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荠菜是十字花科,开白色细花的野生草本植物。荠菜中富含维生素C和B,胡萝卜素含量超过菠菜,质地鲜美、右特殊清香,粗纤维素含量高,有较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现将有关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一、选苗采种野生荠菜品种较多,常见的野生苗中有三种较好(品种名称根据叶形、叶色,农民习惯说法)。一是阔叶荠菜:形如小菠菜,叶片塌地,直径可达18~20厘米叶片深裂缺刻,叶面平  相似文献   

2.
荠菜原是十字花科的一种小野草 ,又称护生草、地米菜等。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荠菜的记载 ,并知道荠菜的食用和药效。如〈诗经〉中就有“其甘如荠”的记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有“时浇麦田求野菜 ,春菜荠美不忘归”的著名诗句。荠菜原为野生 ,至今在我市广大城郊和农田仍到处可见到野生荠菜的踪迹 ,是市郊最主要的野菜之一。据记载 ,一直到了清咸丰年间 ,当时的虹桥乡虹三村菜农姚郎庭 ,从野生荠菜中经过选育 ,才开始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 ,以后逐步扩大 ,并成为我市冬春深受市民喜爱的花式细菜。荠菜气味清香 ,滋味鲜美 ,质地鲜嫩 ,食用方法有多种…  相似文献   

3.
荠莱(Capsella bursa-pastoris L.)又名野菜,护生草,武汉称地米菜。原为野生,农村田野生长颇多。上海市郊经定向驯化培育,栽培历史悠久,面积也较大,其他各地也有少量栽培。 荠菜的营养丰富,不论蛋白质、脂肪、糖分、VA、VB、VC;和VP,或是钙、磷、铁等含量都比较高。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人民食用荠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仅因其茎叶清香,风味鲜美,可做为菜馅、豆腐羹等菜肴。还可入药治病,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作用。但至今对荠莱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本试验通过对…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荠莱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3(赤霉素)、6-BA(6-苄基嘌呤)和低温处理均能有效的解除荠菜陈种子的休眠,6-BA的处理效果优于G氏,但单独使用GA3或6-BA对荠菜新种子的解除休眠不起作用。低温能解除荠莱新种子的休眠(平均发芽率84.07%)。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荠菜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荠菜学名bursa-pastoris,别名荠、荠菜、荠荠菜、护生菜、荠菜花、地米莱、菱角菜、粽子菜,河北有些地方俗称小烧饼、白菜花,南京人又称"磕头菜".荠菜的全草无论从药理还是食疗效果都值得重视,荠莱的嫩茎叶可食用,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炒食、做汤,风味清香,与肉做馅,味道更美.营养价值较高,含芳香物质,具独特的鲜味,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其具有利尿、止血、清热及明目之功效,古医学常用荠菜嫩茎叶和花治疗高血压、慢性痢疾、乳糜尿及出血诸症.它是北方食用最广的一种野菜,历来为我国人民所采集.但它却一直处于野生状态,沦为田间、路边的野生杂草.只是近几年,随着对野菜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开发利用,荠菜才为人们所重视.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郊区作为特产蔬菜来栽培.  相似文献   

6.
荠菜属十字花科,原是野生蔬菜,现在,有些地方已采用人工种植。荠菜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蔬菜,味道胜过菠菜和青菜。荠菜中含有人体所必要的多种营养素。它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黄酮甙。荠菜酸钾、烟酸、胆碱、乙酰胆碱、  相似文献   

7.
和永亮 《现代园艺》2012,(16):15-16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野生蔬菜种类繁多,吃法多样。野生荠菜是香格里拉高原坝区分布广、营养价值高、品质好而又天然无污染的典型野生蔬菜之一。但由于藏牧民对野生荠菜的价值认识不够,自古以来,很少食用。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餐桌上追求的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在当地的外来菜农已有部分零星人工栽培种植野生荠菜供应到香格里拉农贸市场,但因数量少而供不应求,为挖掘野生荠菜的潜力,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品。  相似文献   

8.
大棚荠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荠菜原先是一种野生蔬菜,具有明目、清热、利尿等功效,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采食的习惯。但因其野生、数量少,常年上市量少,人们仅在春季偶尔吃一些野生荠菜,其它时间则很难觅到。目前荠菜已被人工培育,成为一种栽培蔬菜。荠菜属于耐寒性植物,喜冷凉的气候,  相似文献   

9.
《蔬菜》1985,(1)
一、尖叶菠莱与圆叶菠菜菠菜又名赤根菜,属藜科,原产波斯,唐朝时传入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是一种常年供应市场的绿叶蔬菜。菠菜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C,其叶片和叶梗细嫩柔软,不仅适于凉拌、煮食、炒食、作汤,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是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之一。过去曾因难掌握其留种技术,使栽培面积只局限于少数生产队。后来留种技术传开后,郊区各地相继广泛种植。目前已成为秋冬季上市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根据上海县虹三村的荠莱留种经验,荠菜留种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 1.片选留种田。一般选择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的迟播田块作为种子田。选择地势高爽,品种纯  相似文献   

11.
以1年生人工栽培山杏与南疆野生栽培山杏实生苗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生长状况与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耐旱性强的杏优良品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均不会影响人工栽培山杏与南疆野生栽培山杏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和时间的延长,2个山杏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在相同胁迫条件下,南疆野生栽培山杏抗旱性优于人工栽培山杏品种。  相似文献   

12.
张生田 《长江蔬菜》2011,(13):48-49
为了使野生蔬菜像常规蔬菜产品大批量进入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青海省几种常见野生蔬菜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筛选出了适宜露地及温室人工栽培的6种野生蔬菜,分别为野胡萝卜、蒲公英、荨麻、荠菜、苣荬菜、马齿苋。  相似文献   

13.
荠菜的人工栽培荠菜是我市人民传统的野生蔬菜,近年来蔬菜专业户已有多处进行人工栽培成功。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整地播种荠菜田宜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的田块种植。播前以优质厩肥或人畜粪作基肥并精细整地,做到土松草净无暗堡。荠菜的播种适期为9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桂西北地区几种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均比野生赤芝的多糖含量高;人工栽培赤芝的多糖含量也比部分野生黑芝的多糖含量高。分析了不同样品灵芝多糖含量差异的原因,并探讨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用人工栽培灵芝替代野生灵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灵芝主要活性成分与营养物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种不同品种灵芝为试材,比较了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粗蛋白质、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等主要活性成分与营养成分的含量,以期为灵芝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在0.53%~3.05%,含量高的品种依次为易县采集的"野生白灵芝""野生云芝""泰山3号";野生灵芝和人工栽培灵芝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在0.47%~1.47%,野生灵芝三萜含量多数高于人工栽培灵芝;人工栽培的灵芝粗蛋白质含量多数高于野生灵芝,"美芝"粗蛋白质含量高达32.05%,易县"野生赤芝"粗蛋白质含量仅为7.52%;野生灵芝的灰分显著高于人工栽培灵芝的灰分;人工栽培灵芝和野生灵芝根据品种不同,所含粗纤维、粗脂肪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3种大宗野生牛肝菌(黑牛肝菌、黄牛肝菌、红乳牛肝菌)和3种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猴头菇、灵芝)为原料,对其基础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膳食纤维、氨基酸.结果表明,所选6种食用菌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特点,所选野生牛肝菌与栽培食用菌在基础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7.
卢隆杰  苏浓  岳森 《广西园艺》2004,15(2):50-51
1 品种选择野生荠菜品种较多 ,可供选择的栽培品种主要有 :1.1 板叶荠菜又名大叶荠菜、粗叶头。植株较矮小 ,塌地生长 ,叶浅绿色 ,遇低温时叶色转深 ,叶片大而厚 ,叶缘缺刻浅或无缺刻 ,基部叶片全缘。抗寒耐热力较强 ,早熟 ,生长快 ,产量高。纤维少 ,味鲜美 ,商品性好。冬性弱 ,抽苔开花较早 ,不宜春播 ,适宜夏季或秋季栽培。1.2 散叶荠菜又叫花叶荠菜、百脚荠菜、细叶荠菜、碎叶头等。植株塌地生长 ,叶窄较短小 ,羽状全裂 ,叶缘缺刻深 ,叶绿色 ,遇低温时叶色转深并带紫色 ,叶面有茸毛 ,叶厚而嫩 ,纤维少 ,有香味 ,品质好。耐旱耐寒 ,冬…  相似文献   

18.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属蔷薇科野生灌木果树,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极其丰富,比富含维生素C著称的中华猕猴桃高10倍左右。为了充分利用刺梨这一野生资源,使之为刺梨果品加工、贮藏、引种栽培和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作者于1981~1982年,测定了不同类型的贵州野生刺梨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及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荠菜的人工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启云 《西南园艺》2004,32(4):37-38
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又名护生草、地米菜、菱角菜等,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遍布世界温带地区,全国各地均有野生,长于田野、路边、沟边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海郊区就开始人工栽培,目前以湖北、安徽、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栽培较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采集作为蔬菜食用的习惯,荠菜因叶绿鲜嫩,气味清香甘甜,味极鲜美,营养丰富,颇受城乡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20.
荠菜又名荠角菜、荠儿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荠菜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