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 mmol/L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结束后收集细胞保存备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试剂盒检测研究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关键酶(FAS、ME、LPL、HSL)和激素(INSR、GHR)及甘油三酯(TG)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0 μmol/L t10,c12-CLA显著降低了猪皮下脂肪TG含量并提高了猪背最长肌的TG含量(P<0.05);②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FAS、INSR与背最长肌HSL和LPL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皮下脂肪HSL和背最长肌INSR的基因表达(P<0.05);③该研究结果从脂肪代谢关键酶类与调控激素方面揭示了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组织脂肪代谢与沉积的差异性调控机制,进一步证实了t10,c12-CLA抑制猪皮下脂肪沉积同时提高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
t10,c12-CLA对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d,试验结束后收集细胞保存备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试剂盒检测研究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关键酶(FAS、ME、LPL、HSL)和激素(INSR、GHR)及甘油三酯(TG)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μmol/lt10,c12-CLA显著降低了猪皮下脂肪TG含量并提高了猪背最长肌的TG含量(P0.05);(2)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FAS、INSR与背最长肌HSL和LPL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皮下脂肪HSL和背最长肌INSR的基因表达(P0.05);(3)本研究结果从脂肪代谢关键酶类与调控激素方面揭示了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组织脂肪代谢与沉积的差异性调控机制,进一步证实了t10,c12-CLA抑制猪皮下脂肪沉积同时提高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培养及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全期通过MTT法(采用上述脂肪前体细胞培养体系)及油红O染色技术(采用上述组织块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探讨t10,c12-CLA对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关键分化转录因子(PPARγ,ADD1,SEEBP1)的影响。MTT法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显著促进了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其增殖影响不显著,该部分结果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存在差异调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PPARγ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背最长肌PPARγ和ADD1的基因表达(P〈0.05),该部分结果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调控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差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培养及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 mmol/L 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全期通过MTT法(采用上述脂肪前体细胞培养体系)及油红O染色技术(采用上述组织块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探讨t10,c12-CLA对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关键分化转录因子(PPARγ,ADD1,SEEBP1)的影响.MTT法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00μmol/L 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显著促进了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其增殖影响不显著,该部分结果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存在差异调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 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PPARγ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背最长肌PPARγ和ADD1的基因表达(P<0.05),该部分结果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调控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差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培养及皮下和肌内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d。试验全期通过MTT法(采用上述前脂肪细胞培养体系)及油红O染色技术(采用上述组织块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探讨t10,c12-CLA对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关键分化转录因子(PPARγ,ADD1,SEEBP1)的影响。MTT法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显著促进了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其增殖影响不显著,本部分结果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存在差异调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PPARγ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背最长肌PPARγ和ADD1的基因表达(P0.05),本部分结果从前脂肪细胞分化调控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差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HSL及FAS基因在苏太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试验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SL及FAS基因在苏太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8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HSL与FAS基因在苏太猪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一定的表达。HSL基因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最低,表达水平顺序依次为皮下脂肪肺脏心脏脾脏肾脏肝脏胃背最长肌。FAS基因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背最长肌的表达水平最低,表达水平顺序依次为皮下脂肪脾脏肺脏胃肝脏肾脏心脏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健康肉仔鸡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肉仔鸡模型,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来研究2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对肉鸡巨噬细胞溶菌酶分泌水平的影响。选取24只1日龄爱拔益加(Arbor Acre )肉仔鸡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处理组和健康肉仔鸡组,分别于14、15和16日龄进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80 mg/kg体重)腿肌注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腿肌注射。巨噬细胞体外培养试验采用含不同浓度(0、25、50和100 μmol/L)c9,t11-CLA、t10,c12-CLA或1︰1的混合物(CLA混合物)。结果表明,t10,c12-CLA可减缓CY对巨噬细胞溶菌酶合成和分泌的抑制作用。添加高剂量的t10,c12-CLA效果好于低剂量添加。c9,t11-CLA对巨噬细胞溶菌酶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健康肉仔鸡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肉仔鸡模型,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来研究2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对肉鸡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选取24只1日龄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仔鸡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处理组和健康肉仔鸡组,分别于14、15和16日龄进行环磷酰胺(CY,80 mg/kg体重)腿肌注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腿肌注射。巨噬细胞体外培养试验采用含不同浓度(0、25、50和100 μmol/L) c9,t11-CLA、t10,c12-CLA或1∶1的混合物(CLA混合物)。结果表明,体外添加t10,c12-CLA可对肉仔鸡腹腔巨噬细胞NO和IL-1的分泌起双向调节作用,即在肉仔鸡正常生理条件下,t10,c12-CLA可抑制LPS刺激后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炎性反应;而当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受抑制时,t10,c12-CLA可减缓CY对巨噬细胞的损伤和免疫抑制作用,维持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添加高剂量的t10,c12-CLA效果好于低剂量添加;c9,t11-CLA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摄取与转运相关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试验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c9,t11-CLA与t10,c12-CLA作用乳腺上皮细胞48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相关基因mRNA的转录。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均显著降低了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P<0.05);2)150μmol/L c9,t11-CLA显著上调分化抗原簇36(CD36)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其转录水平随t10,c12-CL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3)150μmol/L c9,t11-CLA和不同浓度的t10,c12-CLA均可显著上调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的转录(P<0.05);4)与对照组相比,两种CLA均显著下调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说明两种CLA均显著下调LPL mRNA和FABP3 mRNA的转录水平,150μmol/L的两种CLA异构体上调CD36和ACBP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筛选对贵州地方猪脂肪沉积具有影响的相关酶基因,本实验以雄性野猪和雌性柯乐猪的F1代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猪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LPL、ACC、ATG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方法分析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4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胴体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的为ACC和PPARγ基因。关联分析得出,背最长肌组织中LPL与PPARγ、ACC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与ACC基因间呈显著正相关;在野柯F1代猪背最长肌组织中PPARγ、LPL基因表达量均与肌肉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基因表达量与皮厚间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印证脂肪沉积相关酶基因LPL在柯乐猪×野猪F1代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外三元杂交仔猪2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豆粕型和杂粕(双低菜籽粕+豆粕)型2种不同类型的日粮,饲养猪至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瘦肉率,取背最长肌肌肉组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分析HSL mRNA和Obese mRNA表达情况,以探索出日粮类型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杂粕日粮较豆粕日粮可显著增加HSL mRNA表达量、减少Obese mRNA表达量(P<0.05),2种日粮类型虽对猪瘦肉率无显著性影响,但是从实际值来看,杂粕日粮表现出提高趋势,较豆粕日粮提高3.5%(P>0.05)。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porcine somatotropin (pST) on the lipid profiles of adipose tissue and muscle was investigated. Sixteen crossbred barrows were injected daily with either 3 mg of pST or a placebo. After slaughter, total lip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aw subcutaneous (SC) adipose and intermuscular (IM) adipose tissue and longissimus muscle were determined. The SC adipose tissue from pST-treated pigs had a 7.5% decrease in total lipid content; specific fatty acids 16:0, 18:0, and 18:1(n-9)c decreased most. The IM fat from pST-treated pigs had lower levels of 16:0 and 20:0. There was no effect of pST treatment on the lipid profile of the longissimus muscle. The data suggest that pST treatment produces small bu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saturated fatty acid content of adipose tissue in pigs.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对小鼠肌内脂肪沉积和肌肉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将成长到5周龄的雄性小鼠按体重分成3组(每组8只),适应1周后分别饲喂不添加、添加2%的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添加2%的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的日粮,正试期1个月,监测其体重和体组成的变化,饲养试...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比较了甘油三酯水解酶(Triacylglycerol hydrolase,TGH)和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在不同猪种、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转录表达的差异,探讨其在猪脂肪组织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脂肪型个体TGHmRNA表达丰度显著低于瘦肉型和杂交型个体,成年猪较初生仔猪低,皮下、腹膜和内脏脂肪组织中TGH表达量依次递增;其变化规律与HSL相同。此外,对分离培养的原代前体脂肪细胞通过诱导分化和油红O染色区分分化状态,分析TGHmRNA表达的时序变化,发现TGH在前脂肪细胞中不转录表达,诱导分化后开始表达,且在诱导分化第4天表达量最高,分化第10天表达量下降,达到峰值的时间较HSL早。结果表明,TGH的表达与个体肥胖程度、年龄、脂肪组织部位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同时,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GH表达峰值早于HSL,提示TGH在脂肪细胞发育过程中可能较早承担基础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脂联素(ADPN)与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对围产期奶牛脂肪动员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随机选取围产期健康奶牛10头,分别于产前28天、产前14天、产后1天、产后14天和产后28天,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其脂肪组织ADPN mRNA和HSL mRNA丰度。结果表明:在围产期,随着分娩日龄的临近,其脂肪组织的HSL mRNA水平随着ADPN mRNA丰度的降低而下降,产后则随其升高而上升,初步推测脂联素可能是通过调控脂肪HSL mRNA的表达和分泌来调节围产期奶牛脂肪的。  相似文献   

16.
选用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组为对照组,组和组为试验组。Ⅰ、Ⅱ、Ⅲ组于产前28d开始分别饲喂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标准日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日粮增加20%日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日粮减少20%日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同一标准日粮至56 d。试验各组奶牛分别于产前28、14 d、产后1、14、28、56 d尾根部手术采取脂肪样品,采用荧光RT-PCR法对脂肪组织Leptin mRNA及HSL mRNA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摄入水平显著影响脂肪组织Leptin mRNA和HSL mR-NA表达。低能饲喂明显提高了脂肪组织中Leptin mRNA表达,降低了HSL mRNA表达;高能饲喂明显降低了脂肪组织中Leptin mRNA表达,提高了HSL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析了共轭亚油酸(CLA)对C2C12肌细胞生脂转分化和生肌分化的影响。分别培养并诱导C2C12鼠源肌细胞生脂转分化和正常的生肌分化,同时分别使用终浓度为50μmol/L的c9,t11-CLA和t10,c12-CLA处理细胞,并设对照组,取生脂转分化第10天和生肌分化第8天的细胞用于实时定量PCR检测,观察c9,t11-CLA和t10,c12-CLA对C2C12肌细胞不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9,t11-CLA促进了C2C12肌细胞的生脂转分化,显著增加了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上调了细胞内脂肪酸合成酶(FA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t10,c12-CLA则抑制了C2C12肌细胞的生脂转分化,显著减少了细胞内TG含量(P0.05),显著下调了细胞内C/EBPα、PPARγ和FA BP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免疫印迹杂交结果显示FAS和FABP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发生了与基因表达相一致的变化。2)与对照组相比,t10,c12-CLA抑制了C2C12肌细胞的生肌分化,显著减少了细胞内肌管数/细胞数(P0.05),显著下调了细胞内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成肌分化抗原(MYOD)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9,t11-CLA则显著上调了细胞内MYOG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对C2C12肌细胞的生肌分化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免疫印迹杂交结果显示MYOG和MYO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发生了与基因表达相一致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LA对动物骨骼肌细胞的正常生肌分化和生脂转分化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脂联素(Adp)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重组脂联素(rAdp)对皖南花猪脂肪细胞脂联素及其受体2,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10d皖南花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培养至80%融合后换分化培养基培养,细胞分化后用0、2和10mg/L rAdp分别处理12和48h。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法测定培养液中甘油释放量,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脂联素(Adp)、脂联素受体1(AdpR1)、脂联素受体2(AdpR2)、PPARα和AMPK mRNA表达。结果显示,rAdp处理后,脂肪细胞活力总体有降低趋势,10mg/L处理48h达到显著水平(P〈0.05);rAdp处理对甘油释放的抑制作用未达到差异水平。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AdpR1和AdpR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无剂量依赖性;rAdp处理48h后,脂肪细胞Adp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PPA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有剂量效应性;而AMP AMPK 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结果提示,重组脂联素处理猪原代脂肪细胞有降低细胞活力和抑制脂肪细胞甘油释放量的趋势,能显著上调AdpR1、AdpR2和PPARα基因的表达,从而刺激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猪种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沉积规律,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不同体重梯度(90、110和130 kg)的川藏黑猪和杜长大(DLY)猪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谷氨酸在两猪种肌肉中含量最高,含硫氨基酸总量在90和130 kg体重梯度时表现为川藏黑猪显著高于DLY猪(P〈0.05),110 kg体重梯度时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而同一猪种不同体重梯度间各种氨基酸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FAA/TAA)在90 kg体重梯度表现为川藏黑猪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130 kg体重梯度时显著高于DLY猪(P〈0.05)。本研究说明川藏黑猪肌肉中与风味相关的氨基酸含量高于DLY猪,我们认为这也是川藏黑猪的肌肉风味比DLY猪更浓郁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猪种背最长肌中氨基酸的沉积规律及构成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猪肉风味形成机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