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是目前烧伤治疗和护理的难点之一。我科运用护理程序对 1例糖尿病人合并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 ,收到了预期效果。1 病历简介患者 ( 型糖尿病 ) ,男 ,5 6岁 ,1999年 10月 30日下午 5时许 ,因全身热导油烫伤 ,面积达 92 % (其中深 度占 2 4 % , 度占 6 8% ) ,收入本病区住院治疗。入院时病人全身除下腹部及右大腿外侧共约 8%为正常皮肤外 ,其余均为创面 ,且部分坏死表皮已经脱落 ,基底红白相间及苍白。入院后立即组织抢救 ,进行上翻身床、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外涂 2 0 %SD- Ag糊剂与…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99年2月份开始,应用悬式气浮治疗床治疗严重烧伤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7个月。烧伤原因:炮竹烧伤3例,酒精烧伤3例,高温水泥灼伤1例,开水、热汤烫伤13例。烧伤面积:最大97%,最小20%。其中儿童组(年龄为7个月~9岁)15例,烧伤面积20~29%的6例,烧伤面积30~70%的9例;成人组(年龄为16~47岁)5例,烧伤面积50%的1例,烧伤面积85~97%的4例。烧伤程度:儿童组以深度为主,部分病例有少量浅度;成人组除2例为深度为主外,其余3例大部分为度烧伤。入院前…  相似文献   

3.
烧伤患者采用浸浴疗法,不仅有利于烧伤创面的清洁和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感少细菌与毒素的含量、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促使一些顽固的小创面愈合,且可减轻病人在更换敷料时所引起的疼痛。特别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晚期残余的小创面时效果更佳。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管床制护理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9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管床制护理。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1a回院复诊时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1a的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高(P〈0.01或0.05)。结论实施管床制护理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玉米深床常温通风干燥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下,在试验台上对玉米深床干燥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不同温度、不同干燥床深下玉米的干燥速率变化特性。结果发现,温度和床深对干燥速率均有较大影响:风温越大,干燥速率越快;干燥床深越大,干燥速率越慢。用Page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适合于玉米深床低温通风干燥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苯扎氯铵溶液对烧伤创面的抑菌作用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0 名成年住院烧伤患者,按自身对照分别使用苯扎氯铵和碘伏溶液换药,在第 1、第7天换药前行细菌培养观察长期抑菌作用;10例在消毒后 3min 再次行细菌培养,观察其即时消毒效果;第7天观察创面愈合率。结果 苯扎氯铵组和碘伏组的长期、即时抑菌作用基本类似,用药第7天创面愈合率苯扎氯铵组高于碘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苯扎氯铵溶液用于烧伤创面的抑菌作用与碘伏类似,并且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大面深度烧伤并吸入性损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Ⅱ度创面2周内上皮化情况。结果观察组Ⅱ度创面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5.948,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与肺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气管切开手术的患者有1例气道粘膜出现瘢痕,对照组则为4例;气管粘膜愈合时间和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大面积Ⅱ度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肢体固定架在小儿肢体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小儿烧伤病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小儿烧伤肢体固定架,对照组使用软枕抬高患肢,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烧伤创面感染率、烧伤创面平均愈合天数与瘢痕形成率。结果:实验组病人烧伤创面感染率、烧伤创面平均愈合天数与瘢痕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烧伤肢体固定架有利于小儿肢体烧伤创面的愈合,明显减少创面感染及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9.
韩学俭 《农友》2001,(10):11-11
一、床土配方。育苗床土的配方很多,现介绍几种:①用无病的大田土,按40%~50%的比例搀入腐熟的有机肥,每立方米床土混入过磷酸钙1公斤、草木灰5~10公斤。②大田土、细炉渣及腐熟马粪各1/3配制,③炭化稻壳、园土和有机肥各1/3混合:用园土和草炭对半配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两种用法在烧伤创面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以头面颈部烧伤Ⅱ度至浅Ⅲ度创面为主的中小面积烧伤患者275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7例,按传统方法用湿润烧伤膏涂创面每4~6h换药1次;B组128例,采用湿润烧伤膏纱布覆盖创面,每12h换药1次.结果 A组患者创面换药时疼痛程度与B相当,两组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四川稻谷平床干燥特性,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农场的FGX型平床干燥机,根据当地实际生产条件,进行了4次稻谷深层干燥试验。研究稻谷平床干燥的特性,并拟合出了高湿稻谷平床干燥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微粒皮移植在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自体微粒皮加异体皮或异种皮修复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48例。结果:48例大面积Ⅲ度烧伤患者中46例存活,除1例因坏死组织未彻底切除致微粒皮成活率差外.余45例微粒皮成活及覆盖创面比均在95%以上。随访1.5~2a,愈合的创面平整、光滑、瘢痕增生较轻、有弹性。结论:自体微粒皮移植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切痂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 993~ 1 998年对面部深度烧伤采用肉芽创面整张中厚皮分区移植法进行一期整形手术修复 ,共治疗 1 1例 ,对防治面部疤痕增生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 39岁 ,烧伤面积 2 %~ 75%。烧伤原因 :各种火焰烧伤 9例 ,硫酸烧伤、热液烫伤各 1例。面部创面均为 度。1 .2 方法创面早期用 0 .0 3%碘伏清洗 ,暴露灯烤 ,待伤后 2~ 3周焦痂分离时 ,采用药物脱痂或手术时剥痂。手术时间为伤后 (1 9.2± 5.4) d。术中刮除增生水肿肉芽组织 ,使创基平整 ,彻底止血后用 3%双氧水、生理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烧伤且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共有105例,其中65例患者皮肤创面发生感染,占医院感染率的61.91%,10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占9.52%,12例患者发生深静脉置管感染,占11.43%.此外,患者还发生了泌尿道、胃肠道等其它感染.结论 加强对医院疾病区的环境管理,保持卫生,正确处理患者创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注重患者饮食营养,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控制烧伤面的大范围感染.  相似文献   

15.
在探讨稻谷干燥均匀度性质及定义新的干燥均匀度指标基础上,利用深床干燥试验台进行稻谷干燥单因素试验和干燥筒排料口贯口处有无挡板的结构验证试验,分析了试验因素对干燥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和干燥过程中同层不同位置稻谷的干燥均匀特性,得出同层稻谷干燥的普遍规律.即距横截面圆心1/6R的测点1和距横截面圆心1/3R的测点3处稻谷分别以最高频数最先和最后达到安全储存水分,验证干燥筒贯口处结构对稻谷干燥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和谷层厚度与干燥均匀度的回归方程,分析各因素对干燥均匀度的影响,利用贡献率法确定因素的主次关系为热风温度>表现风速>谷层厚度.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为提高稻谷干燥的均匀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掌子凯  徐燕 《农家致富》2014,(16):36-37
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在35℃以上,因此,猪舍结构应适合我国南方的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猪的猪舍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也可以用温室大棚。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一、大棚发酵床猪舍采用普通标准塑料大棚加热镀锌工艺制作的钢管作为塑料大棚支架。屋顶在塑料薄膜上再覆盖双层黑色遮阳网。我国南方地区可根据发酵床养猪需通风采光的特点,把塑料大棚技术和养猪结合起来,猪舍的投入成本可大幅下降(表1)。1.塑料大棚支架采用较普通标准塑料大棚加高30厘米,壁厚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胶原蛋白海绵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烧伤面积小于15%TBSA的深Ⅱ度烧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负压吸引组(V组)、胶原蛋白海绵组(CS组)和负压吸引联合胶原蛋白组(V-CS组)。C组创面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生理盐水清洗、碘伏消毒、凡士林纱布包扎)。V组创面采用负压吸引治疗,第1疗程安置负压吸引7d,负压值约-120mmHg,如创面未愈合,采取常规换药1次,隔3天后重复上述治疗。CS组采用胶原蛋白海绵换药治疗,每3天更换一次胶原蛋白。V-CS组采用负压吸引联合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将胶原蛋白海绵置于创面,同时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观察各组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第1、4、7、14、21天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同时相创面的愈合面积比率差异。结果:从治疗后第7天始,V、CS组及V-CS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病例均低于对照组,且第10、14天时V-CS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最低,V、CS组及V-CS组第10、14、21天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0、14、21天,V-CS组的创面愈合比率均大于C、V组及C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期,V组与CS组创面愈比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和合胶原蛋白海绵都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手段,两种方法同时结合使用时,减少创面细菌阳性和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带蒂轴型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采用6种不同类型带蒂轴型皮瓣修复18例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0 cm×2.5 cm~9.0 cm×16.0 cm,创基血运差。结果术后15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部分坏死,I期愈合率83.3%。所有患者均获随访0.5~2 a,踝关节活动和足行走负重功能良好。结论带蒂轴型皮瓣术后成活率高,能满足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择在床苗木的最佳越冬方法,经2006—2008年3a的试验,对樟子松1、2年生在床苗木采用防寒墙防寒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全床覆盖防寒十方法降低成本56.7%,损失株数降低94.6%左右;对3、4年生的樟子松苗木采用防风障子防寒,与全床覆盖防寒十相比,降低成本69.7%,损火株数降低78.6%左右,并能为春季育苗生产作业赢得3—5d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在床苗木的最佳越冬方法,经2010~2012年的试验,对樟子松1、2年生在床苗木采用防寒墙防寒效果显著,比常规的全床覆盖防寒土方法降低成本56.7%,损失株数降低94.6%左右;对3、4年生的樟子松苗木采用防风障子防寒,与全床覆盖防寒土相比,降低成本69.7%,损失株数降低78.6%左右,并能为春季育苗生产作业嬴得3~5 d的有利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