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求早稻高产、优质的栽培与育种策略,促进早稻生产及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四湖地区的一些现有早稻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早稻品种在较以往的品种每穗总粒数和碾米品质有所提高的同时,结实率也明显降低,不利于早稻的“优质、高产”双目标的同步实现;优质品种的穗部性状较易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但其碾米品质较好,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前提下,具有取得产量和优质“双高”的潜力;大穗品种的穗部性状和碾米品质均较差,表明早稻品种的优质育种不能一味追求大穗化。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引进的4个巴西早稻品种和1个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在旱种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ngara和Iapar-9株叶形态较好,生育期适中,适于长沙地区栽培;各供试品种和组合的产量以Tangara最高,水稻杂交组合新香优80次之;根系活力以Tangara的最大;新香优80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较早稻品种高,Tangara又较其他早稻品种高。  相似文献   

3.
“八五”期间温州市早稻生产与品种布局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温州市5年来早稻生产现状分析,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迟熟早籼品种合理搭配,积极发展杂交早稻,产量稳定提高,促进早稻生产的发展,并对当前早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品种与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早稻在4叶期后湿润环境下生长较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早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水分条件下栽培形式(行距)间早稻产量差异显著。在湿润条件下,20cm 40cm行距,新审定的优良品种旱9710产量水平最高。生产上要选用高产型品种,采用大垄双行,并使其在非干旱胁迫环境下生长,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早稻品种演变与产量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以来,我省种植的早稻品种达500多个,种植品种从高秆到矮秆,农家品种到引进育成品种,单一熟期到早、中迟熟搭配,产量稳步提高,但近10年来,早稻品种出现多,乱,杂,当家品种不突出,产量徘徊不前。本文通过省38年早稻品种演变的回顾,揭示品种与产量的关系,分析探讨当前品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早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鉴定及共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2个早稻主栽品种进行了2a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抗谱分析和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综合评定为抗病的品种有福优77、南保早、闽岩糯和中抗组合汕优82,占鉴定主栽品种的18.18%;中感以上品种18个,占鉴定主栽品种的81.82%,其栽培面积占1997年福建省早稻面积的57.24%,为稻瘟病大流行提供了最主要的基本条件,对影响病圃准确鉴定品种抗瘟性的气象和栽培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福建省育种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嘉育21(原名G99-21)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以“G96-29/YD951”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早籼稻品种。1999年定型,2000年参加嘉兴市早稻品种区试;2001年参加湖北省和嘉兴、宁波市早稻品种区试,并在秀洲区组织多点示范;2002年参加浙江省“9410”联品试验和湖北省早稻品种区试续试;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品种区试。  相似文献   

8.
建国70年来,早稻在粮食生产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曾是居民的主要口粮之一;早稻品种的演变,矮杆品种更换高杆品种,新品种替代老品种,每一次早稻品种的更替,促进了早稻产量的提高。继续重视早稻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早稻的生产更需要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泉农3号是以IR36为母本,781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中迟熟早籼稻新品种,1993 ̄1996年在福建省内区试表现良好,1996年作为全省早稻主推品种之一进行较大面积示范,平均产量6942kg/hm^2。该品种生产、急产、品质优良,属抗病品种;适合本省沿海平原和半山区 作双季早稻栽培,闽南地区也可在晚季作“倒种春”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选用近年选育和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6个早稻品种(组合),比较分析了各早稻品种(组合)之间的干物质积累、茎叶生长特性、根系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早稻品种(组合)的地上部干物质重、地下部干物质重、叶面积、绿叶数、苗高、主茎叶挺长、主茎茎基宽、单株分蘖数、最长白根长、白根数、最长黄根长与黄根数等农艺性状均存在明显的品种间遗传差异;而且这些农艺性状早期的生长速率均明显高于后期的生长速率,大部分性状在生长发育后期出现了负向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