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得出最佳播期播量的具体结论,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15日,播量控制在4~9.5kg。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鲁东地区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4日,适宜播量为90万~270万/hm2。在适宜播期播量范围内,9月28日播种时应选小播量90万/hm2,10月4日播种时应选中播量180万/hm2或大播量270万/hm2,以大播量270万/hm2更能取得较好产量,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8日、90万/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渑池县小麦播种最佳的播期和播量,进行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内,基本苗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形态指标没有随着播量的增加而提高;播期越早、播量越大,产量越低;豫农4023最适播期是10月10日左右,播量112.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播期播量耦合对小麦越冬死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对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月25日播种、播量为8万基本苗/667 m2条件下,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晚播和减少播量有利于降低越冬死苗率;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影响大于播量。  相似文献   

5.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小麦播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开展了旱地小麦播期与播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际产量最高的是播期10月5日处理(平均6 682.5 kg/hm~2),不同播期与播量组合产量最高的是播期10月5日、播量150 kg/hm~2处理(7 300.5 kg/hm~2),说明洛旱12最佳播期是10月5日、播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7.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聊城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适宜播期掌握不准、适宜播量控制不精确,部分农民盲目增加播量,导致倒伏减产的问题,设计了不同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济麦22株高的影响都极显著,结实率受播期和播量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和播量及播期和播量共同作用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极显著,播期和播量对穗粒数、千粒重和容重的影响均不显著。建议济麦22的最佳播期设在10月4~10日之间,适宜播量在6万~12万之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小麦处理各生育时期群体动态的调查,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群体、产量的影响,找出小麦在本地区适宜的播期、播量,为蓝田县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豫中生态环境下高产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晚播×小播量处理下,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表现最高(4.039g).播期对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显著,早播处理下的小麦有效群体最大(700.8...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新冬4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冬4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共设置了5个播期水平和5个播量水平,25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新冬42号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其生育期无影响。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新冬42号小麦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抽穗期延后,但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出苗期至拔节期间隔期随播期的推迟明显缩短,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小,倒伏情况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减少而减轻。推迟播期降低了新冬42号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产量、株高和结实小穗数,降低穗粒数、穗长和最多小穗数。新冬42号小麦在伊犁地区最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11日、最适宜播种量为450万~525万粒/hm~2,最大产量5 620 kg/hm~2,晚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2.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产量构成要素影响显著,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部分显著。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最大,其次为播期,播量影响最小。在笔者试验条件下,最好的小麦品种为金麦1号,适宜的播期为10月10~16日,适宜的播量为210万~270万株·hm-2,小麦产量获得最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播量对藁优9415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播种期和播量对强筋小麦藁优9415的产量构成与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播期对藁优9415产量影响很大,不同播量对藁优9415小麦群体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播期处理对藁优9415小麦群体影响较播量处理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早播。在冀中南地区,藁优9415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1~8日;适宜播期内播量以亩基本苗12万~24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在品质方面,播期和播量处理对藁优9415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部分主要指标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弱化度等品质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但影响均不是太大,说明藁优9415品种品质稳定性较好,栽培中重点考虑产量性状即可。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播期播量下小麦矮抗58群体性状表现和最终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小麦10月12日-19日播种,相对应播量为120~180kg/hm2是适宜的播期播量范围。  相似文献   

16.
2007~2008年小麦不同播期播量对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设计品种、播期、播量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本地在不同的播期、播量下对产量、倒伏和冻害的影响,得出本地区小麦适宜的播期范围(10/25~11/5)和播量设置(667m2基本苗16万)。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在和田地区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全生育期逐步缩短,但在同一播期,密度增加生育期有所增加;播期推迟,影响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小穗分化及小花分化,造成小麦分蘖减少、穗小粒少。因而,冬前分蘖总数和总茎数也随之减少;在冬前总茎数中分蘖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减少,因播量的弥补,分蘖总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穗粒数、千粒重逐步增加,成穗数下降,但在同一播期内,穗粒数、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下降,收获穗增加;晚播小麦的增产要依靠群体,走"小个体,大群体"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小麦新品种阜麦8号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宜的播量,进行了2年的阜麦8号的播期与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处理产量有差异但不显著,不同播量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不同播期中播期偏早的产量偏高。  相似文献   

19.
探索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镇麦10号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沿江地区近年来因气候或前茬收获推迟等多种原因导致小麦播期间距拉得很大,播量也各不相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麦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本研究重点探索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生育特性、产量、品质的影响,在2016-2018年连续两年开展了不同播期播量双因子试验,测定其产量品质,分析其差异性,最终确定在不同的播期下适宜的播量,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小麦不同播期与播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量增加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每穗粒数逐渐减少,千粒重减小;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生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