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结合贵州第一期世行贷款造林,在黎平县中潮长岭营建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杉木试验示范林88hm^2,推广面积8000hm^2,试验内容包括:杉木幼林施肥效果,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监测:杉木不同施肥时间效果,示范内容包括:杉木优良家系,杉木优良种源和杉木优良无性系示范林,试验示范结果表明,I.施肥效果以NPO2K1处理的生长量最大,施肥后4年,树高生长量比无肥对照大42.4%,胸径大34.2%,NP1和P2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在幼树时施入适量的磷、钾肥能促进杉木的生长,施肥还能降低造林成本。施肥量及配比宜采用200g/株钙镁磷肥或100g钙镁磷肥+25g氯化钾/株的剂量。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造林后杉木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经对杉木中心产区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2和P2K1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和21%,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20%和19.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大25%和28%;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  相似文献   

4.
杉木幼林施肥肥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黄壤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年生杉木幼林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抽高和胸径虽有影响,但效果均不显著;钙镁磷肥、磷酸铵及过磷酸钙肥效相当,沟施肥效好于穴施。施肥能影响杉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叶、干、枝、根;沟施磷酸铵对树叶生长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对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幼林施肥时的初始树高会干扰肥效,特别对施肥当年树高的影响显著,肥效分析时必须进行修正以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蓝桉施肥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结果初步显示,N、P、K肥中的磷肥对蓝桉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其中以第三水平效应最大,第二水平次之;N、K肥有正效应,但促进作用不显著。经N、P、K对生长量贡献率分析,磷肥对树高、胸径生长贡献率最大,分别为83.78%、63.19%;N、K肥贡献率在3%以下。说明蓝桉对磷肥敏感,加之石灰岩红壤普遍缺磷,未施磷肥的处理生长量仅优于对照。因此,在我省营造蓝桉速生丰产林时,除施有机肥做底肥外,应重视磷肥的施用。鉴于本试验用迟效性钙镁磷肥做底肥后效期长,最终评定各处理间的优劣需待二分之一轮伐期作出。  相似文献   

6.
杉木幼林施肥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林单施钙镁磷肥、尿素、氯化钾对生长促进作用与施肥时间有关,氮肥或钾肥被分次追入的生长效应高于一次性追肥;磷肥作基肥当年造林时一次性施入效果优于1年以后1次性追肥或分次追肥效果,到第4年底时,造林时施100kgP2O5/hm2,其蓄积量显著大于钾肥与氮肥处理,所有处理中,钙镁磷肥一次性施入100kgP2O5/hm2的处理生长量最大,其胸径和蓄积与无肥对照相比第3年分别提高20.0%和64.4%,第4年分别提高16.2%和42.1%  相似文献   

7.
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经营技术及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的10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能够合理利用杉木萌芽条,同时为刨花楠生长提供较为适宜的生长空间,具有较好的生长效应.杉木萌芽桩保留1500株/hm2、750株/hm2较适宜.在杉木萌芽林中套种刨花楠的较适宜的密度为900~1200株/hm2.适当施肥是培养杉木和刨花楠混交林的主要手段之一.刨花楠施肥试验表明,施肥与不施肥相比,对刨花楠生长有差异.施肥刨花楠胸径、树高比对照分别增加6.9%~32.8%、5.6%~33.3%.对不同处理立木材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JP500(每穴施钙镁磷肥500 g)与FCK(不施肥)、JP500与ZN1-250(不施基肥,造林当年追施尿素250 g)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ZN2-250(不施基肥,造林后第2年追施尿素250 g)与FCK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992-1995年,对杉木幼林施用不同品种磷肥的肥效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磷肥施用第一年末,开始出现肥效,磷酸氢二铵、钙镁磷肥的肥效较高,过磷酸钙和磷矿粉肥效不明显;第二年末,肥效反应最大;施肥第3年末,不同磷肥品种肥效都开始下降;施肥后第四年磷肥肥效比前一年明显下降;(2)不同品种磷肥对杉木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影响很不一致,磷肥对地径、胸径的增长普遍有效;(3)在立地指数为18的肥沃土壤施用磷肥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黎蒴1年生直播幼林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当年高生长量与对照比,施用复合肥的效果较好,增加81%;施用尿素的增加42%。施肥后第3年,施肥幼林的树高生长均极显著或显著地大于对照的,但其差异已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蓝桉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保山市石灰岩红壤地区进行了历时4年的蓝桉幼林N、P、K不同配比的10种处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幼林的生长;其中处理6、9、10增产效果极显著,树高增加16.31%~20.40%,胸径分别增加18.78%~19.21%,材积增加65.04%~70.19%。有机肥对蓝桉生长有促进作用,施过有机肥的处理10生长始终保持优势;磷肥是蓝桉增产的主要因素,每株施430g钙镁磷肥做底肥能使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4.67%、15.87%,每株施215g钙镁磷肥则树高、胸径分别增加11.44%、7.83%;氮肥各水平间无差异,增产效果不明显;钾肥1、2水平间无差异,3水平可能过量,阻碍了肥效发挥。施肥能提高蓝桉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几个处理依次为6、9、2、10、3产出投入比值均大于对照。综合以上几个因素,N2P3K2为蓝桉幼林的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会同杉木基地Ⅱ号集水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施N肥实验,并进行一年期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N肥对杉木林N、P含量的影响及杉木器官与土壤N、P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提高杉木土壤、细根、叶片的N和P含量,其中施N肥25 g/m~2能提高土壤的N、P含量,施N肥25g/m~2比施N肥5 g/m~2和15 g/m~2更能提高土壤中细根的N、P含量,施N肥5 g/m~2比施N肥15 g/m~2和25 g/m~2对提高叶片中的N含量的效果好,施N肥并未提高凋落物N含量。会同杉木人工林氮磷含量的增加说明施肥能够促进杉木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 (50 kg·hm-2a-1)、N2 (100 kg·hm-2a-1)、P (50 kg·hm-2a-1)、N1P (50 kg·hm-2a-1+50 kg·hm-2a-1)和N2P (100 kg·hm-2a-1+50 kg·hm-2a-1)。试验测定了不同深度表层土壤(0~5 cm、5~10 cm和10~20 cm)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指标,分析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0~20 cm土层当中,P和N1P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 <0.01),N1P增加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P增加了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2)N1P和N2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但与N2一样降低了土壤pH值。P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碳、速效钾含量,但增加了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H值显著升高。3)P显著增强了5~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N1P显著增强了1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在蓄水量当中,P显著增强了0~20 cm土层的最大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4)施肥6 a后杉木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比未施肥杉木林土壤上升29.75%,5.45%,20.99%和10.50%。土层分析当中,土壤渗透性均表现为0~5 cm显著高于5~10 cm和10~20 cm土层,且表现为: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5)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土壤蓄水性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速效钾与毛管蓄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最大蓄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pH值与渗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孔隙度与渗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综合6种施肥处理分析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施用低浓度氮肥与磷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木人工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为该地区杉木林地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罗平县江外林场进行杉木不同造林技术措施试验。试验表明,全垦整地,全面松土抚育(A1)及施肥(B1)是促进杉木幼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因素,显著性检验分别为F=38.44、13.25>F(0.01)=10.56。A1B1组合较之A2B2组合4年生幼林(不包括苗龄)平均材积生长大5.22倍。根据试验结果及现行造林投入水平得出A1B1C2D2的优化组合造林模式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杉木中龄林施肥效应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林地生产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杉木大径材的需求,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和杉木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明显;测土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有效促进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积累,改善了土壤肥力水平。采取间伐施肥措施能显著增加杉木大径材胸径的生长,两年平均增加了3.43 cm,其中:平衡施肥带来的平均胸径增加量分别为1.03 cm;间伐带来的平均胸径增加量分别为2.4 cm。培育杉木大径材应实施间伐与测土施肥相结合的抚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传统基质(黄心土50%+森林表土50%)为对照,对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松皮粉100%(A)、松皮粉70%+锯末20%+森林表土8%+杉皮粉2%(B)配方的容器苗高和地径均显著高于对照,容器基质重量最轻;松皮粉50%+锯末4JD%+森林表土8%+杉皮粉2%(C)配方次之,但其单株干物质的总重量最大;松皮粉30%+锯末60%+森林表土8%+杉皮粉2%(D)配方生长表现最差。建议生产上培育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苗时,添加约70%的松皮粉、20%的锯末作为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7.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施肥引起杉木基因表达变化规律,为杉木施肥理论与MAS育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开化1年生的杉木无性系开6扦插苗为研究对象,4种施肥处理,每处理三个重复,采用Illumina HiSeq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无参转录组分析。【结果】1)转录组测序共产生clean reads5.0E+07 nt到7.1E+07 nt,总拼接长度724341090 nt,通过Trinity组装,获得了74288个unigenes(基因),然后将组装序列在6个数据库(Nr,Swiss-prot,eggNOG,KEGG,Pfam,GO)进行BLASTX分析,获取功能注释信息;2)韦恩图揭示基因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是:在-P-N1-VS-WT比较组中,未施肥处理,有4650个特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了若干耐性基因,其它比较组也获得了相应的结果。杉木施肥诱导一些基因的开启和上调,同时也导致一些基因表达的关闭或下调;不同处理间的表达差异基因数在不同施肥组间变化很大,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从施磷与对照比较组的429个到施磷与施氮比较组的4942;3)差异表达极显著基因的热聚类分析结果,揭示同一比较组,不同处理间基因表达是互补的关系:同一基因要么高表达,要么低表达;4)GO富集与分类显示施肥对杉木影响显著的基因主要定位在叶绿体、细胞骨架、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上;5)GO富集分析的结果表明施氮(磷)肥,不仅可以促进氮(磷)的吸收与代谢,而且也能促进磷(氮)的吸收与代谢;6)对施磷肥与氨酰基-tRNA大分子化合物合成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今后可对转录组分析获得的重要基因进行研究,其结果可用于指导杉木施肥和杉木营养遗传育种MAS选择。【结论】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于研究非模式植物(包括基因组比较大的针叶树)施肥分子机制,是一种快速而简便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施肥不仅激活了与N、P的吸收、转运和利用有关的基因表达,还下调了与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关的基因表达。施肥促使杉木的生长发育向着适应环境、竞争资源和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杉木作为我国重要速生树种,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其地力衰退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文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如土壤酸化、缺磷、富铝和化感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酸沉降加剧、不适宜的营林活动、肥料施用不当等;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措施,如轮作、营造混交林、追肥等;概述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土壤肥力变化是造林地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杉木造林地土壤的肥力观测分析,为杉木造林地的环境评价和防止杉木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衰退,改善营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县八大河乡,东经104°40′,北纬2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