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7月15—16日内蒙古通辽市出现的一次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沛的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存在、低空水汽的辐合、强的上升运动及不稳定能量的作用,是激发该次对流降水极为有利的因素。如果能通过对该次降水过程的总结,得出一些经验和指标,并应用于今后的预报工作当中,为今后的强对流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将会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蒙古通辽市新一代天气雷达建站以来至2013年发生在通辽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以及各种雷达回波产品在冰雹发生前一段时间内的表现特征以及探空资料进行分析可知: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的钩状回波、“V”型缺口和三体散射(即长钉状回波)、弓形回波、“人”字形回波(LEWP)和菱形回波等特征,径向速度图上明显的辐合场或辐合带、“中气旋”“逆风区”等特征,以及回波顶高,VAD风廓线产品,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中气旋产品,强度和速度的剖面图等都有指示意义的表征,并且通过以上特征总结出相应的量化指标,作为未来是否会有冰雹出现的判断依据,应用到实际的短时临近预报工作中,以期提高冰雹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天气实况和环流特征入手,并以各国家(地区)数值预报为主要的预报依据,对内蒙古通辽市2010年8月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认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次天气过程分为2个降水时段,前一个降水时段为高空冷槽与地面低压共同作用产生的降水,后一个降水时段是因高空又有冷空气东南下,形成了冷涡,配合低层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切变线产生的不稳定性降水。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通辽市春季干旱少雨,十年九旱。通过利用高空、地面、云图、雷达等资料对该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巴尔喀什湖东北西南向高脊的形成、贝加尔湖南侧冷空气的集结、高空冷涡的形成及南调、地面倒槽前暖湿切变的形成所致。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做好春季降水预报,对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通辽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通辽市2010年11月11日—12日暴雪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天气图、云图、雷达图等实况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暴雪区域对应的几种数值预报场进行总结,探究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机制及该次预报的成败因素,以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天气实况和环流特征入手,并以各家数值预报为主要的预报依据,对内蒙古通辽市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低层东高西低形势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高层贝加尔湖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冷暖空气在通辽市的交汇,是造成通辽市该次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利用江苏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12年8月10日响水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风廓线风场资料在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中的应用。通过风廓线雷达资料的分析发现,风廓线产品能很好的反应降水系统的演变趋势,同时近地层风速的增强和风向的转变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而近地层风向发生转变的时刻早于降水的开始时刻,对于短时临近预警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4年8月6日新余市一次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形势、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降水的大尺度天气系统背景下,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了本次短时强降水天气;低层925h Pa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地面辐合线和低压环流不断触发对流,使降水得以维持;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相对应,其位置和维持时间与强降水的落区和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雷达观测资料,对2007—2013年内蒙古通辽市发生的大到暴雪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距离强降雪发生时间越近,回波范围越大,最远范围可达260 km,回波连续性也越好,呈均匀的片状分布,结构比较密实,且强度也越强;距离强降雪发生时间越近,回波顶的高度就越高,湿层最高高度也越高;在强降雪发生的临近时段,绝大多数个例在0.6~3.4 km高度上开始存在低空急流,并且风速随高度逐渐增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通辽市降雪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航空气象而言,判断降水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强对流是预报服务的关键。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5月11-12日的东北地区锢囚气旋降水进行了形势场分析和物理量场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了锢囚气旋的成因、产生的降水性质及降水量达到大雨级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空和地面实况、物理量场及雷达资料,对内蒙古通辽市2016年7月28日的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低空急流及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造成的。同时发现,大气层结稳定度、水汽条件、动力条件是造成该次暴雨和冰雹天气发生的主要条件,另外,雷达产品对该次暴雨和冰雹天气预报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内蒙古通辽地区暴风雪天气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暴风雪天气的形成原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07年3月3日—3月4日通辽市出现的一次暴风雪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冷暖低空急流的汇合、强的上升运动及动量下传作用是激发该类灾害天气的关键因素。旨在通过对该次大型降雪过程的分析,得出一些经验和指标,并应用于今后的预报工作当中,从而为今后的暴风雪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雷达回波指标的内蒙古通辽地区冰雹天气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通辽市新一代天气雷达建站以来至2013年发生在通辽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冰雹天气的9项预报指标。为了将以上确定的预报指标应用到实际的短时、临近预报工作当中,分别对各项指标的性能进行分析,并应用客观预报方法将上述指标组合在一起。采用指标加权集成法,根据每一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带权集成,建立预报模型方程,得到一个各项指标的结合参数,作为未来是否会有冰雹出现的判断依据,以期提高冰雹的预报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辽宁省朝阳地区2013年气象资料,通过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气温和日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春季气候出现异常变化,发生了温度极端冷气候事件和降水极端偏少事件。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干旱较重,热量和光照条件比常年偏差;极端低温、干旱、局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Timing and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re principal drivers of most rangeland processes, but the availability of rainfall-gauge data over extensive rangelands, particularly 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is limited. 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NWS),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d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perate a network of Doppler radar stations that produce hourly rainfall estimates, at approximately 16-km2 resolution, with nominal coverage of 96% of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Internal utilization of these data by the three agencies is primarily for the detection and modeling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data for external hydrologic and natural resource applications is limited by a lack of tools for decoding and georeferencing digital precipitation data products. We modified NWS source code to produce decoding and georeferencing tools and used them to evaluate radar precipitation data for the Boise (CBX) radar relative to gauges in the Snake River Plain of southwestern Idaho for the period January 1998 to May 20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ar and gauge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changed after a revision of radar-processing protocols in 2002 and 2003. Cumulative radar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made prior to November 2002 underestimated gauge readings by 50%–60%. Subsequent radar data overestimated cumulative gauge precipitation by 20%–40%. The radar, however, detected precipitation during significantly fewer hours than were detected by the gauge network both before and after programming changes. Additional modification of NWS precipitation-processing procedures might improve accessibility and utility of these data for rangeland manage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 modeling applications. Currently available data can still be very useful for estimating high-intensity events that greatly affect processes such as soil erosion and flooding.  相似文献   

16.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降水实况和PUP提供的雷达产品资料,对辽宁省朝阳地区2016年8月6—7日发生的一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水过程较为典型,以两脊一槽为大的环流背景,700 hpa稳定维持一冷式切变,地面北部有一低压系统,存在抬升触发条件;同时配有源源不断的西南暖湿气流补充水汽能量以及高层正涡度场不断向内输送传导,导致低空低值系统发展增强。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通辽市2013年7月15—16日暴雨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动气象站、高空及地面形势、云图、雷达图等实况资料,以及暴雨时段的物理量场,并探讨了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