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的构想出发,根据红麻产业的发展要求,分析了红麻产业的布局,红麻纤维传统的产业是发展的根本,开发红麻环保型中、高终端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是发展的方向.围绕产业的高速发展,提出了产业对农业的技术需求,以适应麻类产业景气度日益提升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
红麻具有纤维产量高,耐旱,耐盐碱,易栽培等特性,自然纤维经变性处理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成高中档麻纺织品。全杆可抄制高级纸浆和制造多种环保型装饰材料和食用包装产品,红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已受到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因此,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红麻生产,满足人类对自然纤维的需求和减少造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红麻是本世纪初引进中国栽培,至80年代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量最大,单产最高的麻类作物,1985年历史最高栽培面积达100万hm2。此后由于化学纤维大量应用的冲击,红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广西、广东、福建是全国三大红麻留种基地。  相似文献   

3.
中红麻13号(原名"LC0301")系利用优良红麻材料(KB2×KB11)F1与KB11回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红麻新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251.31公斤/公顷,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公斤/公顷增产16.37%,居第二位,在常规品种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541.61公斤/公顷,较对照3855.2公斤/公顷增产17.8%。表现出植株高大,皮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经农业部麻类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7支,强力316牛顿,优于对照品种。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2.1,烂头率为0.8%,属于高抗类型。  相似文献   

4.
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红麻种业工程 实现红麻生产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麻具有纤维产量高 ,耐旱 ,耐盐碱 ,易栽培等特性 ,自然纤维经变性处理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成高中档麻纺织品。全杆可抄制高级纸浆和制造多种环保型装饰材料和食用包装产品 ,红麻纤维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已受到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因此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红麻生产 ,满足人类对自然纤维的需求和减少造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红麻是本世纪初引进中国栽培 ,至 80年代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量最大 ,单产最高的麻类作物 ,1 985年历史最高栽培面积达 1 0 0万 hm2。此后由于化学纤维大量应用的冲击 ,…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黄麻纺织业存在的原料过剩 ,产品结构单一 ,质量档次不高 ,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 ,工业体系萎缩 ,从而直接影响到黄、红麻种植业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应用现代纺织技术改造黄麻纺织技术与设备 ,提高黄、红麻产品本身的档次 ,发挥黄、红麻原料在亚麻、苎麻等加工业中的替代利用 ,以黄、红麻原料与其它纤维的混合加工来开发新型产品 ,丰富和扩大其产品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 ,探讨如何促进我国黄麻纺织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比分析了麦茬红麻与春播红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三要素吸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麦茬红麻由于播种晚,千物质积累迟,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一般产量不高。但峰期积累强度大,又是麦茬红麻能够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物学特性。同时,干物质分配给各组织器官的量,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麦茬红麻明显地超过了春播红麻,按生产100公斤纤维计算,前者多耗氮30%、磷40%、钾一倍左右。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是造成麦茬红麻经济指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红麻适应性广、易栽培、产量高,是重要的麻纺工业原料之一。但红麻的纤维品质比黄麻差,品种也很贫泛,不能适应红麻生产和麻纺工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利用花药培养诱导花粉植株,经人工或自然加倍成纯  相似文献   

8.
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黄麻及其纤维 2001-2005 年生产情况、纤维产量的分布特征和以黄红麻纤维及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的新产品概况分析,结合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收获、沤洗加工劳动强度大、耗工多、脱胶沤洗污染严重,纤维品质受气候及水质等条件影响大;产业链接缺乏协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育种目标单一,种植者自我定位错位,难以适应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副产品利用程度低,影响植庥整体效益的提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加黄红麻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加快黄红麻纤维工厂化快速脱胶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产业内部协调合作,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加快多用途品种选育;充分利用成熟的副产品利用技术,提高植庥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内外黄麻及其纤维2001-2005年生产情况、纤维产量的分布特征和以黄红麻纤维及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的新产品概况分析。结合多年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提出制约黄红麻纤维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收获、沤洗加工劳动强度大、耗工多、脱胶沤洗污染严重,纤维品质受气候及水质等条件影响大;产业链接缺乏协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育种目标单一,种植者自我定位错位,难以适应加工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副产品利用程度低,影响植麻整体效益的提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增加黄红麻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加快黄红麻纤维工厂化快速脱胶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强产业内部协调合作,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育种手段,加快多用途品种选育;充分利用成熟的副产品利用技术,提高植麻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红麻种子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汤永海(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湖南沅江413100)红麻是以采收韧皮纤维为主要目的的作物。种子只是作为扩大再生产而显示其重要性。而我国北方种植红麻一直是采用"南种北植"的措施解决种子问题,故种子工作的好坏对稳定和发展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