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体体型特征和床垫的软硬度是影响床垫使用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运用人体体压分布测试系统,探究不同软硬度的床垫对仰侧卧姿势下瘦型、中等体型和胖型3种体型受试者体压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仰侧卧时,瘦型、中等体型和胖型体型受试者肩部、腰部和臀部的接触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增大趋势。且仰卧下三体型受试者各部位的平均压力的整体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侧卧时仅瘦型和中等体型受试者三部位的平均压力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另外仰卧时床垫硬度的变化对胖型受试者腰部和臀部平均压力影响较大,对瘦型受试者的体压分布面积指数影响较大,对中等体型受试者腰部平均压力影响最小。侧卧时,床垫硬度的变化对胖型受试者腰部的平均压力影响较为显著,对中等体型受试者的三部位平均压力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床垫舒适性评价与睡眠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床垫作为睡眠的平台,其使用舒适性对人体健康、睡眠质量和休息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床垫使用舒适性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睡眠系统的因素、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环境的因素等,客观的床垫舒适性评价对提高床垫设计水平,促进人体睡眠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床垫舒适性评价与睡眠质量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睡眠质量不仅与人-床界面关系有关,还与人体体型和人体各部位的敏感程度有关;(2)睡眠质量可以较好地反映床垫的使用舒适性,但不能完全代表床垫使用舒适性,床垫舒适性评价还受睡眠次日人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3)睡眠质量与睡前身体各部位的舒适性关系均不显著;(4)对于普通的非分区床垫而言,缺乏腰部、臀部的有效支撑是降低床垫使用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体压分布的床垫舒适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床垫舒适性对睡眠质量、人体健康、工作效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是床垫人性化设计和选择的重要依据。从人-床界面压力分布的角度,分析床垫舒适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体压分布评价床垫舒适性的方法,并且指出有些用以坐姿舒适评价的体压分布指标并不适合于床垫舒适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海绵类型软床垫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不同类型的海绵床垫,研究人体处于仰卧姿势时床垫与人体界面体压分布状况,并结合主观感受探讨不同种海绵类型对床垫舒适性的影响,分析比较海绵类型对人体总体以及各局部舒适度的影响,建议利用模块化设计来提高床垫整体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对人体侧卧姿势下肩关节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建立了肩关节中盂肱关节、三角肌和冈上肌肌力的计算公式,探究了床垫支撑作用力对肩关节中盂肱关节力、三角肌和冈上肌肌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床垫对肩部支撑力的增大至120 N时,盂肱关节力和三角肌肌力逐渐增大;当床垫对肩部支撑力大于120 N时,盂肱关节力和三角肌肌力逐渐减小。冈上肌肌力则随着床垫对肩部支撑力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床垫支撑力在85 N左右时为该趋势的转折点。随着床垫对上肢支撑力的增大,盂肱关节力和三角肌肌力逐渐增大;冈上肌肌力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从生物力学角度阐明了人体在睡眠过程中需要进行睡姿调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体压分布的海绵厚度对床垫舒适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改变床垫表层海绵厚度,进行人体体压分布指标测量,主客观结合分析床垫在海绵厚度改变时的舒适度,研究床垫软层的改变与人体舒适度的规律,结果表明:海绵厚度对床垫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海绵厚度1~4 cm时,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一致;海绵厚度为4 cm时,床垫舒适感最强.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身体不适或多或少都跟睡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睡眠质量决定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然而,睡眠质量与床垫息息相关,一张合适的床垫不但能使人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而且对身体也大有好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升,市场上各种新型床垫应时而生。那么,目前床垫常见的种类有哪些,在选购床垫时主要应考虑哪些事项呢?本文带领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城市林荫道道路空间适宜度、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历史文化价值、游憩设施完善度和环境舒适度6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10条上海典型的城市林荫道通过该评价体系进行游憩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是道路空间适宜度,其次是景观风貌适宜度、行道树特征适宜度、环境舒适度,历史文化价值和游憩设施完善度对游憩适宜度的影响较小。衡山路和复兴中路综合评价得分最高(87.377、83.867),襄阳南路和乌鲁木齐南路综合评价得分最低(62.908、67.797)。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影响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为林荫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软硬酸的定量化是近三十年来人们很关心的一个课题,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普遍公认的定量方法。本文是在Pearsou软硬酸定则的基础上考虑离子的电荷、半径及电负性等参数对金属离子性质的影响,得出了软硬度的计算公式,用软硬度的大小来标示金属离子的软硬程度。使用该标准来研究常见配合物的中心离子,所得结果与Pearson的分类完全一致。本文认为用软硬度的大小来确定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软硬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961年以来南方早稻移栽至成熟期温度变化情况,结合早稻不同移栽期,定量分析气候变暖和提前移栽对早稻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的影响和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将南方早稻种植区划分为海南(区域1)、华南(区域2)、广西北部(区域3)、江南(区域4)4个区域,以候为研究尺度,计算1961—2015年4个区域早稻正常移栽、提前1候和2候移栽3种情况下的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的温度适宜度和高温日数,建立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评价指标,以此分析南方早稻关键生育期适宜度对气候变暖与提前移栽的响应。【结果】(1)移栽至成熟期不同区域平均温度均呈现缓慢升高的态势,倾向率在0.097℃·(10a)-1至0.192℃·(10a)-1之间;20世纪90年代为早稻抽穗至成熟期高温日数最少的年代,21世纪为最多的年代。(2)空间上来说,不同年代区域3温度适宜度最高,区域4最低;20世纪90年代温度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大于其他年代。(3)区域2、4提前移栽有利于提高早稻关键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同时减少高温日数;区域1中提前移栽导致高温日数增多;区域3提前移栽温度适宜度降低,但高温日数增多。(4)代表站广东梅县早稻关键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呈现"下降-升高-再下降"的特点,进入2000年后降幅明显;高温日数则呈现上升的特点;同时表明提前移栽能够提高适宜度,减少高温日数。【结论】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华南和江南地区提前移栽有利于提高早稻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同时降低高温日数,有效避开高温热害对早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体压分布测量系统,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沙发靠背高度与坐姿舒适性、及压力分布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优化沙发靠背面的设计以及沙发舒适性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沙发靠背面的高度较大时,坐姿总体舒适性会较高,但较高的靠背面会影响颈部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冠顶式步道秋季微气候效应研究——以福州“福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首条冠顶式步道——福州“福道”为对象,比较分析了线性栈道、观景平台、休憩平台中5种不同空间下10个测点的秋季微气候变化特征,并采用舒适指数来评价不同空间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福道”整体微气候效应好于裸露的水泥地面,各测点日均降温强度为0.5℃~4℃,日均增湿强度为1.5%~9%,步道中两侧有树、单侧有树、观景平台2的舒适度效果最佳,日均舒适度值均处于17.0~25.4,人体感觉“舒适”;观景平台1、休憩平台类与两侧无树类舒适度效果差,日均舒适度值处于25.5~27.5,人体感觉“热”,秋季1 d中最适合在步道中进行活动的时间段为8:00-10:00,该时间段内在各类空间中人体均感觉“舒适”,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与各类测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冠顶式步道的建设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体压分布测量系统,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软凳座面高度与坐姿舒适性之间的关系,为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优化软凳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研究表明,软凳座面高度对坐姿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可通过座面形状和硬度的改变进行座面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头枕高度对侧卧睡眠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体侧卧时头部及颈肩部压力分布测试、舒适感主观评价及相关性分析,以及人体胸颈部脊柱定位点分析和肩颧距测量等方法,研究承重后头枕高度变化对人体睡眠舒适性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侧卧人群宜选择承重后高度7~8cm的睡枕;枕高5cm时,脊柱上部呈"凸"字形状,枕高14cm时,脊柱上部呈"\"字形状;肩颧距与舒适枕高值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最佳枕高值小于肩颧距。该结果可为侧卧枕高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昆明市捞鱼河(昆工段)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随机选取13个典型样地及1个对照点,按照全遮阴、半遮阴、无遮阴3种类型,观测不同空间冬季微气候的日动态变化特征,采用舒适指数来评价不同要素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并利用SPSS statistics 22分析各景观设计要素、小气候因子与人体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是影响户外小气候环境的直接因素,3种遮阴类型中,无遮阴空间小气候效应与全遮阴、半遮阴空间差异显著;全遮阴与半遮阴空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湿度上。2)在冬季,人体舒适度与天空可视因子(SVF)、空气温度和光照强度和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温率、增湿率呈显著负相关,与样点与水体的距离无明显相关关系,无遮阴空间舒适度最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景观优化建议,以期为昆明市“美丽河道”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