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试验分别采用了黄(♂)×德(♀)、黄(♂)×法(♀)、德(♂)×黄(♀)、德(♂)×法(♀)、法(♂)×黄(♀)、法(♂)×德(♀)六个杂交组合,后代的繁殖性能与纯种比较,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90日龄成活数4指标,黄(♂)×德(♀)组合的优势率分别为17.49%、18.62%、14.31%,杂交效果好,是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獭兔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性能指标差异,分别采用了黄(♂)×德(♀)、黄(♂)×法(♀)、德(♂)×黄(♀)、德(♂)×法(♀)、法(♂)×黄(♀)、法(♂)×德(♀)6个杂交组合,试验检测的F1代个体共336只(各组合F1仔兔数见表1、表2),结果表明:初生个体重、90日龄活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4指标,黄(♂)×德(♀)组合优势最高,优势率分别为3.74%、4.83%、6.23%和4.50%,试验组测试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选择适合我区的四个优良品种及五个杂交组合,探讨不同组合的产仔数、初生窝重,30天断奶窝重、75天成活率、75天个体重、100天个体重及屠宰测定等技术指标,选择最优杂交组合,指导生产实际。结果表明:最优杂交组合为比利时(♂)×大耳白(♀)、新西兰(♂)×大耳白(♀)、加利福尼亚(♂)×大耳白(♀),其成活率提高16—19%,100天个体重量提高22—29%,平均重量增加518克,通过不同品种杂交,肉兔屠宰率和胴体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讨九种交配组合鳢的生长、消化酶等指标,试验选取乌鳢、斑鳢及杂交鳢[斑鳢(♀)×乌鳢(♂)]彼此之间交配繁殖的F1代来研究,其中G1代表斑鳢(♀)×斑鳢(♂)的F1代,G2代表斑鳢(♀)×乌鳢(♂)的F1代,G3代表斑鳢(♀)×杂交鳢(♂)的F1代,G4代表乌鳢(♀)×斑鳢(♂)的F1代,G5代表乌鳢(♀)×乌鳢(♂)的F1代,G6代表乌鳢(♀)×杂交鳢(♂)的F1代,G7代表杂交鳢(♀)×斑鳢(♂)的F1代,G8代表杂交鳢(♀)×乌鳢(♂)的F1代,G9代表杂交鳢(♀)×杂交鳢(♂)的F1代。结果显示:成活率以G1最高,G1、G4和G5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但G5的总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低于其它组;试验分析了前肠、后肠、胃、肝胰脏和幽门盲囊中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不同的组织中,淀粉酶活力和胰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组均为G1、G2和G5,胃蛋白酶活性较高的为G1、G2和G5。G1、G2和G5在不同的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脂肪酶活性。综上所述,G1、G2和G4在本研究条件下有较大的生长和消化性能优势,可以为确定主养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日粮营养水平和品种对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以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和小尾寒羊为父本,研究了夏洛莱羊(♂)×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和小尾寒羊(♂)×小尾寒羊(♀)3个组合的F1饲喂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后75日龄时羔羊的体重。结果表明:3个组合中,F1体型外貌均与其父本相似;饲喂高蛋白水平饲料的羔羊75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饲喂低蛋白水平饲料的羔羊75日龄体重(P<0.01);夏寒杂交羊和陶寒杂交羊的75日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夏寒杂交羊的75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陶寒杂交羊(P<0.01)。品种和饲料对75日龄体重也有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藏羊、小尾寒羊(♂)×陶赛特(♀)杂交羊一代的肉质品质成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藏羊肉质的主要营养成份,蛋白质、谷氨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小尾寒羊(♂)×陶赛特(♀)杂交羊一代的肉质品质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舍饲条件下杜泊、特克赛尔、无角陶赛特羊和湖羊杂交F1代羔羊及湖羊纯繁羔羊利用颗粒化全混合日粮进行肥育的效果。试验选择杜(♂)×湖(♀)、特(♂)×湖(♀)、陶(♂)×湖(♀)和湖(♂)×湖(♀)F1代2月龄断乳羔羊各30只,分别设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对照组Ⅳ,全部饲喂葵花皮型颗粒化全混合日粮,育肥60d。结果显示:杜湖杂交羔羊(Ⅰ组)、特湖杂交羔羊(Ⅱ组)和陶湖杂交羔羊(Ⅲ组)的试验末重较湖羊纯繁羔羊(Ⅳ组)分别提高20.44%(P0.01)、9.69%(P0.05)和5.31%(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62.43%(P0.01)、25.43%(P0.05)和9.70%(P0.05);胴体重分别提高22.66%(P0.05)、6.59%(P0.05)和7.89%(P0.05);纯收入分别增加126.96(P0.01)、42.5(P0.01)和0.12元(P0.05)。各杂交羔羊利用颗粒化全混合日粮进行育肥,平均日增重分别达到267.76、206.74、180.83和164.84 g,纯收入分别达到221.46、137.65、94.62和94.50元,日增重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好的育肥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用杜波羊和湖羊杂交,其杂交F1代利用颗粒化全混合日粮进行育肥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小尾寒羊纯繁(Ⅰ组)一元杂交、小尾寒羊(♀)×陶塞特(♂)二元杂交(Ⅱ组)、陶寒(♀)×特克赛尔(♂)三元杂交(Ⅲ组)三种模式下的繁殖效率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小尾寒羊纯繁的每胎产羔数和年产羔总数最高,但是,其所产羔初生重和生长速度最低。此外,无论是在3月龄前还是6月龄前,三元杂交的羔羊日增重最高,二元杂交次之。对每只母羊净收入分析,发现养殖模式以陶寒(♀)×特克赛尔(♂)三元杂交的收入最高(1367.1),小尾寒羊(♀)×陶塞特(♂)二元杂交次之(1322.7),小尾寒羊纯繁最低(866.5元)。  相似文献   

9.
以安卡红(麻)为父本,以南宁麻为母本进行杂交,其子代性能测定分3组:即安卡红(♂)×南宁麻(♀)、安卡麻(♂)×南宁麻(♀),对照组南宁麻(♂)×南宁麻(♀),各试验组数量为300只,公母对半,75日龄通过测定:第1组杂交子代羽色为红麻色,屠宰率公鸡90.42%、母鸡90.37%;第2组杂交子代羽色为黄麻色,屠宰率公鸡89.85%、母鸡89.95%;对照组子代公母羽色为黑麻色,屠宰率公鸡89.49%、母鸡89.81%。体尺性能比较,杂交子代明显高于对照组子代。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加利福尼亚和哈白三个品种肉兔的杂交组合试验得出,加(♂)×新(♀),新(♂)×哈(♀)和哈(♂)×加(♀)是生产商品肉兔较好的杂交组合。生产的商品肉兔,40日龄断奶重999.75g,90日龄体重为2.54kg,断奶至90日龄的日增重为30.8g,料重比(含青干草)3.46∶1,屠宰率为53.05%,同时,探索了一套适合农户饲养商品肉兔的生产模式,即杂交组合+青粗精料搭配+早期生长优势+综合防疫体系,按此模式生产商品肉兔,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商品肉兔的日增重和成活率,试验采用比利时兔分别与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和齐卡兔组成6个正反交杂交组合,进行品种间杂交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日增重、料重比和成活率方面的杂交优势较明显,其中比利时兔(♂)×新西兰兔(♀)组与双亲对照组相比在日增重、料重比、28日龄成活率和90日龄成活率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杂牛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弗莱维赫牛冻精在云南大理州弥渡县农区改良西门塔尔与本地杂交牛的杂交效果。利用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体系奶牛育种与繁殖功能研究室提供的数据,以弗莱维赫牛(Fleckvieh)为父本,采用人工授精对弥渡县苴力镇农户家的西(♂)×本(♀)杂交牛进行改良,测定杂交一代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本(♀)杂交牛的效果要优于国产弗莱维赫牛冻精的改良效果,其后代杂种优势明显,进口和国产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F1公母犊牛的初生、2月龄体重和主要体尺指标差别较大,差异均极显著(P0.01);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的F1公母犊牛体重大,生长速度快,具有较高的饲养效益。可以得出,以进口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西(♂)×本(♀)杂交牛能更大程度地推进农区乳肉兼用牛的育种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以著名肉羊品种萨福克为父本,以甘南州地方优良品种乔科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萨福克(♂)×乔科羊(♀)所产F1代的初生体质量、2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分别比同龄乔科羔羊提高34.44%、37.45%、29.91%,t检验差异均显著(P<0.01);萨福克(♂)×乔科羊(♀)所产F1代的杂种羔羊初生体尺高于本地品种,差异显著(P<0.05),而2月龄、6月龄体尺明显高于本地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萨福克(♂)×乔科羊(♀)所产F1代6月龄杂种羊胴体质量比本地羊提高5.03 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比本地羊提高4.20%;杂种羊净肉质量比本地羊提高4.36 kg,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率比本地羊提高5.24%。  相似文献   

14.
选用32只3~3.5月龄的波德代(♂)×蒙古羊(♀)和陶赛特(♂)×蒙古羊(♀)的杂交一代羔羊,采用2×2×2三因子设计,研究了两个营养水平下(高,0.9 NRC;低,0.8 NRC),两种果胶含量的全混合饲粮(高果胶组:甜菜渣组;低果胶组:小麦组)对两种杂交组合的羔羊瘤胃液pH值、总氮、氨氮、尿素氮和蛋白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羔羊的瘤胃液pH值和瘤胃液尿素氮含量在两营养水平间差异显著,低营养水平组的瘤胃液pH值(P=0.024)和瘤胃液尿素氮(P=0.024)显著较高;营养水平与果胶含量的互作显著影响瘤胃液pH值,其中0.9NRC水平下低果胶较高,0.8 NRC水平下高果胶组较高;杂交组合对所有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说明,果胶对饲喂高淀粉饲粮动物的瘤胃液pH值的调控作用与果胶及淀粉间的数量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卫平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10):23-23,26
在11个月的试验期内,对加系长白和英系大约克两品种间进行四种选配方式的纯繁和杂交,结果为长白(♂)×约克(♀)的杂交选配方式最优。用长白做父本的组合方式在纯繁和杂交中的繁殖性能及指标都高于约克做父本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2):358-363
本研究旨在探讨MLP基因在蛋种鸡(♂)×鹌鹑(♀)和肉种鸡(♂)×鹌鹑(♀)子代杂交禽胚胎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该基因在2种杂交禽中的差异表达情况。通过人工受精获得蛋鸡、肉鸡(♂)与鹌鹑(♀)杂交禽蛋,将4种受精蛋在相同条件下孵育。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7~17d胚胎胸肌组织中MLP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4种胚胎样品每天各测1次。结果显示,在胚胎肌肉发育的7~12d,4个物种的MLP mRNA表达水平很低,且在13d出现瞬时增高。其中,MLP mRNA的表达在鹌鹑胚胎发育14d达到高峰,在肉鸡胚胎发育的15d达到高峰。肉杂交禽在13~17d维持相对稳定的高表达水平,并在14,16d达到高峰。而蛋杂交禽在15d达到高峰后出现极显著性下降。上述结果表明,MLP mRNA的表达规律与肌管融合相一致,可能参与到肌管的融合过程,MLP可能在胚胎肌肉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屠宰性状测定方法”对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手段所获得的西丰梅花鹿(♀)与天山马鹿(♂)杂交F1的头2、锯公鹿与母本西丰梅花鹿做了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其主要肉用性状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分别为61.94%、59.05%、60.17%和62.34%;46.93 kg、48.16 kg、25.01 kg和35.45 kg;47.89%、45.86%、42.38%和46.04%。并确定此种杂交组合方式为适宜的肉用鹿杂交组合之一,为我国长白山鹿业的肉用鹿生产和市场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冬杰 《猪业科学》2010,27(5):98-99
无论是在养殖生产还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有效的区分野猪、家猪以及野家杂交猪都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野家杂交猪因其外貌特点和生活习性与野猪非常相似而很难区分.本研究采用PCR-Accll-RFLP和PCR-BspHI-RFLP技术,检测了野猪、民猪、长白猪、野猪(♂)×长白猪(♀)和野猪(♂)×北京黑猪(♀)共计142头个体的MC1R基因型.结果表明,野猪的Accll/BspHI基因型组合BB/AA型为野猪所特有的,其他猪种内均不存在该种基因型组合,此方法可有效的区分野猪与家猪和野家杂交猪.  相似文献   

19.
芒种内F1杂交种的配制及杂种真实性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有142个单株的芒正反交F1后代群体,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HAU116和HAU388两个SSR标记表现为共显性,鉴定出的真杂种个体数分别是121株和138株;而以HAU72、HAU384和HAU517三个标记表现为显性,其中HAU72标记从C0344(♀)×A0420(♂)后代群体中鉴定出54株为真杂种,HAU384和HAU517标记则从A0420(♀)×C0344(♂)后代群体中分别鉴定出48株和47株为真杂种。尽管不同标记的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后代群体中的每一个体均被至少一个标记鉴定为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小尾寒羊纯繁模式下(Ⅰ组)母羊的产羔率最高,小尾寒羊(♀)与陶塞特(♂)杂交为试验模式(Ⅱ组)和陶寒(♀)与特克赛尔(♂)杂交为试验模式(Ⅲ组)下母羊的产羔率依次降低,因此,肉羊商品生产最佳繁殖模式应采用小尾寒羊的二元杂交,其次为三元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