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56-357,359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亚洲玉米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各代次在玉米、棉花上的分布转移规律不受玉米栽培方式的影响 ,一致表现为 :1代基本上发生在玉米田 ;2代期有少量转入棉田为害 ,但仍以玉米田为主 ;3代期大多数转移到棉田为害 ,成为危害棉花的主害代次。从发生为害的数量来看 :1、2代亚洲玉米螟的差异不大 ,但在 3代期的棉田内发生了分化 ,春玉米直播类型区棉田的亚洲玉米螟百株虫量和铃害率分别为春玉米移栽类型区的 2 .12倍和 3 .2 0倍。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移栽玉米田内的亚洲玉米螟发育进度加快 ,收获期提前又与 2代亚洲玉米螟最易受损的化蛹高峰期吻合 ,加之玉米收获物提早离田带走部分虫体等因素起了压低棉田 3代虫源基数的作用所致。通过调查还发现 ,春玉米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对玉米来说 ,兼有节约用种量 ,解决苗期鼠害 ,苗床占地面积小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生育期提早 7d左右 ,最终产量增加一成以上等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 我区为玉米螟三代发生区,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尤其夏玉米穗期,受第三代玉米螟为害较重.为探索防治玉米螟较理想的农药,在1979年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1980年又在淮阳县郭西三队麦套玉米田,用3%呋喃丹进行防治试验示范.试验于7月17日进行,正是第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发生及危害规律玉米螟在我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又名钻心虫、钻茎虫)主要危害玉米,兼害谷子、高梁、水稻、棉花、向日葵、辣椒及麻类等作物,以玉米穗期和花粒期受害最重,近年来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因玉米螟为害造成的春玉米产量损失每年达10%,夏玉米高达20%-30%,严重年份甚至损失30%以上。玉米螟危害还可使玉米品质下降,部分籽粒被害后常常发生霉变,引起牲畜食后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5.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的主要虫害之一。前期幼虫钻蛀叶片,啃食叶肉,形成花叶,影响光合作用,穗期危害,常使穗部发育不全,茎秆折断,造成玉米减产。一、发生及危害规律玉米螟在我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茎秆内越冬,其次在果穗内和玉米茬内越冬。玉米螟化蛹始期在4月下旬一5月中旬,盛期在5月下旬,成虫羽化始期在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上旬,第1代卵开始出现在6月上旬,盛期在6月中下旬,第1  相似文献   

6.
正一、玉米螟危害特点7~8月是二、三代玉米螟的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夏玉米和晚播春玉米。幼虫取食玉米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农业防治在玉米收获时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可消灭  相似文献   

7.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玉米螟过去在京津河北一带平原地区,主要以第一代为害春玉米等作物;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发展到第二代严重为害二套玉米,又成为套种玉米穗期的重要害虫。目前在二套玉米上进行防治,各地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但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北京市从外地引进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防治二代螟卵,效果也不理想。无论是进行化学防治还是生物防治,都必须掌握玉米螟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预测预报办法,以正确指导防治。要正确调查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必须首先了解玉米螟自然种群的田间分布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田间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是昌图地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导致减产幅度为10%~30%,对玉米生产存在很大的威胁,有必要进行防治。一、发生规律及特点在昌图地区发生的玉米螟为亚洲玉米螟。玉米螟1年发生多代,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都可以为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钻蛀茎秆,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受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晋中盆地夏玉米田棉铃虫发生危害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第 3代棉铃虫幼虫是夏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害虫之一 ,该虫主要危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 ,其危害高峰期在 8月中旬~ 9月上旬 ,通常年份蛀穗率可达 5 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玉米田棉铃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年的田间调查表明 ,棉铃虫第 1 ,2代不危害玉米 ,第 3代在玉米田密度极小 ,第 4代危害夏玉米 ,是主害代 ;玉米田棉铃虫主要危害雌穗 ,取食花丝、幼嫩穗轴和籽粒 ,不仅造成产量损失 ,而且诱发病害的发生 ,使玉米的品质下降。对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型调查结果表明 ,第 4代棉铃虫在夏玉米田的分布有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 2种。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在酱用番茄上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发生规律及习性 1.发生规律与习性 焉耆地区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最重,第3代次之.全年发生过程以二十二团为便.越冬蛹于4月未至5月初.当5厘米地温达到12.6~14.2℃时开始羽化.5月中旬达盛期.羽化期较长.5月底至6月初.第1代卵进入孵化盛期,幼虫期在6月上中旬,但发生量较少,寄主分散,主要为害春小麦、春玉米及食用西红柿等.第1代成虫于6月20日前后形成蛾峰,第2代卵孵化高峰在7月上旬,幼虫主要为害酱用番茄,且发生早,寄主集中,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第3代卵孵化高峰在8月中旬,可继续为害后期酱用番茄,一般年份达不到防治指标,第3代老熟幼虫入土2~5厘米越冬,形成次年越冬蛹.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5,(5):24-24
棉、麻为、害豆类作物:玉米、高梁、谷子为害症状: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幼虫为害棉花蛀入嫩茎,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铃引起落铃、腐烂及僵瓣。发病特点:玉米螟发生世代,随纬度变化而异。东北及西北地区一年1~2代,黄淮及华北平原2~4代,江汉平原4~5代,广东、广西及台湾5~7代,西南地区2~4代。玉米螟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各地越冬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广西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湖…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穗虫是指玉米穗期,为害玉米雌穗的多种害虫的总称,有棉铃虫、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条螟、黏虫、秋毛虫等。尤其是棉铃虫,近几年在玉米上为害加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害虫。一、发生为害特点棉铃虫又称钻心虫、棉桃虫、辣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棉铃虫发生的代数因年份和地区而异。在山东省每年发生4代,翌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开始羽化,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羽  相似文献   

15.
玉米螟我地1年发生4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第1代4月中旬始发,5月中旬盛发;第2代5月上旬始发,6月上旬盛发;第3代6月中旬始发,7月上旬盛发;第4代6月下旬始发,7月中旬盛发。防治适期:玉米心叶始期、心叶末期、打苞露雄期和穗期。药剂防治方法:①玉米心叶期:用90%敌百虫1500倍液~200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螟在龙山玉米上1年发生3代,主要为害心叶、叶腋、茎秆、雌雄穗,受害严重时引起植株倒折,果穗腐烂,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作物品质。结合龙山玉米螟的发生情况,阐述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从而为控制该虫的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我国除西藏、青海尚未见报导外,其余各地均有发生。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有玉米、高粱等200多种。但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等。初龄幼虫蛀食嫩叶成排孔状花叶,3龄以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及雌、雄穗,受害植株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1、生活习性(1)发生代数。玉米螟在我国1年可发生1~7代,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发生代数比年平均气温低的地区多。如东北地区每年发生1~2代,河南、河北每年3代,云南、贵州每年2~4代,四川每年3~4代,广东、广西每年5~7代。同一地区地势和气候的…  相似文献   

18.
2012年7月下旬以来。北方玉米主产区出现了较大范围降雨,天气条件对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流行极为有利。大斑病、褐斑病等叶部病害为害突出.大斑病在华北和东北大发生态势明显.粘虫和玉米螟发生范围明显扩大。顶腐病和矮花叶病等病虫在部分地区为害加重。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2年8月份。东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大部、西北东部、西南中北部降水较常年偏多,特别是吉林东南部、辽宁大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北部、四川西部偏多2-5成,未来天气对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玉米螟和粘虫等病虫害发生依然十分有利。大斑病在东北和华北北部春玉米区大流行、粘虫在局部地区集中为害的风险极高,茎腐病在华北、东北、西北、黄淮春、夏玉米区,穗腐病在黄淮和西南夏玉米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局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有利于玉米叶螨、双斑萤叶甲、矮花叶病等喜旱性病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具有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高粱、棉花、谷子、水稻等。在玉米上,初龄幼虫蛀蚀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等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疏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在我省,玉米螟发生范围比较广,面积也很大,危害日趋严重。据估计,玉米螟的危害常常能造成玉米减产10%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田桃蛀螟幼虫发生为害系统调查和成虫系统监测表明,夏玉米田播种期至抽雄期均未发现桃蛀螟明显发生为害,玉米灌浆期出现幼虫为害盛期,主要为害玉米雌穗,玉米全生育期只出现1次发生为害盛期。4—7月桃蛀螟成虫零星发生,没有明显盛期,8—9月出现明显盛期,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发生盛期相互印证。桃蛀螟发生为害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8月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有利于桃蛀螟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