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石稻虾米"是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中,种植的水稻收获脱粒干燥后加工成的优质稻米,是湖北省黄石市正在打造的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稻米。稻虾共作属于一种高效种养结合模式,即在稻田中种植一季水稻并养殖两季小龙  相似文献   

2.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将传统的水稻种植与水产(畜禽)养殖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模式,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增收途径主要来源于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的收入。沈高镇河横汉土家庭农场稻田养鸭、鱼、虾种养结合示范应用,稻田养鸭、养鱼、养龙虾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61.7%、215.2%、255.5%,经济效益显著,据此提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与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探索适宜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对"蚯蚓、发酵床、沼气池"三个关键环节将种养有机结合生态循环模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技术开发对策。一、种养生态循环发展对策1.种植—养殖—蚯蚓—种植模  相似文献   

4.
马群  熊婷  陈兴汉  林青山 《耕作与栽培》2023,(1):151-152+154
近年来,在广东地区推广的“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可显著提高种粮效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发展该种模式的重要性及优势,从品种选择、大田准备、投放时间、综合种养管理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该项模式的技术要点,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对策展开了讨论,以期为该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兰 《种子科技》2024,(5):51-54
稻田综合种养是以水稻种植为基础,并与水产养殖结合形成的一种复合型生态模式,可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稻谷和水产品,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稻田综合种养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稳粮增收实现一举多赢,既破解了国家稳粮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又解决了养殖业发展空间的问题,已发展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模式。2020年洪泽区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9.5万hm2,约占洪泽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的75%,占洪泽区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8%。基于此,分析洪泽区稻虾不同种养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杰  李妍  季美娣  张娜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0):160-164
水稻+龙虾是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典型模式,在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提高稻田复合收益上作用明显。结合生产调研和查阅文献,分析了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阐述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根据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提出了稻田全程养殖龙虾、5—6月捕捞一季的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稻田选择、田间工程、苗种放养前准备工作、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成虾捕捞、水稻栽培管理、水稻收后田间管护等绿色高效技术规范,以期为发展水稻+龙虾综合种养模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较快,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政府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调查发现,目前江苏稻渔综合种养以稻虾为主,与单纯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文章结合江苏省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稻鱼多熟种植是耕作制度的改革方向.发展稻田养鱼多熟种植既是抓"米袋子”也是抓"菜篮子”,又是农民的"钱夹子”.他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该试验以一年稻鱼多熟种植为准,评价各熟制的综合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稻鱼多熟4种种植的10个指标集为一本进行综合评判.为稻鱼多熟种植的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瑞芳 《种子世界》2022,(5):0090-0092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生物之间资源互补的原理,采用稻渔共生、稻渔轮作的方式,充分发挥水稻和淡水生物的资源优势,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提高面积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各地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 3800 万亩,水产品超过 325 万吨。本文首先分析了唐山曹妃甸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现状,并根据现状,从完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基础设施,建立多元化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经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及加强地方品牌建设,加快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荷藕池塘中富含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生物资源,可作为黄颡鱼的天然饵料;藕叶的遮阴挡光作用,满足了黄颡鱼喜欢在弱光下摄食生长的需求;黄颡鱼的粪便、残饵可作为荷藕的肥料,其在塘底层的活动松动了底泥,又可为荷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藕塘内套养黄颡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藕鱼共生、生态高效"的种养效果,是当前  相似文献   

11.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均在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蚌埠市位于淮河两岸,全市稻田种植面积170万亩,2018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5万亩。2018年下半年,市政府出台了《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实施方案》,通过政策资金支持,计划用三年时间,全市稻渔种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根据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看,稻虾种养因养殖效益高且养殖周期短,为稻渔种养主要模式,约占总养殖面积的八成以上。黑鱼在蚌埠地区养殖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怀远县白莲坡镇(原找郢乡)养殖较集中,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邵阳县岩口铺镇大塘村村民王方云利用150多亩流转土地种植苗木,同时在林间养鸡、种菜,在林外建鱼塘,走出了一条"苗木+鸡+鱼+菜"的立体种养生态循环发展之路,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10月,王方云在承包的土地上投资二十多万元,引进了银杏树、桂花树、香椿树等6种树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桃种植品种单一、果实采摘期短、沟渠占地多等瓶颈问题,开展了桃、鳖立体种养的生产性试验,构建了桃、鳖立体种养系统,试验面积为3.33 hm2,种植区与养殖区面积比为9:1。结果显示:桃、鳖立体种养模式中养殖水体的TAN、NO2--N和NO3--N等水质指标比较稳定且保持在较理想范围内,COD、TSS、TN及TP等水质指标均较优、符合淡水养殖排放标准,酸碱度保持在pH 8.2~9.5之间,呈弱碱性。桃的单位产量为15 t/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2%~19.8%;鳖的养殖成活率为88.83%,养殖区单位产量为1.29 t/hm2,种养系统单位产量为129 kg/hm2,实现增收1.79万~2.3万元/hm2。研究表明,桃、鳖立体种养模式的水质指标状况较优、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是一种具有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高效生态、产品优质等优势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稻渔综合种养可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变为复合经营,从平面生产转变为立体生产,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为进一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综述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发展概况,阐明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增产增效作用及与之配套的稻田工程技术、安全植保技术、安全施肥技术、鱼病防治技术、水质管理技术的实施过程,指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展望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经多年反复试验研究,初步探索出一种鱼、虾、蟹、藕同池混合种养的生态种养高效模式,现简介如下,供农民朋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丰富市场供应,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稳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在武夷山稻花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展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华圆田螺稻田生态种养殖比对试验和成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周期139天,“稻+鲫+螺”模式总产量达9937.5 kg/hm2,比“稻+鲫”模式高出7.72%,比“稻+螺”模式低7.67%,总利润分别比“稻+鲫”和“稻+螺”模式高出25.83%和77.91%;其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明显高于“稻+螺”模式。“稻+鲫+螺”生态种养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成效,但还需要优化水产动物放养的协同比例和管理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稻田多品种混养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稻虾连作是根据淡水小龙虾适合于稻田生长的特点,在稻田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淡水小龙虾,以提高稻田生产效益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稻虾连作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施农药、节省劳力,并使水稻单产增加10%左右,是长江流域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在应用稻虾连作种养模式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提高种植土地利用率,国内利用稻田养鳖或养鱼的报道不少,但利用稻田做多品种高效养殖的综合高效模式,一直只局限于面积较大的江南平原稻区,而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稻区成熟经验极少,为了探索不同类型山区稻鳖鱼高效种养新模式,2016年我们在浙江省云和县稻区进行了稻鳖鱼高效种养新模式试验,旨在为同样条件的山区稻田提高种养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鳖和太阳鱼都是高价值的食用水产品,茭白是低脂肪的健康食用蔬菜,如何在鳖池中养殖太阳鱼、种植茭鱼,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种养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在养鳖池塘里套养鱼和再按比例间作不同面积茭白的对比试验,对该养殖新模式加以研究,以期为条件适合的地方参考选用提供技术依据。一、试验条件与材料1.试验条件试验池塘单池面积1.5亩,池深1.2米,水深1米,泥质池底,水泥护坡,在池塘一头设置晒背台、饲料台、  相似文献   

20.
致读者     
正读者朋友:2015年即将过去,在新的一年里,《科学种养》杂志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竭诚为您服务。为此,特成立《科学种养》杂志读者服务部,以灵活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综合的服务。读者服务部愿为广大读者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服务;种植、养殖产品供求服务;农资产品供求服务;技术转让、咨询、培训服务等。亲爱的读者,您有什么产品需要帮助推广、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