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颗粒增强不同添加量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聚物的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粒子在基体里的分散,以及纳米粒子和PEG对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粒子在基体中以纳米尺度分散起晶核作用。PEG的加入使得纳米粒子分散更加均匀,PEG分子链段改善了PET分子链的柔性,由此导致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降低,结晶速率提高。研究发现,当添加10%分子量为4000的PEG时,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快速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说明,纳米粒子对PET基体有增强增韧作用,但PEG会弱化该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蜂胶醇提物为原料,橄榄油为食品级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确定最佳配比的基础上制备O/W型蜂胶纳米乳液,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参数(0,40,80 MPa)设定条件下乳化液的平均粒径与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压力对乳化液的平均粒径与分散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经80 MPa高压均质处理所得的乳化液粒子平均直径为(1432±1.4)nm,且粒径分布均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善水溶性壳聚糖(WSC)作为蛋白药物载体的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海藻酸钠修饰的WSC纳米粒子并测定粒子的TEM、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WSC、负载BSA的WSC以及海藻酸钠修饰的WSC纳米粒子均呈球状,纳米粒子的粒径基本在200 nm以内,WSC和海藻酸钠修饰的WSC纳米粒子的粒径较小,在100 nm左右;而负载BSA的WSC粒子的粒径较大,在200 nm左右。当海藻酸钠浓度从0.1 mg/m l增大到0.3 mg/m l时,WSC纳米粒子的BSA负载率从32%增加到94%,载药量从4.8%增加到24.0%。在3 d内,WSC和海藻酸钠修饰的WSC纳米粒子的BSA释放量分别是40%和13%。[结论]海藻酸钠与WSC之间产生了较强的化学交联作用,且海藻酸钠的修饰提高了WSC纳米粒子的药物负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纳米载体作为农药载体,提高农药利用率。【方法】采用自模板合成法,在合成实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的基础上,以水为刻蚀剂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HMSNs)。通过溶剂挥发法将植物源农药鱼藤酮(Rot)负载到HMSNs的孔道中,制备得到Rot@HMSNs。测定Rot@HMSNs的缓释性能和杀虫活性。HPLC检测Rot@HMSNs中鱼藤酮在黄瓜植株中的系统分布。【结果】所制备的HMSNs粒径约250 nm,比表面积达999.4 m2/g。Rot@HMSNs粒径均一,载药率达46.7%,具有良好的释放特性,释放模型符合Ritger-Peppas释放模型。HMSNs显著提高了鱼藤酮在黄瓜植株中的吸收和传导能力。【结论】通过纳米载体HMSNs可以提高鱼藤酮的利用率,此研究对于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碱性调宁蛋白(h1-calponin)基因与五指山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MSCs)成骨分化关系的研究,探讨成骨分化机制。【方法】添加成骨分化液对BM MSCs进行成骨分化诱导,采用茜素红染色的方法鉴定细胞成骨分化的程度;通过定量PCR分析h1-calponin基因及成骨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steopotin,OPN)、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1,Cbfα1)及核心结合因子β(core binding factor beta,Cbfβ)表达谱。【结果】①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茜素红染色矿化结节逐渐增多;②成骨标志基因OPN和OCN表达趋势一致:诱导0至14 d,基因表达量呈增长趋势,诱导14 d表达量最高,而后下降;成骨相关基因Cbfα1和Cbfβ表达量于第7天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前;③h1-calponin基因表达量随着诱导的延续逐渐下降;诱导14—21 d时,该基因基本不表达。【结论】h1-calponin基因的表达与五指山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存在着负相关,可能是成骨分化的负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共轭聚合物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和超强荧光效率的特点,通过再沉淀法制备出水溶性共轭聚合物聚(9,9-二己基)芴(PDHF)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粒径小,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强的荧光性。将其作为纳米荧光探针用于Cr(VI)的检测,荧光淬灭效应明显,响应灵敏,选择性好,并具有酸敏感性。检测机理可能是由于Cr(VI)的氧化性破坏了PDHF共轭体系产生了淬灭效应,并通过分子导线的结构得到放大。  相似文献   

7.
壳低聚糖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29-16130
[目的]研究壳低聚糖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低聚糖纳米粒子,并通过比浊法和平板涂布法检测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制备的壳低聚糖纳米粒子粒径约60nm,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明显高于同浓度壳低聚糖,最大抑菌率达87.0%。[结论]对壳低聚糖进行纳米化改性,可以显著增强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SDS/异戊醇/环己烷/水所组成的四元微乳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CdSe及CdSe/CdS(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在反应过程中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粒子的成核与生长情况.实验得到的CdSe微乳液非常稳定,室温下放置数月仍未见有沉淀生成.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粒子进行表征,所得CdSe/CdS纳米粒子粒径为5 nm左右,粒径均一且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包载卡瓦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制备卡瓦纳米制剂,并对其形貌、大小等进行表征,考察纳米颗粒的稳定性。结果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99.7±7.6)nm,多分散系数为0.321±0.011,Zeta电位为(-33.9±2.3)mV,包封率为(83.32±0.34)%;纳米溶液于4℃下放置60d,其纳米粒外观、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瓦脂质体纳米颗粒的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为卡瓦的新剂型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为壁材、聚乙二醇400为助溶剂,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油溶性药物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通过负染-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该纳米粒子的形貌、组成、包裹率及载药率、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该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0~300 nm,包裹率和载药率分别为37.1%和9.3%;所获得的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对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食品添加剂纳米氧化锌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10、25、50、100、250μg/ml)的纳米氧化锌对HL-7702细胞进行染毒;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纳米氧化锌对HL-7702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应用荧光探针活性氧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情况。[结果]纳米氧化锌可引起HL-7702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显示,纳米氧化锌对HL-7702细胞的生长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荧光探针活性氧检测发现,染毒后HL-7702细胞内ROS的生成量增加。[结论]纳米氧化锌作为一种新型锌源,建议控制其添加量或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为给奶牛营养代谢病等相关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本试验从犊牛肾周脂肪组织中分离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采用组织剪碎法结合0.25%Ⅰ型胶原酶消化法消化、收集原代犊牛ADSCs,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第5代ADSCs表面特异性蛋白,并使用CCK-8法测定第5、10代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第10代细胞的成脂、成骨分化能力。结果显示,分离出的犊牛ADSCs接种4 d后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胞Vimentin、CD34、CD44、CD90呈阳性,CD31、CD45呈阴性;该细胞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本试验分离培养的细胞是犊牛脂肪干细胞,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15、30、100 nm)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和常规二氧化硅(Micro-SiO2)对人皮肤表皮细胞(HaCaT)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5、10μg/ml)不同粒径(15、30、100 nm)的nano-SiO2和10μg/ml的Micro-SiO2(1~5μm)染毒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24 h,同时设溶剂对照组(nano-SiO2和Micro-SiO2的分散液染毒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HaCaT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nano-SiO2后的细胞活力,用Annexinⅴ-PI双染法和Hoechest33342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使用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不同粒径的nano-SiO2纳米对HaCaT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9.4±1.3)、(27.7±1.5)、(35.9±1.6)μg/ml。当染毒浓度固定时,随着nano-SiO2粒径的减小,凋亡率逐渐增加。当粒径固定时,胞内ROS的水平也随着nano-SiO2浓度的增大而增高。相关分析表明,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与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的相关性分别为-0.952和0.898(P<0.01)。[结论]nano-SiO2能抑制HaCaT细胞生长并可诱导其凋亡,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与胞内产生的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聚乙二醇(PEG)不同分子量及体积分数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效果,采用不同体积分数(10%、25%、35%)和分子量(4 000、6 000、8 000、10 000)的聚乙二醇浸泡七叶一枝花种子,以蒸馏水浸泡作对照(CK),放入20℃培养箱(弱光条件)24h后,清洗种子后进行培养,并研究去掉种子部分种皮、胚乳对子叶及切去种子茎对侧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对七叶一枝花种子的快速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25%PEG 4000促进七叶一枝花当年采集新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培养30d、40d、50d和60d时萌发率分别为12.61%、44.85%、64.38%和78.86%,比CK高2.88百分点、29.69百分点、17.97百分点和5.33百分点;70d时萌发率达85.71%,最长胚根长达1cm;80d时萌发率达90%以上,最长胚根达3cm。为达到较好的药用效果,建议在培养期间去掉种子部分种皮和切去生长的茎。  相似文献   

15.
温度及BRL饲细胞对体外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 日龄小鼠生精上皮单细胞分别接种于BRL和STO饲养层上,于32 ℃或37 ℃培养,研究其对精原干细胞的影响。结果:在培养的第1周内,2个及4个相连的精原细胞合胞体明显增多。培养1周后,多数精原细胞经短暂的存活及分裂活动后退化消失,培养体系中仅保留下少量单个及由细胞间桥相连的双个及4个成串或成团的A型精原细胞。这些细胞在随后的培养过程中,不表现明显的分裂活动,呈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根据精原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它们极有可能就是精原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不同条件培养体系中的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不同,培养60 d时均仅有少量精原干细胞存活。结论: BRL细胞能用作饲养层促进精原干细胞存活,但对其更新性增殖没有明显作用;32~37 ℃对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影响,均可用于培养精原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17.
分离鉴定羚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开展羚牛细胞治疗与体细胞核移植的深入研究提供有效载体。分离培养来源于羚牛骨髓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通过定向诱导培养探究细胞的分化潜能。结果表明,羚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维持正常核型,对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 CD105、CD73、CD90、CD166、CD44呈阳性,对 CD1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19(b细胞标记物),CD34(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45(泛白细胞标记物)和 HLA-DR均呈阴性,具有成脂、成骨与成软骨多向分化潜能。表明成功分离羚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抗原与分化潜能进行鉴定,为羚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内源物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鉴定的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猪肌肉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方法】选取1日龄仔猪背最长肌为材料,无菌状态下将背最长肌剪碎为肉糜状。此后采用浓度为0.2%的Ⅰ型胶原酶消化90 min,再加入浓度为0.25%的胰蛋白酶37 ℃联合消化30 min。经终止消化、过滤、重悬后将分离得到的细胞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选用反复差速贴壁法对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纯化,第一次纯化选择在细胞接种2 h后,将未贴壁细胞转移至新培养皿。上清液继续培养18 h后,对卫星细胞进行第二次差速贴壁纯化。当细胞密度达70%—80%时可对细胞进行传代或冻存处理。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2代卫星细胞标志基因Pax7MyoD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绘制卫星细胞生长曲线。分别添加不同诱导分化液使卫星细胞定向分化为肌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检测成肌分化标志基因MHC的免疫荧光,鉴定卫星细胞肌管形成情况;油红O染色及油红O定量鉴定卫星细胞诱导成脂分化效果;茜素红染色鉴定卫星细胞成骨分化能力,qRT-PCR检测成肌、成脂、成骨进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两步酶消化和反复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卫星细胞,刚分离的细胞折光性强,贴壁后呈梭形或纺锤形,此后细胞延展并开始快速增殖。卫星细胞特异标志蛋白Pax7、MyoD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呈阳性,表明分离细胞为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过程经潜伏期、生长期最终达到平台期,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当细胞生长至90%密度时,卫星细胞会出现自融合现象。对分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成肌诱导分化后,可见邻近卫星细胞融合形成大量粗长肌管,多核肌管呈方向性排列,成肌标志蛋白MHC染色呈阳性。qRT-PCR结果显示标志基因MyoD、MyoG在成肌诱导分化过程中二者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成脂诱导后细胞形态变为三角形,连续诱导发现脂滴出现并聚集成大脂滴,油红O染色可见大量红色葡萄样脂滴。油红O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成脂诱导过程中甘油三酯含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各时间点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qRT-PCR结果显示,PPARγ基因表达量在诱导中后期高表达;FABP4在诱导分化第6天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余时间点(P<0.01);CEBP/βHSL表达趋势一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诱导成骨分化后,发现细胞形态变为不规则状,诱导后期细胞复层生长形成骨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可见圆形不透明钙化结节,数量和密度较未诱导时期都明显增加,结果表明细胞出现成骨向分化。成骨标志基因BGLAPRUNX2的表达量也随诱导进程呈稳步上升趋势,相比未诱导细胞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建立了基于联合酶消化和反复差速贴壁实现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所得细胞增殖能力强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用于未来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根装置,在自动控制的遮雨棚中,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羊草幼苗植物量、活性氧代谢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1/2强度Hoagland营养液)相比,单一根茎胁迫(RHS)、单一根系胁迫(ROS)以及同时根茎和根系胁迫(RHSS)3种处理方式均显著降低了羊草幼苗地上部干重、根茎干重以及总干重,且ROS处理和RHSS处理的降低幅度较大.RHS处理时,羊草幼苗根系中SOD、CAT活性显著降低,而根茎SOD、CAT活性增加.ROS和RHSS处理下,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上升趋势;根茎在ROS处理下SOD、CAT活性均增加,RHSS处理下仅SOD活性上升,而根系在ROS处理下仅CAT活性上升.羊草地上部脯氨酸含量在RHS、ROS和RHSS处理时均显著增加,而根茎则显著降低.可见,根茎和根系在羊草响应PEG胁迫的生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PEG胁迫下羊草不同器官同一抗氧化酶对活性氧淬灭作用不同,与POD相比不同器官SOD和CAT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抗氧化剂-水溶性维生素E的类似物(Trolox)通过调控活性氧对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肉种子细胞在体外增殖及分化过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首先在猪肌肉干细胞增殖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0、50、100和200 μmol∙L-1)的Trolox培养3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统计细胞增殖倍数,同时利用CCK8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Trolo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浓度Trolox处理后表征干性的PAX7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AX7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ellROX荧光染料对细胞内活性氧进行染色并通过高通量高内涵活细胞共聚焦成像系统检测Trolox对活性氧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在猪肌肉干细胞体外成肌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处理,利用RT-qPCR技术检测分化早期标志基因MYOGCAV-3及终末分化标志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表达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yHC蛋白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MyHC进行染色并统计MyHC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细胞增殖倍数统计显示,50和100 μmol∙L-1的Trolox处理组猪肌肉干细胞增殖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CK8测得50和100 μmol∙L-1 Trolox处理组第3天的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0和200 μmol∙L-1的Trolox显著上调了PAX7的表达(P<0.05),对PAX7蛋白的表达有上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Trolox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被极显著降低(P<0.001);在分化进程中添加Trolox后,预分化阶段的MYOGCAV-3及终末分化阶段的MyHC均显著上调(P<0.05),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yHC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HC阳性细胞比例有增多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rolox通过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促进猪肌肉干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