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喻荣品 《花木盆景》2003,(9):18-18,4
王宜泉同志系安徽含山县人,他在盆景界名不见经传,是一位新人。但他制作的盆景作品在艺术上有一定特点,清秀、自然,寓艺术美于自然之中,在当地已受到盆景爱好者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现品读他的一组盆景,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盆景界关注新人的作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使盆景界新人辈出,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
高非洲     
《花木盆景》2014,(9):8-8
现任贵州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1974年生,自小便对绘画和工艺技艺情有独钟,1990年前后开始跟随其父学习盆景制作。1994年天津第三届中国盆景展览上其火棘盆景作品荣获银奖;2001年苏州第五届中国盆景展览上其柏树盆景作品荣获银奖;2012年安康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上其盆景作品荣获银奖及铜奖。他从事商品盆景生产及庭院景观设计已经二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新人"。自从业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如何让盆景艺术这一复杂而又极具魅力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3.
谢荣耀 《花卉》2009,(12):41-41
业余从事盆景艺术近30年的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盆景的确是一门享受过程的艺术。因为它的制作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作一盆成功的盆景作品.要历经选材、构思、打胚、种植、栽培、修鲴、造型等一系列程序。  相似文献   

4.
尤建玉,男,1969年12月生,江苏常州人。他上世纪90年代初从做园林绿化开始创业,现已成为民营企业家。多年来他对盆景艺术情有独钟,收集养护了一批优秀盆景资源和盆景佳作。为了弘扬盆景艺术,传承民族传统化,又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开始兴建盆景园地。2004年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相似文献   

5.
《花木盆景》2007,(3):F0002-F0002,1
柯成昆先生祖居风景秀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少年时代即喜爱盆景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盆景创作,善与同行相互切磋技艺,其作品神态自然且注重气势和力度,有许多盆景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获金奖和银奖。  相似文献   

6.
彭建 《花木盆景》2006,(1):16-17
近些年来,走访了一些名家名园,并多次参观全国各种盆景展览,欣慰中国盆景艺术知识普及较快,发展速度迅猛,正以特有的民族个性和风格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欣慰之余,也深感有些作品漠视自然、浅化时代,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缺乏热情,作品表现乏力。即使一些比较贴近自然和社会的作品,也面临模式化的困扰,缺乏新的创作思想和新的表现形式。还有一些作品则停留在桩体“技艺”上,忽视盆景“神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盆景以崇尚自然为基调,创作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体现了对中国艺术传统和创作规律的自觉回归,对传统规则式盆景的否定、超越,并在对其它如台湾、日本等不同盆景艺术的吸收借鉴中逐步走向成熟。崇尚自然的审美倾向在岭南盆景艺术中表现尤为突出,孔泰初与素仁作为岭南最杰  相似文献   

8.
未来果树盆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果树盆景的发展为盆景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普通人而言,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制作者的高超技艺,观看花果也会感到赏心悦目.这本来就和圣哲追求众生愉悦的目标相一致.作为一门微化的艺术,果树盆景的素材来源、品种特性、追求目标都有别于制作技艺已经成熟的树木盆景,如果简单地以为果树盆景就是树木盆景和果树栽培技艺的组合,很有可能顾此失彼,即使制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只能称之为果树盆栽.为凸显果树盆景的优势,当以结果为主体,另辟新径,让造型为结果服务,并尽量赋予它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树石盆景在中国盆景的历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表现,从唐朝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侍女手捧有树有石的盆景,经过历代艺术家创造和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民族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盆景艺术形式。树石盆景最能表现大自然的丰姿神采,突出中国盆景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充分展示自然美,创造艺术美和意境美,体现作品的思想性,传自然之神和作者之神,代表着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钟易 《花木盆景》2003,(12B):18-19
杨作祥先生从事盆景艺术创作已达十六年余,他为人虚心好学,在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的影响、教育、传授下,渐有所得,特别是对树石盆景创作情有独钟,颇有造诣。他的盆景创作思想是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界的树木形态为创作范本,结合创作艺术原理,大胆加以施艺创新,以此来反映其创作的主观意趣和思想情感,从而使其作品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以达到“动势飞扬”、“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国顺先生,生于1958年,安庆市人,现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安庆市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安徽省盆景艺术大师。他生长在皖江文化名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盆景创作与研究上,尤其致力于松、柏盆景创作。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徽派盆景的传统技法,在继承和发扬徽派盆景传统方面有所突破,创作上走出了徽派传统模式。其作品弘扬徽派雅士盆景中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盆景艺术共性中追求自己的创作个性,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相似文献   

12.
包重达作品     
1973年出生于云南马龙县,现定居于昆明,酷爱盆景艺术二十余年。早期利用打工之余奔波于昆明市各花木盆景市场选购桩材,锯截制作后微利销售积累原始资本,2004年加入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2005年开始专业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经营。近十年来,参加过多次云南省盆景展,并有多件作品获奖:枸子悬崖式作品《探海》在第五届省展上荣获金奖,雀梅作品《卧龙游春》、木樨榄作品《古城枯笔》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省展上荣获一银一铜。  相似文献   

13.
徐鹏 《花木盆景》2000,(4):20-21
盆景鉴赏作为盆景艺术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用信息论的语言进行描述。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盆景鉴赏艺术实践的过程,实际上是盆景鉴赏者对盆景作品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作为盆景鉴赏者,了解盆景鉴赏信息系统的构成,认识盆景作品中所包含信息的表现方式及其相互作用,无疑有助于把握盆景作品的艺术本质,使鉴赏实践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花木盆景》2008,(10):1-1
盆展是展示盆景创作成果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化盛宴,也对盆景的创作有示范和导向作用。一般说来,艺术品的展览就是艺术美的展示和艺术创作手法的比拼。但是,盆景艺术不是一般的艺术,盆景作品也不是一般的艺术作品,所以盆展不但要尊重一般艺术品展监的要求,充分展示盆景艺术的美,还要考虑到盆景艺术的特殊性,做到艺术美与健康美、自然美及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把盆景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引导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道路上来。这里所说的健康,就是要尽量避免和减少病态,提倡有生机和活力的美;所谓自然,就是要尽量减少人工制作痕迹,提倡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5.
岭南水岸盆景历来讲究形神兼备,力求在方寸之间尽显诗情画意,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岭南水岸盆景《细水长流》之所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路,在赏叶类树桩朴树(相思)上,大胆采用岭南三大流派的艺术手法,充分利用时空变换,令作品具有雄浑苍劲、古朴自然、飘逸轻盈的艺术特点,具体做法如  相似文献   

16.
郭纹辛作品     
1967年生于云南曲靖,1992年开始从事盆景创作。现为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理事。从接触盆景到喜爱盆景再到痴迷盆景,他深刻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盆景艺术的无穷魅力。在二十余年的盆景之路上,由于身边没有老师教,幸好有《花木盆景》这位无声的老师教导着他,让他受益良多。之后,他经常到盆景发达的省份学习观摩,拜访名家,并积极参加全国盆景展,从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盆景修为。其作品曾在中国盆景展上获得过一银两铜。  相似文献   

17.
盆景艺术的鉴赏与品评,是盆景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盆景作品只有经过了鉴赏与品评,才能产生审美价值,发挥社会功能和在艺术上的定位,并为其将来的提高、再创造提供了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花木盆景》2007,(12):9-15
岭南盆景产生于明清,建国后形成独特风格,是我国传统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 岭南盆景师承画理,融会岭南画派的艺术特点,几经传承,形成了雄伟苍劲、纯朴自然、飘逸挺拔的鲜明风格。截干蓄枝和分段培育是岭南盆景的主要技法,  相似文献   

19.
盆景三思     
卢林 《花木盆景》2008,(8):16-17
一思:传统之精神 中国风情的盆景作品,体现了民间艺术中的创造精神。那众多门派风格的产生与当时大众的乐意接受,其价值远远超过了盆景艺术本身。过去延续下来的优秀风格与技法,成为了现在而言的传统,不论那正统的还是民间的作品最初功能的非艺术性正是人类创造艺术的最初表现,尤以民间作品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千百年来,枫树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诗人们的吟颂。在盆景艺术领域里,槭树科树木亦倍受人们的青睐。焦国英先生的《枫林颂》是在众多的枫树盆景作品中,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盆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