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葡萄霜霉病在我国主要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尤其在多雨潮湿地区危害严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葡萄霜霉病不仅危害叶片,也危害新梢、卷须、叶柄、花序、穗轴、果梗和果实,造成叶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长不良、果实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植株抗寒性差.严重年份绝产绝收.  相似文献   

2.
葡萄病害主要为害枝蔓、叶片、新梢、花序、卷须、果实和穗轴,掌握其发病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葡萄园受气候、肥水和管理措施不当的影响,灰霉病和霜霉病发生危害严重,已成为园内常发性病害,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一、病害症状灰霉病和霜霉病主要为害葡萄新梢叶片、花穗幼果及近成熟的果实,其病害症状为:灰霉病为害新梢叶片,受害部位生有灰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组织软化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病害是影响葡萄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文章从葡萄植物学特性和生物化学物质两方面综述了葡萄植株对真菌性病害的抗病机理与研究现状,阐述了葡萄表皮、绒毛、气孔结构、果皮结构等植物学特征与植物抗毒紊、单宁、相关防御酶等生物化学物质与抗真菌性病害的关系,为葡萄的抗性育种及优质高效栽培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霜霉病是葡萄第一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同时也为害新梢、花序、穗轴、果柄和果实等幼嫩组织,如果防控不及时有可能毁园。笔者介绍了葡萄霜霉病的发病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技术,为栽培者提供有效实用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红提葡萄的留梢量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红提葡萄留梢的原则、依据、方法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叶面喷施多效唑对葡萄营养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测定及病害自然鉴定的方法,针对多雨地区秦龙大穗葡萄发病严重且枝蔓易徒长这一缺点,研究了葡萄生长前期叶面喷布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其新梢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葡萄霜霉病和黑痘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梢生长前期叶面喷施1 000mg·L-1浓度的多效唑,可显著抑制葡萄新梢生长,提高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以及叶绿紊的含量,这有助于提高葡萄植株的光合效率,促进葡萄的哪生殖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建议较大面积试验后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是葡萄生产中的主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该病害在我国各个葡萄产区都有分布危害,在葡萄生长季节多雨潮湿、暖和的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常造成葡萄早期落叶,损失危害大,一般在刚进入夏季的5月份开始为害。病害流行年份,当年可减产10%-20%,对树势和产量影响很大。并使第二年产量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提葡萄的留梢量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红提葡萄留梢的原则、依据、方法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葡萄的真菌病害在我国葡萄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本文主要介绍葡萄易感染的几种真菌病害及其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萄葡霜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也是红提(红地球)发病较重的病害之一。生长早期发病可使新梢、花穗枯死,中后期发病可引起早期落叶或大面积枯斑而严重削弱树势,影响下一年产量。病害引起新梢生长低劣,不充实,易受冻害,导致越冬芽枯死。1.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新梢  相似文献   

13.
在葡萄的冬季修剪中,结果母枝的剪留长度对葡萄产量、品质及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剪留过短,来年枝少,产量低;剪留过长,来年新梢密集,光照不良,落花落果严重,果粒变小,着色差,糖度低,口味也不好,而且枝条生长发育不良,花芽分化不好。所以在进行葡萄冬剪时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葡萄病虫害的防治是葡萄优质高产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病虫害一旦发生流行,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品质和效益,也会给葡萄以后的生产带来损失.葡萄病害有40余种,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毒、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4种,常年发生的病害主要是真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15.
桃树缩叶病是一种常见的春季病害。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桃树缩叶病。系真菌中子囊菌亚门病害,是桃的普发、多发和常发病。严重时全树90%的幼叶、嫩梢和60%以上的幼果都会被害,不仅严重降低当年产量、品质和效益。而且严重削弱树势并影响次年产量。  相似文献   

16.
桃树缩叶病是一种常见的春季病害.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桃树缩叶病,系真菌中子囊菌亚门病害,是桃的普发、多发和常发病.严重时全树90%的幼叶、嫩梢和60%以上的幼果都会被害,不仅严重降低当年产量、品质和效益,而且严重削弱树势并影响次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多肽(肽肥)对葡萄生长的影响,分析多肽单独喷施和与镁配施对森田尼无核葡萄作用效果,筛选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的施肥方案。【方法】于葡萄坐果期至膨大期进行3次施肥处理,叶面喷施多肽、氨基酸并分别与镁配施,分析不同处理对葡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新梢养分含量、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0.3%硫酸镁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施用多肽、多肽与镁配施能促进新梢中氮含量的提高,提升果实的品质。多肽与镁配施后葡萄新梢叶片中镁含量较CK增高了19.01%,净光合速率提高39.84%,产量增高了17.93%。单独施用氨基酸对葡萄品质的提升效果优于氨基酸与镁混合施用。【结论】多肽与镁配施对促进葡萄光合作用、提高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葡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新梢萌发期,用不同浓度的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进行浸果穗处理,能抑制葡萄新梢的生长,提高葡萄果粒质量和产量,且对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没有显著影响。其中,以用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400倍液(有效成分量为12.5 mg/kg)进行浸果穗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不但危害果实,而且也危害果梗、叶茎、叶柄、新梢和卷须严重时,可造成产量大幅度的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经济收入。2014~2015年,对全市葡萄黑痘病进行了普查和论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农的收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葡萄生产中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产量和商品价值,本文提出把握其病害发生规律,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