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牙鲆仔鱼轮虫日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牙鲆仔鱼对轮虫的摄食量和昼夜摄食规律,我们对孵化5-7天的仔鱼进行连续的摄食观察。结果表明,5.6、7日龄的仔鱼.平均全长分别为3.62、3.68、4.07mm;轮虫日摄食量分别为19个/尾、27个/尾、32个/尾;仔鱼摄食主要在白天进行.昼夜摄食比例平均为83.5%和16.5%,在10:00到12:00及16:00到18:00出现摄食高峰。  相似文献   

2.
鲻鱼仔,稚鱼轮虫日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鲻鱼不同发育阶段对轮虫摄食量和昼夜摄食规律,我们对第10,20日龄的仔鱼和第30日龄的稚鱼进行轮虫日摄食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第10日龄的鲻仔鱼,平均全长3.609毫米,轮虫日摄食量为419-510个/尾,昼夜的摄食比例为75.6%和24.4%。第20日龄的后期仔鱼,平均全长6.15毫米,轮虫日摄食量为689-1112个/尾,昼夜摄食比例为71.2%和28.8%。  相似文献   

3.
斜带石斑鱼仔鱼的摄食节律及日摄食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张海发 《水产学报》2004,28(6):669-674
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对孵化15天的仔鱼(全长4.86±0.38mm)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日摄食量和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实验包括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各组对轮虫的日摄食量分别为142个/尾、156个/尾和4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91.3%,80.5%和71.7%。对照组在正午(14:00)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下午(16:00~18:00)出现明显的摄食小高峰;黑暗组则未出现明显的摄食峰。持续光照组在夜间的群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黑暗组在白天的群摄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持续光照组摄食强度小幅度增加,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109.9%;而黑暗组摄食强度则明显下降,日摄食量为对照组的33.1%。综上所述,斜带石斑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的摄食与光照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丁(鱼岁)仔稚幼鱼期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Gui仔、稚、幼鱼期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其中,仔、稚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6:00到20:00,00:00到04:00时有停食现象。幼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4:00到22:00,昼夜无明显的停食现象。仔鱼食谱中主要是轮虫,稚鱼食谱渐丰富,幼鱼期食谱更为扩大,且出现了一定量的底栖动物。仔、稚鱼体重、全长瞬时增长率要高于幼鱼期,而且,体重快速增长期要先于全长快速生长期。仔、稚和幼鱼阶段是匀速生长。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采用轮虫与牡蛎受精卵两种开口饵料,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开口单喂轮虫(A)、开口单喂牡蛎受精卵(B)、开口将牡蛎受精卵和轮虫混合投喂(C),分析对比不同饵料对仔鱼开口效果。通过观察5日龄仔鱼日摄食与4~20日龄仔鱼消化道饱满度的变化,探讨仔鱼摄食习性及光照与摄食的关系。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孵化开口后,投喂3d牡蛎受精卵者比直接投喂轮虫对仔鱼生长有明显的效果;10日龄前,B组在全长、肛前距、口裂宽方面都大于A、C两组,B组全长的特定生长率为4.969%,分别是A、C两组的2.5与2.4倍,生长速度最快;5日龄仔鱼在09∶00~10∶00与13∶00~14∶00时间段,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期,光照强度分别为720~1 018 lx与865~923 lx;4日龄仔鱼其饱食率较低,只有40%达到了3级摄食量,4~10日龄的仔鱼饱食率波动幅度较大,10日龄后开始逐渐上升,13日龄后基本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采用封闭式育苗技术进行了云纹石斑鱼苗的人工培育试验,即在整个育苗过程中不换水,通过向水体中注入纯氧、添加EM菌和水产养殖环境改善剂调节育苗水体中的理化因子,并通过油膜收集装置及时清理污物,保持水质稳定。试验过程中测定了育苗水体中相关理化因子和鱼苗数量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了鱼苗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苗种培育试验中,水温为24.0~30.2℃,p H 6.31~7.98,盐度30~32,溶氧量在6 mg/L以上,理化因子基本稳定。试验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全长、肛前距、体高和日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0095x~2+0.0407 2x+2.093 8,R~2=0.988 7;肛前距与日龄的关系为y=0.0050x~2+0.005 0x+0.925 0,R~2=0.990 0;体高与日龄的关系为y=0.002 0x~2-0.000 0x+0.829 0,R~2=0.993 0。云纹石斑鱼7日龄仔鱼的胃肠饱满度平均为1.087,平均摄食量为16.7个轮虫;18日龄仔鱼胃肠饱满度平均为1.877,平均摄食量为87个轮虫,与7日龄仔鱼相比,其摄食量明显增加。云纹石斑鱼仔鱼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摄食高峰在16:00~18:00,属于白天摄食型,晚上基本停止摄食。苗种生产试验结果:受精卵总量为1.604 kg,共孵化仔鱼1.01×10~6尾,孵化率为57.7%;初孵仔鱼经41 d培育后,共获得稚鱼1.70×10~5尾,成活率为16.8%,畸形率10%。  相似文献   

7.
大泷六线鱼仔鱼摄食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otakii)人工孵化所得的卵黄囊期仔鱼为材料,对仔鱼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13.5~14℃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鱼6日龄开始摄食,约8日龄卵黄囊耗尽,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PNR期,混合营养期为2d;饥饿仔鱼的开口率(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耗尽时达高峰(63%),以后又下降。仔鱼前期的生长率平均为0.254mm/d,饥饿仔鱼生长几乎停止,同期喂食仔鱼的生长率亦下降为0.102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20d内的全长(L)和日龄(d)的相关式为L=0.085d 7.04。仔鱼存在昼夜摄食节律,在1昼夜中有2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14:00和20:00。  相似文献   

8.
南方大口鲶仔鱼的生长和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南方大口鲶仔鱼的生长和摄食。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仔鱼在0—15日龄内,全长与日龄之间里线性相关,L=4.5849+1.7892T(r=0.9912),体重与日龄呈幂函数相关W=3.2664de0.3221T(r2=0.9783)。个体之间的生长差异较为明显,变异系数由0日龄的5.59升至15日龄的9.95,日增重率随日龄的增长呈双峰抛物线下降曲线,8—13日龄仔鱼对鲤鱼水花和水丝蚓的摄食系数分别为4.76和4.02,对鲤鱼的摄食强度明显大于水丝蚓。通过对南方大口鲶仔鱼生物学习性观察,发现其仔鱼具有明显的负趋光性和昼夜摄食节律,对饵料生物的选择依消化器官和游泳器官的发育程度依次为轮虫、桡足类幼体──枝角类、桡足类──水丝蚓或家鱼水花。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及日摄食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黄颡鱼早期发育阶段摄食的昼夜节律性及日摄食率。结果如下:黄颡鱼仔稚鱼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胃平均饱满指数在仔鱼前期、仔鱼后期和稚鱼期分别于21:00、3:00、6:00达最高峰,均于15:00达最低值。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仔鱼前期69.96%,仔鱼后期28.84%,稚鱼期10.00%。  相似文献   

10.
体质量(15-50g/尾)对黄鳝的日摄食节律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鳝在不同时段的摄食比例从高到低的顺序为:20:00-22:00〉22:00-00:00〉00:00.-20:00(p〈0.01),04:00-16:00之间几乎没有摄食活动。在黄鳝室外人工养殖中,可以驯化黄鳝养成定时定点摄食的习惯,1d投喂1次,投喂量以2h内黄鳝能摄食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仔鱼食性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人工孵化的黄颡鱼仔鱼为材料 ,对孵化 2 0d内的仔鱼的食性和生长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黄颡鱼仔鱼 2日龄开始开口摄食 ,5日龄全部开口摄食 ,混合营养期为 1~ 4d。仔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体长 8~ 2 2mm的仔鱼由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为主转变为以寡毛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底栖生物为主 ,仔鱼昼夜摄食节率变化明显。仔鱼随着体长的增长肠胃饱满指数也逐渐增加。仔鱼的体长生长前期较快 ,后期减慢。体长与日龄的相关式为 :L=0 95 2 8d+4 97(r=0 992 0 )。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曲线为W =6 4× 10 -4L2 2 56(r=0 9797)。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孵化的黄颡鱼仔鱼为材料,对孵化20天的仔鱼的食性和生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仔鱼2日龄开始开口摄食,5日龄全部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1-4天,仔鱼的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体长8-22毫米的仔鱼由轮虫,枝角类等浮游生物为主转变为寡毛类、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底栖生物为主,仔鱼昼夜摄食率变化明显。仔鱼随着体长的增长肠胃饱满指数也逐渐增加。仔鱼的体长生长前期较快,后期减慢。  相似文献   

13.
黑鲪早期发育与摄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鲪Sebastes schlegelii早期发育及摄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5.4~16.0℃、盐度30~32、pH8.4的培养条件下,黑鲪初产仔鱼全长为6.07±0.25mm,腹部有残存的卵黄囊;1日龄仔鱼全长为6.21±0.31mm,大部分仔鱼进入摄食期,开口饵料为经小球藻强化过的褶皱臂尾轮虫;20日龄仔鱼全长为8.81±0.40mm,开始增投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仔鱼进入快速生长期。依照TL=aD3+bD2+cD+d方程式,对仔鱼个体的全长与日龄进行回归,得到其生长模型为:TL(mm)=0.0096D2-0.0415D+6.7503(R2=0.9877)。仔鱼耐受饥饿的时间临界点(PNR)发生在产出后第4天(3日龄),不可逆转饥饿期的时间为2d。黑鲪仔稚鱼在2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1日龄仔鱼的摄食高峰出现在8:00,5日龄仔鱼摄食高峰则出现在16:00,12日龄仔鱼的摄食强度在12:00达到最大,相应的摄食率高峰出现在16:00,19日龄仔鱼在12:00~0:00出现摄食率高峰,24日龄稚鱼的摄食强度在12:00达到最大,30日龄稚鱼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16:00,且16:00的峰值明显高于12:00,24h内摄食率达到100%。结果表明,黑鲪仔稚鱼无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全天摄食型,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  相似文献   

14.
饲养条件下月鳢仔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月鳢仔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仔鱼孵出2d后即开口摄食外界食物,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仔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22时摄食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美洲西鲱仔鱼不可逆点及仔、稚鱼摄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温(20.5±1.0)℃的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在饥饿状态下的生长、形态、不可逆点(PNR)及仔、稚鱼期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旨在阐明美洲西鲱早期发育过程中的摄食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全长(7.45±0.15)mm,体质量为(2.15±0.03)mg,卵黄囊体积为(5.99±0.13)mm3,第5日龄,仔鱼卵黄囊被完全吸收。对照组仔鱼全长及体质量随着卵黄囊的消耗、外源性营养的建立逐渐增加;饥饿组仔鱼自6日龄开始,全长及体质量开始呈现负增长,至10日龄全部死亡。美洲西鲱初孵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在3日龄,摄食率为46.67%,5日龄摄食率达到最大为89.29%,PNR发生在7~8日龄,综上所述,美洲西鲱仔鱼最佳投喂时间应在2~3日龄。美洲西鲱仔、稚鱼摄食节律研究表明,美洲西鲱早期仔鱼(4日龄)昼夜摄食高峰出现在14:00,平均摄食量达到0.14 mg;晚期仔鱼(17日龄)在10:00和14:00出现较高的摄食量,分别为0.92和1.36 mg;28日龄稚鱼在10:00、14:00和18:00 3个时间段维持着较高的摄食量,摄食量分别为1.77、2.45和1.55 mg,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美洲西鲱仔、稚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20.08%(4日龄)、29.48%(17日龄)和12.41%(28日龄),可将其作为美洲西鲱日投喂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池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汪留全  程云生 《水产学报》1990,14(2):105-113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的研究结果。仔鱼孵出2或3日,尚残存卵黄囊时即行开口摄食。仔鱼适口的开食饵料是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幼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00~22:00时摄食强度最大。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革胡子鲶仔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和全长对体重的关系均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丁仔稚幼鱼期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鱼岁仔、稚、幼鱼期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其中,仔、稚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6∶00到20∶00,00∶00到04∶00时有停食现象。幼鱼最大饱食率出现在14∶00到22∶00,昼夜无明显的停食现象。仔鱼食谱中主要是轮虫,稚鱼食谱渐丰富,幼鱼期食谱更为扩大,且出现了一定量的底栖动物。仔、稚鱼体重、全长瞬时增长率要高于幼鱼期,而且,体重快速增长期要先于全长快速生长期。仔、稚和幼鱼阶段是匀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大黄鱼仔鱼的昼夜摄食习性及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全长5.0—5.5mm的大黄鱼仔鱼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白天有三个摄食高峰,以下午13:00最高,早上9:00和下午17:00次之。仔鱼在12日龄前生长较慢,12日龄后生长明显加快。全长与日龄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TL=3.7545e~(0.047D)表示。  相似文献   

19.
南方大口鲶仔鱼的生长和摄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南方大口鲶仔鱼的生长和摄食。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仔鱼在0~15日龄内,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相关,L=4.5849+1.7892T(r=0.9942),体重与日龄呈幂函数相关W=3.2664e0.3221T(r2=0.9783)。个体之间的生长差异较为明显,变异系数由0日龄的5.59升至15日龄的9.95,目增量率随日龄的增长呈双峰抛物线下降曲线,8~13日龄仔全对鲤鱼水花和水丝蚓的援食系数分别为4.76和4.02,对鲤鱼的摄食强度较高。通过对南方大口鲶生物学习性观察,发现其仔鱼具有明显的负趋光性和昼夜摄食节律,对饵料生物的选择依消化器官和游泳器官的发育程度依次为轮虫、桡足类幼体──枝角类、桡足类──水丝蚓和家鱼水花。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菊黄东方鲀仔鱼的摄食节律和对丰年虫的消化时间,在盐度28,水温18~20 ℃条件下,对12日龄的菊黄东方鲀仔鱼进行了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菊黄东方鲀仔鱼对丰年虫的消化时间为2.5 h。持续光照组中,仔鱼的摄食强度和饱食量在5:00~17:00都较高,随后开始降低,而在21:00又出现一个高位;持续黑暗组中,24 h内的摄食强度均较低;对照组中,仔鱼摄食强度在9:00~17:00比较高,其后开始降低,23:00~3:00降低为0。持续光照组中,仔鱼的摄食强度在9:00达到最高,平均每尾23.6个丰年虫;对照组和持续黑暗组仔鱼的摄食强度均在15: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4、11.2个丰年虫。仔鱼的摄食强度依次为:持续光照组﹥对照组﹥持续黑暗组,且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及黑暗组仔鱼白天的摄食强度比例分别为89.9 %、64.6 %、80.3 %。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仔鱼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在菊黄东方鲀人工育苗过程中,应选择在白天投喂饵料,采用晚上适当开灯的方法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仔鱼的摄食活力,增强摄食强度,促进生长,缩短室内繁育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