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应用科恩范式理论讨论了我国林业科技范式。作者认为中国20世纪的林业科技范式的根本特征是林业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环境破坏。21世纪新的林业科技范式的核心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新的林业科技范式将对旧的林业不可持续性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及森林利用方式进行否定,而继承和发扬以往单项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新的林业科技革命实质就是要创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的林业科学技术体系。我国正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新的林业科技革命总体战略思想、战略步骤、主体工程、林业经营理念、目标及其主导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布局、技术等法律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法律观念等对策,为延安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全球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植树、种草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在干旱地区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则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青海森林植被稀少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繁 ,严重制约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文中重点探讨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途径 ,提出了加强领导、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科技兴林和坚持依法治林等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黔北地区林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林业科技、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最后提出黔北地区林业发展方向,应优化种苗、植树造林,完善法规、保障权益,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水土保持科技信息,综合分析了新世纪水土保持科技信息所反映的规律和水土保持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出水土保持仍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水土保持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为水土保持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加强我国森林防火科技工作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保护生态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发达国家森林防火的经验、提高我国科学防火水平等方面论述了加强森林防火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依靠科技促进我国森林防火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黔北地区林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林业科技、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最后提出黔北地区林业发展方向,应优化种苗、植树造林,完善法规、保障权益,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林业科技创新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 ,西部大开发林业科技要先行。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五大发出了“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伟大号召 ,199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在当前实施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大好形势下 ,如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我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是摆在我们每个林业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所以 ,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 ,转换思…  相似文献   

10.
1概况 近年来,广西以及越南的林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发展速生丰产林、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林业科技工作等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株洲市辖区内各县市区矿区普遍存在挖损、压占、土地退化和地质灾害等生态破坏情况。在全面分析矿区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保护和治理矿区生态环境提出了政策调控和工程治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与AHP的鹤岗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资料,选取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山开发,与矿业活动有关的对环境影响的4个要素20个指标,对鹤岗市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采用专家系统与客观结合确定权重,对遥感数据和实测资料进行提取和分级量化,建立矿山环境评价模型,应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对评价单元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将鹤岗市煤矿区生态环境分为环境良好、较好、一般、较差、极差5个等级,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3.
石林县从2004年起实施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在项目实施区域,荒山变成了疏林地,疏林地变成了有林地,石漠化土地变成了灌木林地,有效地恢复了森林植被.文章介绍了石林县在公益林管护方面的机构、制度建设情况,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着资金不足,补偿标准过低,对公益林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缎花 《绿色科技》2013,(7):170-172
以古城矿区总体规划环评为例,分析了矿区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古城矿区开发进行了环境影响识别,进而确定了矿区开发的主要资源环境限制因子,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三方面构建了古城矿区总体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新  周文武 《绿色科技》2014,(9):211-213
采用专家判读、AHP法、指数衰减法、加权法对平煤天安股份五矿矿区土地系统存在的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平煤天安股份五矿矿区土地系统生态环境总压力整体为,轻度环境压力(202hm2,32.90%)>中度环境压力(190hm2,30.94%)>中高度环境压力(154hm2,25.08%)>高强度环境压力(68hm2,11.07%)。其中,资源消耗压力A2最大,其次为环境污染压力A3、生产规模压力A4,自然环境压力A1最小。在评价基础上利用矿区土地的自然环境压力和人为生产压力的分异性,将矿区的土地系统分为保护型、消费型、生产型和调和型4种土地生态功能类型和11种土地生态类型区;平煤天安股份五矿矿区土地利用状况呈现不合理的利用状态,主要体现在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保护型土地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仅为4.94hm2,占地比例为13.1%。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滇池流域矿区关停后形成的采矿废弃地类型和特点,按照恢复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思路,提出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恢复及修整技术、土壤基质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三大类.阐述各类技术的主要方法措施,以滇池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土坡采石场为例,阐述采石场类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昆阳磷矿停采矿区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傲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3):139-141
介绍世界各国对矿物、石、沙等采区裸露山体缺口生态重建情况以及当前我国对停采矿区生态恢复的要求和昆明市昆阳磷矿采矿区基本情况.论述了昆阳磷矿停采矿区生态重建原则、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不但使其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也使其生态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对矿区废弃地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矿区废弃地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以期为我国矿区废弃地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采用生态技术治理工业废弃地的经验总结,结合唐山市南湖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实例,分析探讨环境治理的生态理念和有效方法,为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方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矿区生态建设为例 ,探讨了半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原则、生态建设的内容及对策、措施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