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茶树病虫发生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三十多年来,我国对茶树病虫害的种群组成和变化,主要病虫和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和理论以及具体防治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几个方面对茶树病虫的发生和防治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本世纪末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一、茶园病虫种群结构我国茶区幅员辽阔,病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茶树害虫400多种,病害100多种。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茶丛茂密郁闭,茶园微气候和营养条件变幅较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原来的优势种一般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主要害虫种类有: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茶叶瘿蟥、跗线螨、茶短须螨)、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木(木尞)尺蠖)、刺蛾类(茶刺蛾、扁刺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蚧类(蛇眼蚧、椰圆蚧、角蜡蚧、长白蚧)、  相似文献   

2.
湄潭茶树蚧类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茶树蚧类的为害年复严重,尤以茶牡蠣蚧(Lepidosaphes ulmi kuw.)、茶园蚧(Aspidiotus lataniae Signorct)更为猖獗,仅湄潭茶场打鼓坡分场,受害茶园即有千余亩,其中无茶可收的达300亩左右。目前,屯子岩分场的茶棉硬蚧 (Pulvinaria Horii Kuw)、断石桥分场的茶棉硬蚧与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 Ckll)的危害亦相当严重。这不仅威胁当前茶叶生产,同时也给茶叶生产的发展带来颇大的障碍。 蚧类为害之所以严重,除与茶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致使树势衰弱,给蚧类的孳生繁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场数百亩茶园发生蛇眼蚧,茶树被害成灾.茶叶生产遭受一定的损失。究其因,一是茶树多年肥培管理工作跟不上,加上采摘不合理,导致树势逐年衰老,抗逆力减弱;二是茶园滥施农药,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茶叶生产上原是次要的害虫,突发上升为重要害虫,这是我场蛇眼蚧发生严重为害的主要因子。为掌握蛇眼蚧的发生为害规律,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去年对该虫作了初步观察,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茶叶》1981,(1)
我省茶园病虫种类很多,主要害虫种类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叶螨类、小绿叶蝉、蚧类(长白蚧、蛇眼蚧、椰园蚧)、茶叶象(虫甲)等;主要病害种类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等。供应的农药品种,从60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制茶技术,最早饮用茶叶的国家。湖南是全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生产历史悠久,素有“江南茶乡”之称。现全省有红、绿、黑、黄、青茶五大类,既有内销、又有外销、还有边销,销路广阔,这是优势。全省现有茶园面  相似文献   

6.
茶园蚧及茶牡犡蚧在贵州地区发生较为严重,造成茶树落叶,枯枝以至死亡。损失一般为20—79.3%,严重的达90%以上,成为茶叶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除药剂防治外,笔者在我所茶园蚧为害严重的邱家坡茶园调查发现了一种茶园蚧的捕食性天敌、捕食率高达90%以上,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益虫,经鉴定为红点瓢虫。兹将初步观察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业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水分是茶树赖以生长的基础,是茶树生活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有重大意义.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叶产区,7~8月间多为晴热干旱天气,旱灾频发,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为此,加强茶园水分管理,是夏秋茶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茶叶科学技术》2008,(4):59-59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  相似文献   

10.
正蝉、螨、蚧、蛾历来是浙江新昌县四类主要茶树害虫,以蝉为首。小绿叶蝉在新昌发生面广、繁殖快、危害重。小绿叶蝉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为害幼嫩芽叶,形成焦边、焦叶,严重的茶园似火烧状,既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运输与积累,又影响茶树的生育,导致茶叶产量减少,质量下降。由于小绿叶蝉发生时间长,繁殖代数多,跳来飞去活动力强,不但为害茶树,又可食害豆类、蔬菜等多种作物以及嫩绿杂草,因此防治较难。  相似文献   

11.
《茶叶科学技术》2008,(1):37-37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  相似文献   

12.
《茶叶科学技术》2006,(4):19-19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  相似文献   

13.
(一) 浙江省庆元县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自然条件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既宜于各种作物生长,但各种病虫也易发生。茶叶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原因之一,是受到多种病虫害影响。一般茶园受病虫为害损失10%左右,严重的损失40%以上。该区茶园的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茶叶螨类、长白蚧、椰圆蚧、蛇眼蚧、茶细蛾、茶毛虫等十余种,小绿叶蝉是  相似文献   

14.
福安市位于福建东北部沿海地区,背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是以生产绿茶、花茶为主的多茶类产区,有“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现有茶园面积23万亩。毛茶产量2.54万吨,毛茶产值7.10亿元,茶叶商品总值16.30亿元,茶叶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区内茶园遍布,主要集中分布于丘陵、山地,以山坡梯层茶园为主。因此,分析福安市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对于福安市山地资源的利用、控制水土流失、发展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蚧壳虫,为害后招致严重的煤菌附生,严重地影响茶树的代谢功能,使茶树发芽密度下降,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一般可使茶叶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5—40%,是一种毁灭性的茶树害虫。此蚧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相似文献   

16.
《茶叶学报》2023,(6):104-106
<正>《茶叶学报》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自2023年起改为双月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本刊已列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知网、  相似文献   

17.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  相似文献   

18.
《茶叶科学技术》2008,(3):25-25
《茶叶科学技术》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安徽省茶产业问题及对策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农业资源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茶叶生产大省,茶业是安徽省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隶属于中国茶树适生区域的东北部,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茶省,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平稳,有利于有效品质因子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现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全省共有12个市的58个县(市区)产茶,涉茶农业人员300多万,生产经营者100余万。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其中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认定的160万亩,占90%,无性系良种茶园20万亩,占10%以上。茶叶收入在主要产区占当地农民收入20%以上,重点产区达  相似文献   

20.
《茶叶学报》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学类学术期刊,季刊,1960年创刊。主要报道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园土壤肥料、茶叶机械、茶叶加工、茶树生理生化、茶树植保与茶叶经济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本刊已列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热忱欢迎从事相关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为本刊撰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