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来宾县平塘公社继去年取得棉粮双丰收之后,1965年大树高产样板,采取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结合,培育19.7亩早棉样板田,取得平均亩产皮棉121.6斤。其中第七生产队干部、社员和区农科院蹲点技术人員种的1.004亩样板田,创造了亩产皮棉201.54斤的高产纪录。棉花样板田促进了大面积增产,如平塘村七个  相似文献   

2.
黄冈农校的耕作区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历年来双季早稻单产没有突破700斤关,1965年种植早稻样板田16.14亩,全部选用矮杆型品种,实收总产16,404斤,平均单产1,016.4斤,其中矮脚南特14亩,平均单产1,019.3斤,珍珠矮2.14亩,单产997斤,并出了1,156.6斤的田块。 矮脚南特千斤高产的栽培技术是围绕着苗、蘖、穗、粒、重五个因素进行的。其中  相似文献   

3.
广东潮汕技术能手由于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自去年11月来百色农试站后,处处表现出不辞劳苦、敢想敢干和科学种田的风格。能手们栽培的早稻样板田2.002亩,总产2462.0斤,平均亩产1229.8斤,此去年早稻增产59%,创造了我站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大大推动了生产和试验。如我站跟班田1.28亩,总产1524.6斤,平均亩产1191.1  相似文献   

4.
去年十一月,梧州专区请进潮汕农业技术能手101人,组成34个组,分驻专、县示范农场及八个县的重点社、队,传授水稻栽培经验,搞高产样板田。他们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扬为革命种田的艰苦奋斗精神,搞了80.2亩早稻样板田,平均亩产900.4斤,此当地一般生产田增产30—40%。其中有21.5亩,亩产  相似文献   

5.
繁昌县早在2010年实施万亩早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以提高早稻产量为突破口,以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为任务,取得了显著效果。从实施成效、主要做法等方面了介绍了繁昌县早稻高产创建的成效,并总结了早稻高产创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矮脚南特亩产千斤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我所在鄂城县新庙公社鷹山大队梁家湾生产队办了水稻高产样板田,种植早籼矮衔南特33.8亩(市亩,下同),平均单产933斤,其中亩产千斤以上的有19.63亩,平均单产达1,034斤。通过一年的生产实践,取得如下几点初步的经验和体会。 一、矮脚南特的高产特性  相似文献   

7.
1965年为了进一步办好三结合的棉麦两熟丰产样板田,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下,县、区、公社层层成立棉麦两熟样板田委员会,继续在举水平原新洲区、三店区、城关镇的11个公社,82个生产大队办样板。并以刘集公社作为大样板中的样板,依靠集体力量,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  相似文献   

8.
1964—1965两年,北京市国营农场,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的帮助下,大力进行加速繁殖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北京8号、北京9号、农大代45、农大代53等的科学实验,大种小麦新品种加速繁殖的样板田。由于国营农场职工群众发扬了敢于革命、敢于实践的精神,运用唯物辩证法改革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大力推行大区品种比较  相似文献   

9.
东莞县中堂公社蕉利大队,地处东江下游,大部为冲积土,土质肥沃而略带粘性,为广东省主要黄麻产区之一。过去由于品种退化混什、耕作粗放、黄麻单位面积产量低,1964年全大队平均亩产400斤左右,1965年我院在该队建立黄麻样板,示范推广良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年春阴雨过多,黄麻生长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仍获得大面积30亩平均亩产971斤的高产,其中最高产的2.5亩平均亩产达1006斤,创造了该队历史最高产水平。其取得高产的主要经验是听党的话,自力更生大办农家肥,选用优良品种,大搞技术  相似文献   

10.
作者研究了国内早稻高产栽培的经验,学习了水稻高产形成原理和科学施肥技术,分析了浙江省早春气候特点与早稻生长发育的关系,设计出以科学用肥为中心,以壮秧足苗和水分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水稻营养与土壤诊断技术为手段的早稻省肥高产栽培技术。经过四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本设计的试验田,产量超过习惯栽培法约10—40%,氮肥约节省20—30%以上。它是取得早稻省肥、高产、稳产的良好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我们热烈欢迎广东潮汕水稻技术能手,到岑溪县来传经送宝,各区和公社都积极学习潮汕的先进经验。在潮汕能手的样板田和许多跟班田的带动下,全县普遍开展了以样板田为中心的科学实验活动,有力地促进生产。潮汕能手心红手巧,样板田种得很出色,早稻14.45亩,平均亩产923.5斤,最高产的2.21亩,亩产达1036.9斤。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已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一部分跟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广西僮族自治区从广东潮汕地区请进了几百名农民技术能手。这些农民技术能手在广西种了许多早稻样板田。他们把潮汕水稻高产经验,同当地的有利条件结合起来,使样板田都获得了高额增产。如广西南部的蒼梧、岑溪、藤县,气候、土壤和广东接近,是广西比较高产的地区,这里过去种  相似文献   

13.
1964—1965年,我们在油菜高产综合试验样板田中,进行“简易移栽”(即移栽油菜前,土地不耕不耙,把油菜直接移栽在稻板上)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本场3.83亩简易移栽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387.6斤,其中1.71亩平均亩产417.93斤,比同一块田内,同样栽培条件的4.78亩耕作油菜增产11.15%,比66.8亩样板田增产13.79%。  相似文献   

14.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15.
1965年,我省样板工作有了很大发展。据統計,这一年以农业科学研究单位为主要技术力量的样板共有五十三个,其中专区以上的三十一个(十四个专业样板,十七个綜合样板)。参加样板的科学技术人員,占現有技术人員50%以上,多的达70%。而且有不少研究单位的領导同志,亲自带队,长期蹲点。这是我省农业科学战綫上实現革命化的一个重大轉变。1965年我省样板工作的特点和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几方面。(一) 样板范圍大,增产显著。过去各地的样板范围只是一、二个生产队,現在都扩大到一个大队或一个公社,甚至更大的范围,并且增产幅度很大。如宿县城郊样板包括十二个公社,三十二点五万亩耕地,1965年二十一万亩小麦,平均亩产九十斤,比1964年增产70%,比邻近地区增产10—20%。蕪湖保丰公社样板,全社一万五千五百亩耕地,粮食平均亩产八百五十三斤,比1964年增长20%。怀宁叶祠公社板样,三千六百八十五亩耕地,粮食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一斤,比1964年增长30%。經济作物样板,也同样有大幅度增产。如江淮丘陵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三大病害之一。沈阳郊区过去虽有发生,但面积不大,病情不重。从1964年以来,郊区几个高产稻区纹枯病逐年严重,特别是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和农星系统品种的推广,1965年纹枯病的分布面积更广,轻者千粒重降低,重者倒伏枯死,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再高产。为了摸清此病的发生情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与省、市水稻样板田工作粗、东陵农业技术推  相似文献   

17.
一徐河公社位于桐城县圩畈地区,是全省粮食生产上的一面紅旗,也是1965年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出单位之一。全社一万一千八百四十亩田地,其中水田一万一千五百四十六亩。这个公社自1961年起,粮食生产連續五年超“綱要”。1964年粮食亩产一千零二十四斤,闖过了千斤关。1965年,在党的正确領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虽然自然災害頻繁,粮食生产形势还是大好的。預計年亩产一千一百多斤,可能达到一千二百斤。全社一万零四十四亩早稻,在遭受早期低溫、雹災,中期风災和后期旱災的情况下,亩产仍达七百五十一斤,比1964年增产两成多;一万零八百三十五亩双季晚稻,在早期抗旱插秧和长期低溫的情况下,預計亩产仍在五百斤左右。由于县委和样板工作队不断总結推广了这个公社的高产經验,因而也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同等条件的十二个公社近十一万亩田大面积的均衡增产,1965年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早稻大面积平衡增产,强化科技增粮,实现早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2011~2012年农业部和湖南省农业厅在宁远县实施了"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推广项目。采取"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培管"等标准化、模式化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年累计推广20 420亩,实现总产值2 198万元,新增纯收入687万元,节本增效1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叶祠样板,1965年推广双季晚稻农垦五十八获得了全面高产。全社种植六百二十二亩,占双季晚稻面积的37%,平均亩产达五百六十五斤,比当地小紅稻增产一倍多,不仅有一百九十四点六亩产量破天荒超过了早稻,而且出現了不少高产田块,其中八百斤以上的有一百零四亩,一千一百二十点七斤的有四点二五亩。双季晚稻农垦五十八的高产,不仅对全社的粮食闖过千斤大关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使人們打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然而夺取双季晚稻农垦五十八的高产,并非一帆风順的,而是經过了很多的思想斗爭曲折过程。比如,在計划种植时,許多人前怕狼后怕虎,个别人借口对“群众負責”,要領导打“包票”。在育秧过程中,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农垦五十八难管、难拔、难  相似文献   

20.
罗平县油菜高产创建样板主要技术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平县3年共组织实施油菜高产创建样板8 690 hm2,增收油菜籽2 867.628 t,增效1 310万元。根据油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结果,介绍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过程,总结了油菜高产创建样板主要技术措施,并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