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矿业开采活动对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的压占和损毁、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的破坏、水土资源的流失等。在以往的矿山生态修复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矿区损毁区域地形地貌的修复,以消除采矿痕迹和矿山复绿为主要目标,并没有突出考虑修复后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问题。本文旨在探索提高矿山生态修复质量和碳汇能力相关技术,以邯郸市西部山区为例,从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方面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重金属矿山长期开发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破坏。基于重金属矿山治理目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式,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矿山重金属污染生态治理技术的梳理,凝练出地质地貌工程、植被修复、土壤基质修复等3个大方向,并进一步确定出7个技术大类和18种治理技术手段;同时,基于此基础,提出重金属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在治理开始阶段、初步修复阶段以及基本修复完成与后续等3个不同的阶段中,分别针对性的采用矿山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修复技术应用以及后续的维护管理及开发等技术管理手段。结论认为,矿山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需要针对其不同所处阶段,建立相应的修复模型,同时要通过可持续性的修复技术和生态维护平台,加强其前期分析和后续风险评估和综合利用的研究,从而达到重金属矿山有效修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矿山开采在最大规模改变地形地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地表的植被生境,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带来巨大的困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的初级生产者,是矿区生态修复的主导力量。通过分析矿区生态修复中重金属污染、干旱、高温、岩土体结构等逆境条件下植物根系的研究现状,以及根系分泌物改善根际环境,强化植物抗逆性能的特点,指出矿区生态修复应把握矿区水分、养分等限制条件,从植物根系构型、生理及结构特征等角度出发,考虑植物根系的反馈调节作用与环境因子胁迫,为未来生态修复的研究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露天采场的开采对土地资源损毁严重,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和固体废弃物影响周边生态环境。该文以马鞍山姑山铁矿露天采场为例,通过实施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建立新的林草土地利用生态体系,尽可能减少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矿区周边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4月15日起开始实施。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园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向有关部门提出予以撤销、摘牌的建议。在污染治理方面,《意见》规定,实施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园区应以"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承担着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以及生态环境保育的耕地,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耕地重金属污染主体多元化治理体系是激活农村耕地要素资源、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地制宜地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方法】基于大宝山矿区耕地重金属污染视角探究主体多元化治理体系,分析矿区内耕地重金属污染主体多元化治理模式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结果】大宝山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治理主体缺失与弱化,尤其是农民主体地位无法彰显、缺乏社会资金、多元参与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改变惯性思维,实现农户自我修复耕地;(2)完善耕地重金属污染多元化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3)引入更多第三方企业及院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加强技术攻关,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矿区制定地方性耕地保护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黔西北地区煤矿矿山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为煤矿山的绿色发展和矿区及周边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黔西北地区4座开采时间较长的矿山作为研究对象,在中心样点20~50 m范围内利用随机布点方法在矿山周边农用地采集土壤样品,样品经湿法消解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原子荧光仪测定重金属As、Hg、Cr、Ni、Cu、Cd、Pb、Zn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土壤污染筛选值作为参考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4个典型煤矿周围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超标元素为Cr、Ni、Cu、Cd。【结论】矿山开采对周围农用地造成的污染表现出不均匀性,同一矿山周围轻、重污染均存在,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建议对矿山周围农用地展开系统调查,并对已有污染及时采取治理及相应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宝山矿因长期采矿等干扰破坏,使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山废弃地,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宝山矿区现状调查,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是制约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通过客土与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以及跟踪监测与评价等步骤为加速大宝山矿区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矿区是人类剧烈开采活动干扰形成的典型的脆弱的生态系统,矿区覆盖面积大,景观生态破坏严重,对矿区进行复垦是国家、企业、矿区居民及生态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以矿区复垦的研究现状为基础,总结了中国现有的矿山开发污染技术治理技术,并提出了矿山园林景观生态重建的组织措施及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绵阳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包括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量大、粪污有效处理率低;农田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还有差距。从综合配套治理技术尚不成熟,防治管理制度缺乏,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未形成良性循环几方面,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成因。最后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奴拉赛铜矿的矿区、尾矿和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特征,并对其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受矿区废水的长期影响,奴拉赛矿区土壤pH较低。土壤电导率和盐分含量高于周边农田土壤,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周边农田土壤;矿区、尾矿区和农田土壤重金属Cr、Cd、Pb、Cu、Ni和Zn含量均较低,除Cu外,均低于新疆土壤自然背景值。总体上看,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现为矿区 > 尾矿区 > 农田;单一因子(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表现为尾矿 > 矿区 > 农田,0~30 cm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于30~70 cm深层土壤,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总体生态风险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性恢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利用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内蒙古某钢铁企业的尾矿库边坡绿化、人工湿地、植树造林等3种类型的生态修复区,调查评估了不同类型铁矿生态修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16-2018年3种生态修复区面积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边坡绿化区草地面积所占比例相比2016年提高了85.4个百分点;人工湿地区湿地面积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了33.3个百分点;植树造林区森林面积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了38.4个百分点;边坡绿化区与人工湿地区生态修复面积逐步由东向西增加,植树造林区生态修复面积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增加。2016-2018年3种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520.68万元,3种生态修复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218.03万、258.96万元和43.69万元;边坡绿化区调节服务生态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141.60万元;人工湿地区调节服务生态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165.54万元,植树造林区调节服务价值量相比2016年增加了27.75万元。研究结果可为矿山企业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灵丘县梨园金矿项目为例,分析了金属矿建设过程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性保护措施,论证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敏      齐增湘      吕婧玮      刘鑫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273-281
废弃矿区及工业生产基地是城镇发展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后备资源。以水口山镇为例,识别城市空间和生态用地两者扩张源地,以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土地类型等9个因子构建阻力面,模拟城市空间与生态源地的水平竞合过程,分析工矿区发展为生态用地的潜力,确定生态修复的优先级分区。结果表明:1)城市与生态空间扩张源地的面积为355.95 hm2和3 880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3%和45.02%;2)城市空间和生态源地竞合的差值-24 883.7~3 313.76,并呈现出城市中心区向四周减少的趋势,其高值区分布在北部志辉冶炼厂区,低值区集中在南部裸露矿区;3)工矿区可修复的生态用地面积为333.09 hm2,主要分布在金铜冶炼项目等集中的工业园区、康家湾矿区、水口山金属有色公司和部分裸露的采矿区以及尾矿填埋区,且距北部冶炼厂越近的工矿区,其生态修复优先性越高;4)对工矿区内4个优先级区提出治水、治土、植被恢复等不同治理措施与规划策略。研究结果为规划设计以及修复项目在空间尺度上落地和科学治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凤县金矿周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方法]沿金矿周边地段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测定分析沉积物内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危害程度。[结果]金矿周边河道地段大部分区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度危害,产生危害的重金属为Pb、Hg、Cu、Cd、As。个别采样点出现中度污染,产生中度污染危害的重金属是Hg、Cd、Cu。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河道沉积物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属于轻度生态危害,3段河道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三台山金矿、庞家河金矿、小裕河金矿。[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周边河道重金属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石灰岩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石灰岩矿区先天脆弱的自然环境,石灰岩矿区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趋于严峻。作者通过对河北省石灰岩矿区分布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域的石灰岩矿区生态环境特征,从而为石灰岩矿区后期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因矿产资源开采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对唐山三友石灰岩矿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资源充分利用结合起来,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期望能对日后的矿山绿化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贵州典型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危害情况,以贵州典型铅锌矿区水城的XQ、SS采样点和都匀的DA、QS采样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矿区周边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参比值,DA矿区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生态危害最严重;各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大小顺序为:DA>QS>XQ>SS。结论:所研究的矿区土壤质量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渝西煤矿开采导致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进行特征分析,为当地煤矿区环境污染防控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渝西某废弃煤矿区土壤中碳氮磷和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估该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渝西某煤矿区的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8.400~126.000 g/kg、1.508~6.033 g/kg和18.006~216.070g/kg,其中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在煤矿中心区域(运煤干线两侧、煤矿进口、矿山山坡和矸石场)含量较高,在煤矿周围区域(农田、居民区、公园和学校)含量较低,总磷含量则表现为煤矿中心区域低于煤矿周围区域。渝西煤矿的开采使该区域土壤重金属[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出现不同程度超标,各样地Cd和Cu含量均已超过重庆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最小值已达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6.37倍。运煤干线两侧土壤中的Cr和Cu以及矸石场土壤中的Pb含量最高。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该煤矿区土壤Cd污染达严重污染水平,其单因子污染指数范围在25.811~60.023;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土壤污染负荷指数均显示该煤矿区土壤为重度污染。【结论】渝西某煤矿区土壤已受到煤矿开采引起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Cd和Cu是威胁当地土壤生态环境健康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相比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能更好地反映该煤矿区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