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不同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均相N-酰化反应,控制摩尔比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乙酰度而分子量相近的乙酰化壳聚糖,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光散射联用、电位滴定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手段表征产物的结构,并测试不同乙酰度壳聚糖的抗植物病原真茵活性,且制备一系列较高乙酰度而重均分子量(Mw)不同的水溶性壳聚糖,考察分子量对其抗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 g·L-1的酰化壳聚糖对葡萄灰霉病病菌、小麦颖枯病病茵、黄色镰刀茵和立枯丝核菌 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抗茵性,抗菌性随着乙酰基团的增加而增强,酰化壳聚糖和壳聚糖对葡萄灰霉病病菌和小麦颖枯病病菌的最低抑茵浓度(MIC)分别为0.5 g·L-1和1.0 g·L-1.较高乙酰度的水溶性壳聚糖具有抗茵性,随着重均分子量的下降,对黄色镰刀茵的抗茵性增强,而对其他3种菌的抗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β-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β-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的特性与α-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的X-衍射图谱都可以用来表征甲壳质,但只有X-衍射图谱可以区分其α和β型结构;β-壳聚糖和α-壳聚糖在高浓度(大于0.0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面在低浓度(0.001%)下,由于本试验所用的β-壳聚糖兼有高粘度和高脱乙酰度,抑菌作用强于α-壳聚糖。  相似文献   

3.
对β-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的特性与α-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的X-衍射图谱都可以用来表征甲壳质,但只有X-衍射图谱可以区分其α和β型结构;β-壳聚糖和α-壳聚糖在高浓度(大于0.0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面在低浓度(0.001%)下,由于本试验所用的β-壳聚糖兼有高粘度和高脱乙酰度,抑菌作用强于α-壳聚糖。  相似文献   

4.
甲壳素在不同NaOH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得到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并作为烟草薄片的粘合剂.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与烟草薄片主要性能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壳聚糖脱乙酰度<90%时,烟草薄片抗张强度、耐水性和内在品质随脱乙酰度升高而增加;当壳聚糖脱乙酰度>90%时,则两者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对几种农作物病害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壳聚糖的抑菌实验和几种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及其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相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稻瘟病菌、玉米黑穗病菌、小麦条锈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种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3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75%脱乙酰度壳聚糖在3个不同浓度时对3种植物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强于85%和95%脱乙酸度的壳聚糖;75%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抑制效果强于85%和9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其对3种植物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是0.06g/L、0.05g/L、0.06g/L。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高脱乙酰度、高黏度的壳聚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甲壳素品种和粒度、碱液浓度、碱处理方式、温度5个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利用优化条件制备壳聚糖后,测定其黏度和脱乙酰度。[结果]不同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依次为碱处理方式>碱液浓度>温度>甲壳素粒度>甲壳素的品种。优化的壳聚糖制备条件为碱处理方式1+1+1、碱液浓度50%、温度110℃、甲壳素粒度20、甲壳素的品种为东海小虾壳。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黏度分别为94%和2760 mPa.s。[结论]将得到的壳聚糖制成壳聚糖醋酸膜,对活性橙的染料废水有明显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来源及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脱乙酰度虾源壳聚糖外,其余3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模型,4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不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选1日龄健康肉鸡19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及基础日粮中添加(0.15%)脱乙酰度为73%、81%和90%的低分子(6.75~8.84 kDa)壳聚糖日粮,试验期42 d。试验末袁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每重复1只)采集血清样品并屠宰,取肝脏、腹脂样品。结果表明,各组的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90%脱乙酰度的低分壳聚糖组肝脂率和腹脂率分别显著降低6.08%、6.53%,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也显著降低;各处理组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袁但腹脂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上升趋势。可见袁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对其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肉仔鸡对脂肪的吸收利用及体脂沉积,壳聚糖可能通过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而调节肉鸡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9.
采用铜盐(CuCl2)和锌盐(ZnCl2)与壳聚糖反应,生成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合成两种配合物金属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得出壳聚糖金属铜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2 h、氯化铜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2∶1,反应温度为45℃;壳聚糖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5 h、氯化锌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4∶1,反应温度为55℃。壳聚糖铜、锌配合物合成条件的优化为木材防腐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酶法降解壳聚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脂肪酶中分离具壳聚糖降解活力的电泳纯酶,研究pH值、温度和金属离子对壳聚糖酶活力的影响,并分析了该酶的pH值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底物特异性。[结果]该酶降解壳聚糖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60℃。Ni2+、Co2+和Mn2+对酶活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Fe3+、Pb2+和Hg2+则强烈抑制酶的活力。该酶对脱乙酰度为73%~82%的壳聚糖具有较高的水解活性,而对脱乙酰度为64%和90%的壳聚糖水解活力较低。[结论]该酶在pH值为5~9范围内和60℃以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于小磊  赵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63-14364
[目的]研究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方法]以3种干制的蚂蚁为原料,采用EDTA法和盐酸法制备了甲壳素和壳聚糖,采用红外光谱法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3种试样进行测定。[结果]蚂蚁是一种优良的制备壳聚糖的原料,尤其是黑蚂蚁可制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壳聚糖。[结论]采用蚂蚁制备甲壳素、壳聚糖的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试验对黄粉虫几丁质/壳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盐酸浓度、脱乙酰基氢氧化钠浓度和盐酸处理时间对壳聚糖提取有较大影响,其影响程度顺序为盐酸浓度氢氧化钠浓度盐酸处理时间。黄粉虫几丁质/壳聚糖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10%盐酸室温浸泡2~6 h,7%氢氧化钠100℃煮2.5 h,50%氢氧化钠85℃水浴8 h。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壳聚糖的提取率达15%,壳聚糖游离氨基大于80%,灰分小于1%,水分4.91%~5.01%。  相似文献   

13.
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柱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53-13654
[目的]研究甲壳素衍生物叶面肥对冬枣抗病性的影响,以期减少冬枣用药,为冬枣绿色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枣丰素”叶面肥由滨州海大生物研究所自主研制,水溶性、分子量为30000的壳聚糖,络合氮、磷、钾、腐殖酸及铁、锌、硼等微量元素。试验设置3个浓度处理(100、125、150mg/kg),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不同浓度“枣丰素”对冬枣叶片抗锈病、黑斑病的影响。[结果]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4个时期喷施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增强冬枣的抗锈病和抗黑斑病性极为显著,喷施100和150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增强冬枣的抗病性不显著,但比对照要有所提高。[结论]喷施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防治冬枣锈病、黑斑病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虫类甲壳素/壳聚糖的研究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全面综述了松毛虫、蝇蛆、蚕蛹、黄粉虫、蝉、掸子虫等虫类甲壳素的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虫类甲壳素/壳聚糖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当前壳聚糖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发虫类壳聚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虫类壳聚糖系列功能食品的开发对于虫源食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勇  张晓伟  李亚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60-13062
[目的]以天然资源壳聚糖为原料,进行了过氧化氢降解壳聚糖制备壳聚糖低聚体的研究,为壳聚糖低聚体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性条件下,分别对影响壳聚糖降解的因素壳聚糖质量分数、过氧化氢与壳聚糖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进行了优选试验,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分子量,采用红外光谱确定了其结构。[结果]建立了较理想的水解工艺: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12%,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h,n(过氧化氢):n(壳聚糖)=4,此条件下的壳聚糖低聚体收率为73.0%。壳聚糖低聚体的数均分子量为1798.1,重均分子量为2986.6,分子量分散度为1.66。经红外光谱分析,制备的低聚壳聚糖与其原料壳聚糖结构一致。[结论]采用过氧化氢降解壳聚糖制备壳聚糖低聚体工艺简单、实用,所用生产原料少,无三废,可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叶先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55-6456,6459
用毛细管电泳仪测定杜鹃生长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壳多糖是否可以替代植物外源激素,并寻找其替代植物外源激素时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壳多糖可以替代外源激素,其替代外源激素时的最佳浓度为0.25 mg/L。  相似文献   

17.
针对壳聚糖在纤维素织物后整理中的广泛应用,采用富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PS技术研究了壳聚糖在棉针织物上的结合状况.结果表明,棉针织物经壳聚糖整理后,棉纤维素与壳聚糖发生了化学结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酸碱法从马尾松毛虫蛹中制备壳聚糖,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蛹依次经盐酸脱矿物质、氢氧化钠脱有机物质、双氧水脱色处理后获得白色片状固体物甲壳素,其水分含量为3.32%,灰分为0.99%,脱乙酰度为92.54%,粘度为18.3MPa·s;由甲壳素制备壳聚糖的条件为NaOH浓度50%,处理时间5h,处理温度80℃;由甲壳素获得壳聚糖产品的产率为7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