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技术,如gCOSY,对合成的2个[Co(bamp)(cmen)Cl]^2 (bamp=2,6-二胺基甲基吡定;cmen=1,2-二胺基丙烷)经式异构体在溶液中的结构进行了解析。由于三元胺中吡啶环的磁屏蔽效应,对合成得到的2异构体的指认可依据二元胺中的2对伯胺质子化学位移的大小,而这2对伯胺质子的归属可从gCOSY谱中各质子的相互作用及其逻辑关系得到。结构解析与柱色层方法分离出的2带配合物对照的结果是:第一带为m2;第二带为m1。  相似文献   

2.
利用「Co(3,3-tri)(cmen)Cl」^2+体系配合物及其异构体结构模型提出了一个「Co(三元胺)(二元胺)Cl」^2+型的配合物及其几何异构体相互转换所遵循的重排机理模型。认为在该类型配合物异构体转化过程中同时存在两个竞争途径,其中间过渡态或中间体分别为三角双锥或四角锥形式。典型的途径有经式异构体的碱催化水解,过程通过脱氢、脱氯以及三角以锥中间过渡态或中间体的形成来完成;另一途径为边沿取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修饰型的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等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的结构.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969 4(11),b=14.025 0(11),c=24.518 0(19),α=86.511 0(10)°,β=83.033 0(10)°,γ=62.777 0(10)°,V=3 936.4(5)3,Z=1.配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双帽双支撑型的多金属氧酸盐,它是由双帽假Keggin[PMo7ⅥMo5ⅤO40(VⅣO)2]^4-单元,{Co(2,2′-bipy)2(H2O)}和[Co(bipy)3]^2+部分组成.其中,两个金属有机阳离子{Co(2,2′-bipy)2(H2O)}和两个盖帽的钒原子上的末端氧原子通过共价连接在[PMo7^ⅥMo4^ⅤV^ⅤO40(V^ⅣO)2]上,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将Fe3+与2,3-二氯异丁酸基的二元配合物分别与2,2′-联吡啶、邻菲啰啉在无水乙醇中反应数小时,除去杂质,得到相应的2种三元配合物,其元素分析结果得知二者的分子式分别为[Fe(C4H5Cl2O2)3(C10H8N2)]和[Fe(C4H5Cl2O2)3(C12H8N2)]@H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等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证实了它们的组成,并推断出二者中Fe3+的配位数为6,其中2个异丁酸基以单齿配位,2,2′-联吡啶或者邻菲啰啉是以2个N原子配位成键,特别的是第3个异丁酸基除了氧原子参加配位外,相邻的一个氯原子也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八齿配体N,N,N′,N″-五(2-苯并咪唑甲基)-二乙三胺及其含双核配合物[Ni2(DTPB)(ClO4)2].(ClO4)2,3CH3CH2OH.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自旋共振谱和循环伏安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离子(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该配合物或许可作为脲酶的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含水杨醛缩苯甲酰腙的一维链状镍配合物[Ni(C14H10N2O2)(Mf)]n(Mf=C4H9NO,即吗啡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电子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9708(4)nm,b=1.4783(7)nm,c=1.2275(4)nm,β=95.728(14)°,V=1.7528(12)nm3,Z=4,Mr=384.07,Dc=1.455 g.cm-3,μ=1.129 mm-1,F(000)=800,R=0.0759,wR=0.2155.中心镍离子与水杨醛缩苯甲酰腙配体提供的2个氧原子与1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吗啡啉的氮原子配位,形成了N2O2的平面四边形的配位构型.晶体内每个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与相邻另一个配合物分子缔合成一个沿c轴方向的一维链状结构,N…N氢键键长为0.3239(10)nm,N-H…N氢键键角为173.56°.  相似文献   

7.
5个单核的配合物[Ni(L1)3](ClO4)2(1),[Ni(L2)2](ClO4)2(2),[Ni(L3)2](Cl)2·H2O(3),[Ni(L4)](ClO4)2(4)and[Ni(L5)](ClO4)2(5)通过镍与相应的胺类配体在NaClO4的甲醇溶剂中用水和法得到。这些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已经通过x单晶衍射仪测得,L1、L5与镍(Ⅱ)的配合物是以镍(Ⅱ)为中心与六个氮原子的协调原位配位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双齿配体是L1,L2和L3三齿配体,而L4和L5是六齿配体。这些配体的配位基的数量大约是六个,这表明,一般的镍与希夫碱配体协调配位时,更偏向直接的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双(三环己基锡)邻苯二甲酸酯Cl4C6(CO2Sn(C6H11)3)2,利用元素分析仪和IR表征了其结构。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1,a=14.5522(13),b=13.3651(12),c=34.006(3)(^°A),β=97.8990(10)°,Z=4,V=6551.2(10)nm^3,R=0.0603,Rw=0.1287,S=1.185。该分子是通过苯环桥联的双核有机锡化合物,分子中的两个锡原子均为畸变的四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9.
将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外植体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细胞悬浮培养。 通过实验在MS培养基附加2,4-D0.1mg/L,6-BA0.25mg/L,水解酪蛋白50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经120-150r/min摇床振荡分散建立细胞悬浮系,直到体细胞胚胎产生后转至无激素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四合木悬浮培养条件下可以得到胚状体,并形成试管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牛KLF3基因对牛脂肪分化和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的作用,进而探讨KLF3 基因对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合成干扰siRNA,筛选得到KLF3基因干扰效率最高SiRNA,分离培养秦川牛肉用新品系新生牛前脂肪细胞生长至70%-90%汇合度时转染筛选得到的KLF3基因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NC),并进行诱导分化培养至第0天和第4 天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分化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 α, C/EBPα),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α, ACC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FABP4)基因在牛脂肪细胞分化不同时期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表达量的变化,同时在干扰KLF3基因处理并进行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第 4天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脂滴差异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甘油三酯含量进一步确定KLF3基因对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代谢的作用。【结果】KLF3-Si2 具有最高的干扰效率达到73%。转染KLF3-Si2后PPARγ的表达量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天 和第4 天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调了58% 和3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 的表达量也分别下调了64% 和41%,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FABP4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第0天和第4 天分别下调了89% 和60%,而ACCα的表达量干扰KLF3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0天和第4天分别下调了50% 和37%, 而FAS的表达量则分别下调了73% 和19%,都分别达到了差异极显著(P<0.01)。在牛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4天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也发现干扰KLF3基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脂滴减少,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干扰牛KLF3基因可以抑制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量下调,进而影响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