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现代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的揭露,总是从异化的表象走向社会经济的深层,从中找出导致异化的深刻根源,从而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批判。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必然灭亡,马克思科学地诊断出现代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异化的人”、“全面的人”及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的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存在形态,“全面的人”是未来理想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人的发展要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面的人”的转变。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中国现代性构建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蓝本,不断消除使人发生异化的因素,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消费观”,从建立在工业文明时代消费无限提高基础之上的“消费合理性”开始,通过对资本主义流行的“异化消费”模式的批判,最终向生态文明消费观的研究立场开始转变。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否认了作为工业文明时代推动资本主义社会作永久性运行的文化价值认同体系——“三大拜物教”,提出实行共产主义“自由劳动”模式,并从人类、社会、个体三个角度,阐述生态文明价值认同体系的存在条件,生态文明消费观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文明压抑说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相结合,将社会批判理论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态理论。他以独特的社会批判视角,指出可以异化、消费异化是造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对资本主义的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刻揭露。通过对异化的分析,马尔库塞提出社会革命和建设新感性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5.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要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进行研究和批判,但是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农业生态建设中亦存在异化现象,而农业生态建设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于促进农业生态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霍耐特从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的规范承诺出发,以其承认理论为基础,认为物化是一个社会病理学概念。它是对主体间交往过程中承认遗忘的描述,以“承认遗忘”赋予物化新的内涵。与霍耐特分析视角不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批判的是“资本逻辑”,是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的主客异化关系进行批判分析。二者虽然都使用了“异化”与“物化”相近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同的语境、所指和理论内涵。由于同为社会批判理论,然而也有着相同的理论特性与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面对社会历史的经济发展过程,把哲学批判的理性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此手稿中,马克思重新使用“异化”概念,这一“异化”概念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既有价值观的一致性,又有理论基础上的区别。在此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思索比早期显得更具社会性和历史性,更具历史唯物主义的坚实性。  相似文献   

9.
李颖川  李尚旗 《甘肃农业》2005,(12):132-132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的精神实质,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特点出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为中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异化问题的探索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之中。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从劳动对象、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及人同人之间的关系四个角度阐述了其异化劳动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异化现象,并指明了克服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消解异化的征途上,马克思遵循的是"生产的逻辑",诉诸的是生产劳动;而卢卡奇遵循的是"观念的逻辑",诉诸的是阶级意识,二者各有侧重点又各有其合理性.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仍然是我们打开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人的存在状态之门的一把钥匙.要真正克服异化,走向人类解放,就必须把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整合起来,或许这就是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文化思想贯穿于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解放的唯物史观学说体系之中。维柯、康德、黑格尔等人关于文化的思想和论述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理论溯源。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唯心到唯物的转变、唯物史观的创立和阐述以及对文化思想的补充和完善三个阶段。从唯物史观的视角阐述了马克思文化思想基本内容的三个方面: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下的文化异化和文化的本质属性意识形态性及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异化”与“物化”理论对我们研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概念、理论产生根源以及扬弃物化与异化 的途径入手,分析了马克思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物化理论在思想起点、叙述路径以及批判维度和 重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为尺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为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指明了方向,显露出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由于时代所限马克思没有提出自觉的生态文明理论,但《手稿》中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们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是列宁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为方法论基础,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可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列宁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的科学探索。列宁东方社会理论无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产权思想与启示 “产权”作为一个概念或范畴虽然是本世纪近几十年提出的,但是将私有产权作为经济理论的核心首先加以阐述的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研究信用和股份制度的发展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作了许多精辟的分析。 第一,股份公司出现以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职能的分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出现股份公司以后,资本主义财产的所有和使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对财产“所有”和“职能”的分离问题作了很多论述。“与信用事业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时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作了分析由此浅谈市民社会对我国民法典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他的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在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在西方范围内所研究的社会发展理论遇到了困难,于是马克思转而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东方社会。通过对东方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发展状况的研究,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经阶段的规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指出东方农业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这一研究成果对深化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本文从马克思关于社会理论的思想发展变化入手,分析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其核心是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是马克思通过对俄国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和缜密分析得出的科学结论,并为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奴役劳动,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被资本家剥削的事实,进而提出要解放工人,解放全人类。而今,中国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异化劳动却并未消失,异化劳动背后的不平等也自然存在,这似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矛盾。将从无产阶级的解放包括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解放,最后实现人自身的解放的角度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并对其展开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东西方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在经济落后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东西方理论”去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理论误区的分析,揭示了传统模式社会主义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科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