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抗寒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低温胁迫对烟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对烟草的抗寒性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不同小麦品种春化反应与抗寒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北移号、8066、苏引10号、鲁麦22号、晋春9号等五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通过低温春化处理,观察不同品种的春化反应和抗寒性表现,以研究其春化反应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抗寒性差异较大,同一品种经不同低温春化时间处理后幼苗的抗寒性不同,且随着春化时间的延长,抗寒性增强,适宜春化时间处理幼苗的抗寒性最强;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长低温春化时间的品种,抗寒性不一定强,但抗寒性强的品种,要求的春化时间一般较长;低温春化特性与抗寒性是品种的两种性质,低温春化有利于小麦抗寒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低温对小麦根系的伤害机理,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模拟低温,研究低温胁迫对稻茬不同小麦品种(烟农19,抗寒性较强;郑麦9023,抗寒性较差)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小麦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个小麦品种受到低温胁迫后,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强,丙二醛含量(MDA)显著下降,且拔节期低温处理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幅度更大,MDA含量下降幅度更小。抗寒性较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根系中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在低温胁迫后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抗寒性较差的品种(郑麦9023)根系中GA3含量在低温胁迫后增加;ABA含量在低温胁迫后下降;IAA含量在分蘖期低温胁迫后表现为增加,拔节期表现为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遭受低温后,不同品种稻茬小麦根系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激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抗寒性差的品种根系受低温影响较大,且以拔节期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收集保存的38份可可种质资源为对象,在2016年1月极端低温期间,进行抗寒性初步评价,依据低温危害后可可果实和叶片损害程度,可可资源抗寒性可分成5级。以具有抗寒性差异的INA-t5(Ⅰ级)、COM-e8(Ⅱ级)、ECU-ev6(Ⅳ级)、THA-o6(V级)种质为材料,研究抗寒性差异种质在4 ℃胁迫条件下植株的伤害情况、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INA-t5、COM-e8种质比THA-o6、ECU-ev6种质具有明显的耐寒表型,可可叶片受害程度差异显著;可可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与其抗寒性呈现负相关;胁迫48 h 后,THA-o6、ECU-ev6种质保护酶系统逐渐被破坏,INA-t5、COM-e8种质则仍然表现活跃。综合以上结果,INA-t5、COM-e8为抗寒性种质,其抗寒性比THA-o6、ECU-ev6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差异种质,可为可可开展抗寒育种和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树的抗寒性是茶树长期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开矿和生理生化特征。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与茶树抗寒生理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茶树性状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以及在低温逆境中,茶树体内生理生化成分、酶的性、细胞活力航膜透性的变的研究,均可找到茶树抗寒怀间接鉴定的指标。有些方法如电阻法,“TTC”法因简便可行已被广泛使用,也有的指标如特征酶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有把抗寒性这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对香蕉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烯利喷洒香蕉幼苗叶片1 d后,于6℃低温胁迫1 d,研究乙烯利对香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乙烯利预处理可以保护低温胁迫后香蕉叶片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降低低温胁迫后叶片的萎蔫程度和相对电导率,提高低温胁迫后叶片的光合速率.表明乙烯利可以提高香蕉幼苗抗寒性,其中浓度为200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低温胁迫下,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不同组织的抗寒性情况以及品种间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橡胶树的冷敏感性或耐受机制奠定基础。以橡胶树‘云研77-4’和‘热研8-79’无性系幼苗为材料,进行不同低温类型的室内低温胁迫处理,对橡胶树不同叶片和茎杆组织进行电导率测定,并结合恢复生长法进行不同组织器官及无性系间抗寒性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生长实验结果与电导法鉴定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及品种间抗寒性强弱的结果一致,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温度的下降,橡胶树2个无性系叶片和茎杆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热研8-79’的增幅大于‘云研77-4’,恢复生长后‘热研8-79’植株受害程度重于‘云研77-4,‘云研77-4’的抗寒性强于‘热研8-79’;橡胶树幼苗不同组织器官对低温胁迫响应的敏感度不同,表现为叶片受害早于茎杆,两蓬叶稳定期的幼苗第2蓬叶耐寒性强于第1蓬叶。研究结果为橡胶树品种抗寒性鉴定及进一步研究抗寒机制提供了材料选择和低温处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低温是限制油菜生长和分布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油菜在低温胁迫下生物膜、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生化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对油菜抗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提出了在油菜抗寒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小麦阶段性冻害的生理机制及预防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系统了解小麦抗寒性研究现状,从遗传、生理、栽培、遥感等方面对小麦阶段性冻害发生的生理机制及预防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小麦抗寒性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低温锻炼激发这些基因,诱导冻蛋白或冷激蛋白的合成和功能表达;低温补偿系统、植株营养以及水分代谢的失衡是小麦冻害发生的主要生理原因;通过品种选择、适当晚播、提高播种质量、合理施肥、生物化学调控可提高小麦抗寒性,减少冻害发生和危害;利用遥感监测可对小麦冻害做出快速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振波  刘昕  曹鸣庆 《玉米科学》2002,10(2):056-060
低温不仅是限制冷敏植物分布及其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许多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生产的重要气候条件.近年来玉米抗寒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在自交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冷锻炼或ABA处理也能使抗寒性大为提高.玉米抗寒性的表现有着重要的生理基础,即抗氧化酶的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其同工酶的表达模式也相应改变;膜类脂降解的程度较轻、光系统II保持较高的活力、膜系统保持较好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叶片中ABA、水势和渗透压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玉米抗寒性的遗传分析以及有关基因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品种改良和生物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