醇(PEG)和1mg/L脱落酸(ABA)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2个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其中,PEG浸种对郑单958低温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35%、45%和52%。ABA浸种对丹玉39低温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44%、42%和52%。10mmol/L氯化钙(CaCl_2)对株高、鲜重等幼苗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使郑单958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提高60%以上,丹玉39幼苗的株高和鲜重提高30%以上,有利于壮苗。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抑制作物种子萌发,成为盐渍化土壤中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探究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及相关机理,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外源生长调节物质(γ-氨基丁酸GABA、赤霉素GA3、激动素KT、水杨酸SA)对盐胁迫的缓解效应和生理机制。结果表明:①随盐胁迫加剧,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吸水速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先增后降,且均在70 mmol/L盐胁迫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Na+含量逐渐升高。②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可有效缓解盐胁迫,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吸水萌发率、保护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K+、Ca2+、Mg2+离子的含量,降低Na+和MDA的含量。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可提高玉米的耐盐能力,其中GA3和GABA对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