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佳木斯东郊,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2002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5年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2008年建成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2011年建成农业部寒地粳稻冷害科学观测实验站。现有在职职工60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7人,博士3人,硕士30人。主要开展水稻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耕作栽培、品种资源、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及优质水稻原种的生产与开发。共育成水稻品种69个,取得获奖成果101项,发表论文399篇。2011年育成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43.8%,为黑龙江省水稻科研和生产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北方及世界同类稻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正>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佳木斯东郊,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新品种原原种扩繁基地,2002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5年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2008年建成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2011年建成农业部寒地粳稻冷害科学观测实验站。现有在职职工60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7人,博士3人,硕士30人。主要开展水稻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耕作栽培、  相似文献   

3.
《北方水稻》2009,39(1)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佳木斯东部,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原种基地,2002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6年建成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相似文献   

4.
《北方水稻》2008,38(6)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佳木斯东郊,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原种基地,2002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06年建成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2008,(4):F0002-F0002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市,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原种基地,2002年建成国家优质水稻科研基地,2007年建成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佳木斯分中心,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相似文献   

6.
《北方水稻》2008,38(2):F0004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位于佳木斯东郊,始建于1949年,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水稻专业学科较齐全的科研机构。1997年建成国家水稻原种基地,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的89个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在育成品种总数、产量、品质及抗病、抗逆性等方面均有一定提升;黑龙江省水稻选育的遗传基础仍然十分狭窄,配制组合时不可避免的出现重复,审定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今后在黑龙江省的水稻育种工作中应从国内外引进新的优质种质资源,努力挖掘新的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8.
搜集黑龙江省各育种单位育成并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分析比较其脂肪、蛋白质含量现状及育成推广品种化学品质发展变化的概况及趋势,提出了黑龙江省大豆化学品质发展方向以及该省发展优质大豆的措施建议。认为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大豆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应当同时注重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两个方面,但是应当对于高脂肪含量予以更多的关注。由于黑龙江省的生态条件利于大豆脂肪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大豆的高脂肪区,而且国家已经决定将黑龙江省作为高油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固此对于高脂肪优质品种这一育种方向,应当予以更大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黑龙江省以高油大豆为重点的优质大豆基地建设、推进大豆产业化的进程,以大豆产业的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和整个黑龙江省经济的振兴,从9个方面提出提高黑龙江省大豆育成推广品种化学品质的对策:确定明确的育种目标、把含油量作为大豆新品种审定的硬性指标、清理已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按品质类型区域化种植、有偿使用优质品种、重奖优质品种、成立“优质大豆育种攻关协作组”、成立大豆技术指导站、开办“农业订单”保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期间育成的110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水稻品种在育成品种总数、产量、品质及抗病、抗逆性等方面均有一定提升,"十一五"期间水稻育种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1.
自 2 0世纪 60年代末以来 ,日本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水稻育种成就辉煌 ,一方面为水稻生产提供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及与之配套的新型栽培技术 ,实现了稻米自给有余 ;另一方面随着日本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 ,适时调整育种目标 ,在稳产高产的前提下 ,更加注意优质食用稻米品种的选育和非食用稻米品种的开发。 1998年日本水稻种植面积 19 53万hm2 ,单产 6416 3kg/hm2 。在亚洲中、日、韩三国中 ,列韩国之后居第二位。本文拟就日本水稻育种中原始材料的收集与开发 ,基础研究 ,育成品种及世纪末的育种计划等方面进行简介。1 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花培技术研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花培技术即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该技术主要步骤包括,接种材料的确定及低温处理;花药接种及去分化培养;再分化培养及壮苗培养。应用寒地粳稻花培育种先后育成了16个品种,其中龙粳31为全国单年种植面积最大的粳稻品种,并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因此,在今后的寒地水稻育种工作中仍需将花培育种及常规育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信息导读     
《北方水稻》2007,(1):80-80
<正>部分科研院所2006年已完成及获奖成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寒地优质稻米品种示范与推广”省攻关项目“生物技术创新寒地早粳优异种质的应用开发研究”院科技创新项目“寒地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寒地水稻优质高效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抗病优质丰产早熟水稻新品种龙粳13号的选育及推广”获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水稻百年育种史上,水稻育种工作者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培育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基本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1919—1949年期间,培育出了我国第1个大面积推广品种中大帽子头,世界上第1个具有野生稻血缘品种并开创国内水稻杂交育种先河的中山1号,以及推广面积最大的改良品种南特号。1950—1979年期间,培育出了以“绿色革命”为标志的矮脚南特、珍珠矮11、广陆矮4号、桂朝2号等为代表的矮秆耐肥的高产水稻品种。1973年以袁隆平领导的全国水稻杂优利用协作组成功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开始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应用;此期间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8年推广面积达到297.9万hm2。1980年以后,育成了常规稻品种浙辐802、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超级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等。进入21世纪,育成以超级稻品种甬优系列品种、Y两优1号等为代表的高产品种,以中嘉早17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多功能水稻成为我国稻区的主导品种。展望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育具有健康、环保等特性的优质高产多功能品种将成为水稻育种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华航31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常规水稻品种。2011年引入江门市种植,经过两年多点试验示范,华航31号表现出丰产、优质的特性,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适宜在江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该品种在江门地区种植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玉米新品种合玉23(原代号合单505)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玉米育种室育成。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中鉴99-38   高产优质中熟早籼“中鉴99-3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早籼新品种.2000年和2001年参加湖南省区试,表现米质优,中熟,产量较高,抗性较强,是粮食企业基地种植和加价收购早籼优质品种.200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获国家育种攻关后补助,已被农业部推荐为50个全国水稻主导品种之一,该品种已列入国家和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8.
寒地早粳超级稻龙粳31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粳31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和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育成,2011年1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较强。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或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9.
龙粳35系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龙粳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和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育成,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耐冷等特点,201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龙粳35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水稻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7年以来,日本由于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及新型栽培技术的开发,水稻产量获得突飞猛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稻米的消费量减少,出现稻米过剩。因此,稻米的育种目标转向稳产、高产、优质。多年来,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地方育种试验场以及民间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其高产水稻品种的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优质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一、品种种植面积动向及其问题1956年有成的越光品种,自1979年种植面积达顶峰以来.已经有ZO余年连续保持首位,最近已占粳稻品种种植面积的1/3,日本育种家以越光为亲本材料,育成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