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667m2,25%吡蚜酮悬浮剂24g/667m2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93.18%、94.00%,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每667m2用20%噻虫胺·醚菊酯悬浮剂30g,25%吡蚜酮悬浮剂24g于稻飞虱若虫发生高峰期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36%噻虫啉WG及其复配药剂对稻飞虱防治效果,本文比较了36%噻虫啉WG、36%噻虫啉WG +65%噻嗪酮WP、25%吡蚜酮SC共3种药剂5个处理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6%噻虫啉WG +65%噻嗪酮WP混合使用速效性、持效期、防效与25%吡蚜酮相当,极显著优于36%噻虫啉WG单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0%噻虫胺SC 40 ml/667 m~2、50%吡蚜酮WP 16g/667 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20%呋虫胺SG 20g/667m~2、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于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1次,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5种药剂中防效最好的是75%吡蚜·呋虫胺WG 10g/667m~2处理,达88.0%~94.21%;其次是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处理,为83.5%~94.48%;20%噻虫胺SC 40ml/667m~2处理施药后3d、7d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8%和92.43%,与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 m~2处理防效相当,施药后14d的防效较差,仅为87.53%,均差于其他各处理;50%吡蚜酮WP 16g/667 m~2药后3d的防效较差,为84.84%;施药后7d、14d的防效较好,为93.07%和92.13%,与20%呋虫胺SG 20g/667m~2、80%烯啶·吡蚜酮WDG 10g/667m~2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应用上5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性的产生,保持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4.
选取4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药剂对稻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5%吡蚜酮悬浮剂25~30 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8 g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40 g对稻飞虱的防治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3~14 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这3种药剂可作为稻飞虱防治的轮换药剂,而20%异丙威乳油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水稻大田内对五代灰飞虱和六代白背飞虱进行了9个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悬浮剂和烯啶虫胺50%可溶粒剂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较好的持效性,毒死蜱48%乳油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但其持效期只有1~3d。在稻飞虱的若虫盛期,用吡蚜酮25%悬浮剂25g/667m^2,药后21d的防治效果〉85%;烯啶虫胺50%可溶粒剂4g/667m^2,药后21d的防治效果〉75%。  相似文献   

6.
5种药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比较了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噻虫啉48%悬浮剂和噻嗪酮25%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啉48%悬浮剂150g/hm2对稻飞虱的防效最好,且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药后3、7、15d的防效均在80%以上;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150g/hm2的防效次之,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最好,药后15d的防效为88.14%,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120g/hm2也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5d的防效为84.67%;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600g/hm2的防效一般,最高防效为76.66%;噻嗪酮25%悬浮剂450g/hm2防效最差,药后3~15d的防效均在66%以下,极显著低于其它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选用呋虫胺等7种农药单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噻嗪酮40%悬浮剂对靶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药后15d,防效在87.7%以上。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药后7~15d防效理想,在90.9%以上。异丙威20%乳油和敌敌畏90%乳油对靶标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较短。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8种杀虫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松褐天牛成虫期,采用喷雾施药方法,在2019年和2020年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开展了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联苯菊酯·噻虫啉微囊悬浮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50 g/L吡虫啉悬浮剂、20%呋虫胺悬浮剂在药后3、5d的防效均在80.00%以上,药后15 d防效为73.09%~89.47%,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对松树无药害,推荐在松褐天牛羽化始盛期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不同药剂处理水稻种子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的药剂及其配套使用技术,为稻飞虱的省力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胺和氟啶虫胺腈6种药剂分别按照有效药量2、4、6 g/kg进行拌种,测定不同处理对室内及田间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噻虫嗪与复合肥混合施用,验证药肥混施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时长。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以噻虫嗪4 g/kg拌种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控制时长为45 d左右,防治效果为90.6%;田间条件下,机插秧、直播稻以及旱育秧3种种植方式下,仍以噻虫嗪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控制时长分别为65、80、65 d。噻虫嗪与复合肥混合施用,有效药量为240 g/hm^2以上时,药后20 d,防治效果在85%以上,与常规茎叶喷雾防治效果无差异。利用噻虫嗪有效药量4~6 g/kg进行拌种,在稻飞虱发生较轻年份,可有效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在稻飞虱发生较重年份,水稻抽穗前采用噻虫嗪药肥混施,控制稻飞虱的持效期为20 d左右,能有效减少稻飞虱的防治次数,实现稻飞虱的省力化、轻简式防控,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进行了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EC 50 ml/667m2、30%噻虫嗪SC 4g/667m2、50%丙威·噻虫胺WP 24 g/667m2、25%吡蚜酮WP 24 g/667m2、11.5%吡·噻EC 100 ml/667m2施药后1 d,5种药的防效均在84%以上,速效性都较好;药后3~10 d,防效都在94%以上,7 d达到高峰,防效在97%以上;药后15 d,几种药剂的防效均保持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田间韭菜养根期噻虫嗪和噻虫胺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通过喷淋和灌溉施药方式研究了噻虫嗪和噻虫胺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喷淋施药后在田间的移动性以及对韭蛆的防治效果和对韭菜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淋施药比灌溉施药利于药液到达地下靶标位置,且药剂浓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喷淋施药后药剂在韭菜根部土壤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在行间土壤中的浓度;施药后120 d与7 d相比,药剂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下移,在水平方向上随水流方向移动;12 kg(a.i.)/hm2噻虫嗪和3、6 kg(a.i.)/hm2噻虫胺喷淋施药后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且均可维持120 d以上,并对韭菜生长有促进作用。因此,利用噻虫嗪和噻虫胺喷淋施药防治韭菜养根期的韭菜迟眼蕈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和施药方法对韭蛆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使用剂量及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分别采用定点喷淋法、二次灌根法和常规灌根法对呋虫胺、噻虫嗪、虱螨脲、氟铃脲和灭蝇胺5种药剂的4个浓度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相同有效成分用量1.125 kg/hm~2下,第28天的防治效果依次为呋虫胺、噻虫嗪氟铃脲虱螨脲灭蝇胺,保株效果依次为呋虫胺、噻虫嗪、氟铃脲虱螨脲灭蝇胺,呋虫胺、噻虫嗪和氟铃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99.03%和96.8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乳油(3.600 kg/hm~2)的防治效果。与农药残留限定标准比较,所有韭菜样品的农药残留均未超标。另外,比较呋虫胺、噻虫嗪和氟铃脲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韭蛆的防治效果,二次灌根法定点喷淋法常规灌根法。因此,选择呋虫胺、噻虫嗪和氟铃脲的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1.125、0.900和0.900 kg/hm~2,并采用二次灌根法施药对韭蛆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究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片中的累积量与其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防治效果的相关性及残留消解动态,以期为指导其科学用药,降低环境风险提供理论依据。以1%噻虫胺颗粒剂为对照药剂,通过温室黄瓜栽培试验,调查了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通过建立黄瓜叶片和土壤中噻虫胺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方法,测定了不同施药量和黄瓜不同生长时期条件下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在黄瓜叶片中的累积量,并研究了其累积量与防治效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噻虫胺包埋颗粒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效为49%~95%,是对照药剂1%噻虫胺颗粒剂的1.16~2.32倍,且在推荐施药剂量 (有效成分450 g/hm2)下即能达到理想防效;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3~63 d,而对照药剂为35 d,表明其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缓慢;噻虫胺在黄瓜叶片中的累积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累积量与防效均随施药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施药后56 d达到最高值,当施药剂量有效成分分别为450、600和750 g/hm2时,黄瓜上部叶片中噻虫胺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1.9、2.2和2.8 mg/kg,最高防效均为90%;中部叶片中噻虫胺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2.2、2.5和3.0 mg/kg,最高防效分别94%、93%和95%。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兼具速效性与持效性的柑橘木虱防治药剂,选择6%阿维·噻虫嗪微乳剂、30%噻虫胺悬浮剂、34%啶虫脒·毒死蜱乳油、26.9%石英水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21%噻虫嗪悬浮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虫剂中,防治柑橘木虱速效性最好的是21%噻虫嗪悬浮剂,在药后24 h对该虫防效达92.14%;6%阿维·噻虫嗪微乳剂、30%噻虫胺悬浮剂和26.9%石英水在施用后1~5d的防效呈上升趋势,这3种药剂到药后第5天的防治效果在88.81%~94.08%之间;6%阿维·噻虫嗪微乳剂对柑橘木虱的持效性较好,在药后第5天的防效达到94.08%。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解放9型农用飞机喷洒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飞机喷药雾滴分布均匀,穿透性强,水稻上部叶片平均药滴覆盖密度17.9个/cm2,中部叶片平均为13.5个/cm2。药效调查结果表明,飞机喷洒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好,药后1 d虫口减退率达83.06%,药后5 d达92.97%以上,药后7 d为96.0%。综合该结果,飞机施药适用于水稻稻飞虱的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用几种新烟碱杀虫剂进行防治晚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d,10%烯啶虫胺水剂15.0mL/667m~2、21%噻虫嗪悬浮剂17.0mL/667m~2和25%呋虫胺悬浮剂32.0mL/667m~2防效分别为90.46%、87.37%、86.03%,均比对照药剂25%吡蚜酮悬浮剂24.0mL/667m~2的防效85.64%,防效提高0.39~4.82个百分点;药后13d分别为82.68%、80.71%、76.08%,其药效期与25%吡蚜酮悬浮剂差异不显著;均可作为当前防治晚稻褐飞虱药剂或交替使用的药剂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药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g/667m2、吡·噻3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60%可湿性粉剂15g/667m2防治水稻褐飞虱,由试验结果表明,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防效达95%以上,持效期长达20d。其中呋虫胺、烯啶虫胺速效性好,药后3d防效达90%左右,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药剂与目前常用药剂吡蚜酮进行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8.
5种药剂对枸杞棉蚜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陈佳斌  刘秉阳  牛浩  刘畅  何嘉  张蓉 《植物保护》2021,47(3):294-298
为了明确5种药剂对枸杞棉蚜的适宜施药剂量,开展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甲维盐EC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最高,50%噻虫嗪WG毒力最低,24 h LC50分别为2.44 mg/L和1 875.69 mg/L。5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甲维盐>啶虫脒>吡蚜酮>呋虫胺>噻虫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5种药剂不同剂量处理的虫口数量均显著下降,施药后7 d,各处理对枸杞棉蚜防效分别达94.13%~99.84%,且各剂量处理均对枸杞树安全。5种药剂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5%啶虫脒EC 25.0 mg/L以上,30%呋虫胺SC 50.0~100.0 mg/L,50%噻虫嗪WG 100.0~125.0 mg/L,25%吡蚜酮WP 83.3~125.0 mg/L,1%甲维盐EC 5.6~8.3 mg/L。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毒死蜱·噻虫嗪30%水乳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80mL/667m2药后7、14d的总校正防效分别达90.4%和86.1%,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3g/667m2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40%乳油100mL/667m2的防效。该药剂不但防效理想、持效期较长,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北美栎树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在江西省奉新县北美栎树种植地开展了灌根施药试验,参试的40%氧乐果乳油、7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56%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在药后3d对星天牛幼虫的防效均在80%以上,药后30d防效均在9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另外,0.56%氯虫·噻虫胺颗粒剂和7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成虫的杀灭效果也较好,持效期在30 d以上。安全性观察发现,参试的6种药剂均对北美栎树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