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银罗村位于泸州市近郊天仙洞风景区,永宁河和321国道纵贯全村,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715个农业户,农业人口2513人.1989年以前的银罗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养殖猪牛为主业,属于传统的农业村.1989年,当银罗村被批准建立四川省首批枇杷基地时,村里一批积极分子欣喜若狂.从此,村里总有一批"活跃分子"穿梭在田间地头,从爆破改土、拉线定点、定植建园到生产管理整个过程都有他们熟悉的身影.1993年开始,银罗村枇杷逐渐投产后,他们更是喜上眉梢,实实在在的看到了种植枇杷致富的希望.自此以后,银罗村掀起了一股发展枇杷的热潮,从1993年的33.3公顷,一跃发展到2005年的166.7公顷,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全球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花卉业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十五期末,中国花卉生产面积达到63.6万公顷,年均增长21.85%,销售额增加到430.6亿元,年均增长29.14%,花卉成为富民产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花卉业不仅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途径,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花卉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意义重大。作为花卉经济增长的要素,花卉业科技发展方向就是要素之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需求成为城乡居民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确保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成为当前我市蔬菜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也是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按照“积极稳妥”发展地产果业的方针,黑龙江省积极实施果树基地县建设和“以果治荒”工程.全省果树生产得到了稳步发展.近几年果树面积始终稳定在9.67万hm^2以上.水果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漳州市水果产业发展成绩斐然,不仅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而且生产的瑁溪蜜柚、枇杷、荔枝、龙眼、香蕉、杨梅、青梅、杨桃等优质水果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当前和以后一定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促进生产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     
《蔬菜》2006,(5)
为使广大的读者朋友对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和相关措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农业信息”栏目将于近几期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刊登相关知识和政策措施,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好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20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增”目标“三增”目标是指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国家将从哪些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将…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苏州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枇杷、杨梅等水果更具地方特色,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日益成为苏州市高效农业发展的首选产业之一。近年来,苏州市水果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按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安全效益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枇杷是莆田市城厢区的重要产业。枇杷产业的健康发展 ,既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 ,又推动金融、运输、包装、保鲜、加工、中介、市场、营销、科研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枇杷产业经营中 ,一些果农无法解决的产前、产中、产后的问题 ,需要政府和社会去组织协调、引导服务、排忧解难。因此 ,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枇杷生产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条件。1 建立完善的服务组织加强枇杷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在于区、镇二级。镇 (办 )是面对果业、果区、果农的最基层一级政府 ,应成立“枇杷协会” ,由镇 (办 )农技站、科协、企业管理站、工商…  相似文献   

10.
齐波 《长江蔬菜》2009,(11):52-54
安徽省高山蔬菜产业按照“发展规模、调整结构、打造品牌、发展加工、提高效益、保护生态”的发展思路,经历了近2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发展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补充了淡季蔬菜市场,丰富了城市“菜篮子”供应,在致富山区一方百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带动亿万农民快速跨入富甲行列,已成为广大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重任。在《中国果菜》组织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活动中,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山西大寨书记郭风莲、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荣获“中国果菜产业特等功臣”奖。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汉中市柑桔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及蓬勃发展的产业化发展过程,实现了规模扩张、技术革新、品种调优、产后处理等五大突破,柑桔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势支柱产业。展望未来,汉中市柑桔产业已经规划出“大产业、大效益”发展蓝图,汉中柑桔产业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常太镇枇杷种植户进行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提升枇杷档次,推动优质枇杷产业发展,加快实现枇杷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近日,福建省莆田市常太镇举办了2008年度枇杷“果王”擂如赛,由全镇28个村推选的种果能手各携佳果前来“打擂”争“王”。  相似文献   

14.
河南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河南省现代农业中一个新兴的特色富农产业,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首选项目。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施,食用菌在大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更加凸显。笔者酷爱食用菌产业,现就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谈些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与业内专家、学者以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15.
烟台市牟平区科学技术局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人才、资金、信息等优势,促进生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摘快报     
标题新闻★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培育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召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杜青林部长指出:龙头企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力量★无锡农业成“智业”:农业功能呈现多样性,丰厚回报吸引众多工商资本,“职业农民”群体日渐扩大★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在河北调研强调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发挥信息化作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在解决问题中发展:近年来,合作社…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问题,其中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之症结,农民增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当前,面临世界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农业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农民增收问题解决迫在眉睫,有效破解此问题对于拉动国民经济继续发展,促进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稳定渡过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贺州市八步区在发展香菇生产中,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香菇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优势农业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宁海县枇杷生产发展迅速 ,已初步形成了以宁海南部一市镇为核心的区域化生产格局 ,“宁海白”枇杷因品质突出广受好评。今后几年 ,宁海县枇杷产业将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 ,狠抓基地建设 ,主攻品质 ,力创品牌 ,走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之路。1 枇杷生产现状1 1 我国生产现状 枇杷原产我国 ,是我国南方特产水果之一 ,其花和幼果不抗寒 ,年均温要求 15℃以上 ,冬季最低温不低于 - 5℃ ,年降雨量 10 0 0mm以上。世界各地栽培仍不广泛。果实在 5~ 6月间成熟 ,正值北半球各国水果淡季 ,发展前景看好。据刘权等调查统计 ,1990年我国枇杷…  相似文献   

20.
贺州八步区香菇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州市八步区在发展香菇生产中,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香菇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优势农业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使之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