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浅谈桑蚕保险在广西开发应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季的冻灾使广西蚕农抵御较大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的问题暴露出来,然而除自然灾害以外,广西蚕桑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其他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关系着广西蚕桑业是否能稳定发展。笔者受到江苏省吴江市实施蚕桑保险做法的启发,经过资料收集,归纳分析,现以此文阐述广西蚕桑业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风险,根据西班牙农业保险政策和吴江市实施蚕桑保险的经验,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浅谈蚕桑保险在广西开发应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黄胜 《广西蚕业》2014,51(4):61-63
通过调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武鸣基地桑树资源的利用情况,了解到武鸣基地桑树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进这一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意见能拓展我站蚕桑业的发展思路,全方面的发展蚕桑业,提高蚕桑业经济效益,抬高蚕桑业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广西蚕桑业科技创新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蚕桑科技创新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广西蚕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档案查询、农业统计数据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调查广西蚕桑业科技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总结了广西蚕桑业科技现状及成效,主要包括新品种研发取得新成效、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稳步推进、蚕桑资源开发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队伍提升、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等方面.分析了主要做法与体会,指出广西蚕桑业广西蚕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与措施,以推动广西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形式丰富,传播途径多样,针对性及互动交流性强等特点,更适宜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对现代化的农业推广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广西蚕桑业的发展现状。阐述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讨论新媒体在促进广西蚕桑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覃鲜花 《广西蚕业》2006,43(3):46-49
本文叙述了广西发展蚕桑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经验,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西蚕种业的现状剖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西蚕桑业的大发展给蚕种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广西蚕种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产量大幅上升的同时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和管理体系。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强种业体系和法制化建设力度,建立蚕种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蚕种科技进步,走产业化、法制化、标准化和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培养蚕桑专业人才,增强广西蚕种业的竞争力,为广西蚕桑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广西蚕桑业发展迅速,桑园面积从2000年的30万亩猛增到现在的201万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目前,蚕桑业已经成为继甘蔗产业之后,广西又一重要的优势农业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论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蚕桑业的“广西现象”是“东桑西移”工程的典范,广西蚕桑业的发展成就是辉煌的,如何继往开来再续辉煌,任重而道远,作者通过对广西蚕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自然资源、社会条件、生产结构及存在问题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刻剖析、综合考量,提出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生态化建设等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蚕业》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蚕学会联合主办。旨在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传播蚕桑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行业法规和政策等,促进行业内的生产经验和信息交流。本刊坚持将蚕桑业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桑蚕与柞(蓖麻)蚕的研究和种养兼顾,内容新、科技信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蚕业》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蚕学会联合主办。旨在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传播蚕桑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行业法规和政策等,促进行业内的生产经验和信息交流。本刊坚持将蚕桑业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桑蚕与柞(蓖麻)蚕的研究和种养兼顾,内容新、科技信息与市场信息量大,不仅是领导者的好参谋,还是从事科研、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广西蚕业大省蚕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存在问题,分析果桑两用桑经营、综合开发蚕桑大宗副产品、桑园间作套种的蚕桑产业新模式经济效益,提出促进广西蚕桑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发展柞蚕生产对推进广西蚕业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广西发展柞蚕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优劣势,认为在当前广西蚕桑业发展较好的形势下,柞蚕在广西发展需要得到政府重视、引导和支持,建立顺畅的营销渠道,以观光蚕业为主线,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多方式多渠道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3.
正《广西蚕业》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联合主办,旨在传播蚕桑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行业法规和政策等,促进行业内的生产经验和信息交流,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本刊坚持蚕桑业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桑蚕与柞(蓖麻)蚕的研究和种养兼顾,内容新、科技信息与市场信息量大,不仅是领导者的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桑业从80年代后进入较快发展期,蚕茧的年产量从1980年的3.62万担上升到2004年的210万担,20年间增长了将近60倍;年产茧量排名从全国的第八、九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位,已步入全国蚕业大省行列,成为仅次于江苏省的我国蚕茧主产区之一。广西蚕桑业发展速度如此快,除了领导重视、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外,科技进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广西蚕业》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联合主办,旨在传播蚕桑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行业法规和政策等,促进行业内的生产经验和信息交流,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本刊坚持蚕桑业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桑蚕与柞(蓖麻)蚕的研究和种养兼顾,内容新、科技信息与市场信息量大,不仅是领导者的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跃居全国首位以来,已经过了近十年时间。广西蚕桑业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区域分布的特点。从全区范围来看,广西区内形成了从种桑养蚕到缫丝及丝绸纺织的比较完整的桑蚕丝产业链生产结构。然而,如果从蚕丝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地理分布状况来看,广西蚕业是否能够实现产业链的空间均衡分布,换句话说蚕业能否发挥产业的区域集中优势是今后蚕业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运用评测产业地域集中度的"特化系数"理论,以往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广西蚕桑业几个主要指标的"特化系数",并对广西蚕业产业链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广西蚕桑业再创历史新高,规模优势日趋凸显。广西有发展乡村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的客观事实,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此作为经济转型背景下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就广西发展蚕桑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发展的效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以促进蚕桑产业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蚕桑业,大力开发蚕桑生态旅游,扩大蚕桑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对于广西经济大幅度增长、广西蚕桑生态文化发展、传统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广西蚕桑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逐渐丰富蚕桑文化,提出建立原始性、独特性等多项蚕桑生态旅游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射阳县蚕桑业发展现状,从蚕桑业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方面制订了射阳县"十四五"蚕桑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0.
<正>《广西蚕业》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科技期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联合主办,旨在传播蚕桑业最新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行业法规和政策等,促进行业内的生产经验和信息交流,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的振兴和发展服务。本刊坚持蚕桑业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相结合,桑蚕与柞(蓖麻)蚕的研究和种养兼顾,内容新、科技信息与市场信息量大,不仅是领导者的好参谋,还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及生产开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