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栗剪枝象甲又名剪枝栗实象、剪枝象鼻虫,危害板栗、茅栗、栎等多种壳斗科植物。成虫咬断嫩果枝.造成大量栗苞脱落,严重受害区可减产50%-80%。幼虫在坚果内取食危害。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5~8.2毫米.宽3.2~3.8毫米,体蓝黑色,有光泽,密被银灰色绒毛,并疏生黑色长毛。头管稍弯曲,与鞘翅长度相等。触角11节,雄虫触角着生于头管端部1/3处,雌虫触角着生于头管1/2处。  相似文献   

2.
栗实象鼻虫又称栗实象,鞘翅目象甲科,是为害栗实最严重的害虫,近年来在太行板栗产区发生严重。近年来,太行山区每年约有8%的栗实被害,严重地区可达30%以上,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并引起贮藏期板栗发霉腐烂。  相似文献   

3.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以幼虫蛀食果实,是秦巴山区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据对秦巴山区栗产区调查,栗实象鼻虫的发生与为害十分普遍,一般板栗园的危害率为25%~40%,有的高达70%以上。由于防治方法不当,大部分板栗园虫口密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生长史观察和防治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栗实象鼻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北方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60%以上。以幼虫蛀食果实,被害栗实充满虫粪,不堪食用,失去发芽能力,且易霉烂,不便贮藏,严重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给种植板栗的农户造成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初步掌握了栗实象鼻虫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栗实象鼻虫(CurculiodridiFairmaire)又名栗实象甲、栗实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在丹东地区危害较重,果实被害率为5%~10%。其成虫取食板栗新梢和嫩叶;幼虫食害栗实,使被害栗实内布满虫道和虫粪,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为了搞好该虫的...  相似文献   

6.
板栗是河北燕山山区的主要干果树种 ,近些年来 ,外贸出口已成为板栗的主要销售渠道。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发展 ,燕山板栗作为我国干果出口的名牌产品 ,发展潜力将越来越大。但病虫的为害 ,却一直是板栗生产发展的障碍 ,对板栗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所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是目前板栗生产的重要任务。常见的主要病虫害有栗瘤蜂、栗剪枝象甲、栗实蛾、栗红蜘蛛、栗透翅蛾、栗仁斑点病、栗干枯病等 ,其防治措施分别介绍如下。1 栗瘤蜂1 1 为害症状 为害栗树新梢 ,当春季寄主芽萌发时 ,被害芽逐渐膨大形成虫瘿 ,对栗树开花发叶有严…  相似文献   

7.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蛀食果实,被害栗果内充满虫粪,既不堪食用,也不能作种子,严重威胁板栗生产。1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体长6.5~9mm。头管细长,是体长的0.8倍。雌虫头管长于雄虫。前胸背板密布黑  相似文献   

8.
日本栗嫁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从 1994年开始引种日本栗 ,然而 ,日本栗在中国南方板栗砧木上嫁接成活率极低 ,不到2 0 %。东源县 1995年用中国南方板栗作砧木嫁接4万株日本栗 ,出圃不足 0 5万株 ,成苗率 12 %左右。阳山县 1996年用中国南方板栗作砧木嫁接了6 0 0 0株日本栗 ,仅出圃 10 0多株 ,成苗率不到 2 %。本试验就如何提高日本栗嫁接成活率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   1997— 1998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进行试验。日本栗为银寄、国见、筑波、紫峰和丹泽等5个品种。砧木为河源油栗、江西板栗、湖北板栗和丹东栗。试验就砧木、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接…  相似文献   

9.
1 发展现状   1.1 资源现状   丹东板栗资源和产量均居辽宁省首位,分别占全国的第3位和第6位,是辽宁省唯一适合发展板栗的区域.全市现有板栗10万hm2,8000多万株,年产量4万t,产值3.5亿元.品种有丹东栗、中国栗、日本栗、朝鲜栗及其他少数来源不明的种类,其中丹东栗约占60%以上,日本栗和朝鲜栗约占30%左右,其他种类约占10%.宽甸、凤城、东港及振安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栗绛蚧(Kermes roboris Fourcroy)是我省板栗的4大害虫(剪枝象鼻虫、金龟子、栗瘿蜂、栗绛蚧)之一,该虫是一种间歇性暴发害虫,严重发生时单个1~2年生枝条上若虫多达数百头,导致板栗轻则减产,重则绝收,甚至栗树死亡。普遍认为栗绛蚧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1-4],为了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我们于1997—2004年分别在安徽省舒城县、广德县、合肥市开展栗绛蚧生殖方式与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栗绛蚧存在孤雌生殖方式,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1试验方法1.1枝条隔离雄虫试验1997年2月5日在舒城县城冲乡潭岭村选择1株有栗绛蚧的栗树,分别在东、西、南、北…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危害河南省板栗的主要害虫有 26种,主要病害有5种,其中对板栗危害最大的病虫是板栗干枯病、栗实象鼻虫、剪枝象鼻虫等,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 栗实象鼻虫1.1 生活习性栗实象鼻虫在河南 2 a(年)完成 1 代。成虫7月出土产卵,9月幼虫孵化,10 月、11 月幼虫脱果,然后入土越冬,次年继续滞育土中,第3年6月化蛹。成虫羽化后并不立即出土,仍在土室内不食不动,经 10~15 d(天)出土。在河南南部,成虫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出土,出土盛期集中在 8 月上旬。孵化期 9 月初至 10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后,沿内果皮取食子叶,虫道内充满灰白…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县为害板栗的主要害虫有11种之多,其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害虫有剪枝象鼻虫(Rhynchies sp.)、栗皮夜蛾(Characamaruficrra Hmpsa)和雪片象(Niphades sp.)等,一般可使板栗减产50%左右,深山区可达80%以上,有的栗园甚至绝收;影响板栗质量的主要害虫是栗实象鼻虫(Curculiodavid Fairmaire)危害率一般在30%左右,严重的深山区栗园可达92.2%。板栗由于连年虫害严重,不仅影响栗农收入和外贸出口,而且挫伤了栗农植栗的积极性。我们鉴于化学农药防治,有污染环境、积累残毒和杀灭天敌的副作用,所以在认真总结教训的基础上,1979年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试验园设置三处,共1125株,经1979年7月13日  相似文献   

13.
栗实象鼻虫(Gurculiodavidi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又名栗实象甲、栗蛆,是湘中板栗果实最严重的害虫,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并引起霉烂,不便贮运,对栗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笔者经多年观察与研究,对栗实象甲的发生与防治有以下见解,供大家参考。1 形态特征成虫 长圆形,黑褐色,被有白色鳞片,头管细长,前端向下弯曲,头部与前胸交接处有一块白色鳞片斑,体长7~9mm。成虫在交尾产卵前有补充营养的习性,出土后不久即昼夜取食栗果。成虫能飞善爬,多在树冠上活动,且有假死性,生产上可利用这一习性于早晨…  相似文献   

14.
枣庄市林业局杨传选高级工程师审阅全文.山亭区北庄乡,半湖乡政府大力支持,王立四、任思学、左德才、 张延军等同志参加课题工作,特此致谢 栗瘤蜂又名栗瘤蜂是严重影响板栗结实的主要害虫。常给板栗生产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失。由于栗瘤蜂的发育进度不整齐,成虫发生期贯穿6、7两个整月,防治适期不易掌握,使用常规叶面喷雾的方法,防治效果极不稳定、导致了各地栗瘤蜂的化防成效一直不高。为此,自1988年始,我们在搞清栗瘤蜂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树干基部打孔注射内吸剂防治栗瘤蜂初出蛰幼虫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防治试验地概况 …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区栗疫病菌致病力的研究王新花万光生孟宪鹏潘若良陶娟贾曦(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林场271000)(山东农大植保系94级)从山东省主要板栗产区的郯城、莒南、日照、海阳、莱阳及泰山的40年生以上的老实生栗树上分别采取带栗疫病斑的枝段(6cm左右),进行各...  相似文献   

16.
板栗栗实象甲的发生与防治栗实象甲又名板栗象鼻虫,该虫在宜昌板栗产区为害较重,受害严重时虫果率达80%。以幼虫在栗实内取食种仁,内部充满虫粪,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果实早期被害往往引起落果。成虫食害嫩叶及芽,但为害不显著。1994~1995年笔者...  相似文献   

17.
涂淑萍  邱富兴 《园艺学报》2007,34(3):760-762
金坪矮垂栗是从普通实生板栗中选出的变异类型, 其自交后代出现直立和垂枝性状的分离近似3∶1, 直立性与垂枝性呈显、隐性基因关系。金坪矮垂栗自然授粉有性后代矮化性仍有保存, 可利用其作为栗的矮化育种材料。嫁接结果表明, 以金坪矮垂栗实生苗为砧嫁接良种板栗, 可实现板栗的矮化密植与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石淑英(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农业局)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su)又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是影响板栗生长、结实的主要害虫。近几年,该虫在我国各板栗产区发生普遍,为害十分严重。本...  相似文献   

19.
向国刚 《落叶果树》1992,24(4):47-47
湖北省巴东县现有成片的野生栗林 10. 05万亩,主要树种除有板栗、锥栗外,还有栓皮栎、盐肤木、杜鹃、马桑等杂林灌木丛生,地表有4.5cm以上的枯枝落叶层,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为改造利用这一资源,1987年~1990年我们在马眠塘乡白岩子村建立了改换良种园60亩。 一、改接方法 首先清除杂林和灌木树种,保留板栗为主,板栗不足处保留锥栗,再按照每亩保存77~97株进行伐密补稀,3月中下~4月中下旬进行高砧嫁接,贴木高度在50cm。以下,品种为从湖北罗田县引进的中迟栗和山东果树所引进的金丰、海丰、石丰,采用插皮嫁接法,切口插接穗2~5个。嫁接当年…  相似文献   

20.
栗瘿蜂发生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瘿蜂是严重影响板栗结实的主要害虫。由于具有生活隐蔽,发生期难以掌握的特点,是造成多年来各地栗瘿蜂人工防治成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自1988年起在系统了解栗瘿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发生期的预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运用于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材料和方法 地点在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和泰山林场,共选择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虫口密度的板栗纯林标准地7块,树龄25~35年生,生长良好。自萌芽后3日起,3天一次随机采取新瘿50个以上,室内剖查栗瘿蜂发育进度,直至成虫出孔止。测量出板栗芽长、雄花序长、雌花(栗棚)直径,计算雄花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