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在水稻无公害生产和有机栽培中推广应用、种养复合、生态环保型农业技术。稻田为役用鸭提供丰富的食物源、生活和栖息的场所,鸭子为水稻起到生物除虫、除草、施肥和中耕作用。稻鸭共作与昼放夜  相似文献   

2.
水稻清洁栽培就是将水稻生产每个环节与控制环境污染相结合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水稻清洁栽培分为无公害稻米栽培、绿色稻米栽培和有机稻米栽培3种。无公害稻米栽培是低级清洁栽培;绿色稻米栽培是中级清洁栽培;有机稻米栽培是高级清洁栽培。我县水稻清洁栽培已推广十余年,稻米的售价提高了2~3倍,稻农收入成倍增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连年规模化稻鸭共养对稻田土壤性状、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连续10年(2010—2019年)大田规模化稻鸭共养和常规水稻高产栽培的2组处理,调查研究了稻田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结构、稻米品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多年稻鸭共养后土壤容重降低5.65%,0~10 cm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71%、14.29%、9.68%和8.34%,提升了稻田土壤肥力;稻鸭共养的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了11.3%、2.9%和3.2%,有利于形成大穗,但有效穗减少使水稻产量降低16.4%;稻鸭田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提高了4.8%和3.6%,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7.5%,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常规田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米品质得到了改善;稻鸭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稻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均符合绿色标准。因此,连年稻鸭共养能够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升稻米品质,但有效穗的减少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二)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云南高原冷浸田稻-鸭共生模式水稻生产效益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模式的水稻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稻作方式的水稻生产效益,以稻-肉鸭共生模式效益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正>稻鸭共栖生态种养能实现共促双盈,稻田中的虫、草等有害生物可为鸭的生长发育提供一部分优质饲粮;鸭粪是水稻的上好有机肥,鸭在稻田中运动与觅食有除草、除虫和中耕等作用,稻田可不用化学或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控的压力也大大减轻,降本增效明显。稻鸭共栖水稻可增产10%~15%,每亩节省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费用50~100元,每亩养鸭能增收200元以上。稻鸭共栖如果没有抓好水稻和鸭良种选用、水稻栽与管、育雏和放养、水稻  相似文献   

6.
秋亚家庭农场在长期的稻鸭米生产经营实践中,以稻鸭共作技术为核心集成应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稻田套播紫云英高效栽培技术、基于稻鸭共作的水稻机插秧技术、稻鸭共作技术、频谱式太阳能杀虫灯技术,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秋亚牌稻鸭米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袁隆平超级稻田推行"稻鸭共生"针对目前稻田不中耕、不除草、不施化肥农药现象和超级杂交水稻各生育期特点,以及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基地从日本引进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稻鸭共生"。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生态效应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稻鸭共作生态技术是将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促进物质循环和改善稻田环境,构建了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物质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农作模式,笔者综述了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的物质积累、壮秆效应、根系活力、病虫草害控制及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稻田甲烷排放及控氮截流的影响,阐述了近年来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实施中投放绿萍、一稻两鸭、零日龄放鸭、沼稻鸭循环及防虫网全程覆盖等成功实践的种养模式,指出了稻鸭共作生态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稻鸭共作农作系统的技术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控制杂草稻传播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是一种在水稻田不断滋生、蔓延并且为害水稻生产的具有杂草特性的水稻,与栽培稻争光、水分和养分,抑制了栽培稻的生长发育,是稻田的恶性杂草。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稻区,杂草稻的发生越来越严重,以致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威胁着我国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采用分段处理、常规处理进行不同密度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经对比试验表明,一季中稻种植地区,增大水稻分蘖期放养鸭的密度能有效控制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大发生,稻鸭共育可以替代药剂防治或减少2~3次化学防治(病虫大发生年)和替代人工拣螺或替代使用化学灭螺剂防除福寿螺;稻鸭共育虽对水稻天敌有一定影响,但天敌种群仍高于农药防治田,秋后验收结果表明,稻鸭共育田比常规田稻谷增产6.25%,商品鸭平均稻田纯收入255.60元/667 m2,取得良好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其稻、鸭分段不同密度共育是生态防治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生稻在检验中属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自生稻,又称红米稻,是目前江浙一带栽培水稻田间生长的种皮为红色的杂稻,是当地技术人员对此稻的一种通俗称法。目前自生稻在水稻生产上,特别对直播栽培的水稻生产产生很大的危害和损失,对此,我们就自生稻在检验中属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沭阳地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  蒋勇 《耕作与栽培》2009,(4):64-64,63
水稻直播栽培(简称直播稻)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省去育秧和移栽作业,在本田里直接播上谷种,栽培水稻的技术。与移栽稻相比,具有减轻劳动强度,缓和季节矛盾,省工、省力、省本、省秧田,高产高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静  高亮  朱毅 《作物杂志》2020,36(3):1-6
稻鸭共作是亚洲地区广泛推广应用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降低综合温室效应、生物性抑制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质量、改善水体环境、稳定水稻产量和提高稻米品质等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发展循环农业、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种植模式。本文追溯了稻鸭共作的发展历史,梳理了近年来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效益研究,概述了稻鸭共作的种植新模式,并提出了今后稻鸭共作模式下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稻鸭共作高效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鸭共作技术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推广应用情况,详细阐述了稻鸭共作的生育特点以及对水稻生育动态、产量及病虫草害等方面的影响。并对稻鸭共作的优势进行评价,提出了稻鸭共作的配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杂草稻已发展成为沿江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恶性杂草,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特别是旱直播栽培稻田杂草稻更为严重。如何尽快搞清杂草稻的发生特点,积极探索杂草稻防治方法,并集成配套、行之有效的稻田杂草稻的防控技术并推广应用已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于2010~2017年连续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防控对策等开展了  相似文献   

16.
小麦:原产亚洲西部,我国是世界栽培小麦最早的国家之一。水稻:水稻栽培稻分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亚洲栽培稻原产于包括我国南方的亚洲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田红米杂稻的识别与防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米杂稻群众俗称"野生稻"、"自生稻"或"红米稻"等。近几年来,随着麦套稻、直播稻等轻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红米杂稻的发生蔓延逐年加重,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田块杂稻率高达50%以上。红米杂稻不仅产量低,米质差,而且与正常稻株争光、争肥、争生长空间,严重影响栽培水稻的正常生长,已成为水稻生产一大公害。如何识别和防除红米杂稻,对于实现水稻高产优质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鸭是利用水稻田的特殊环境,在水稻无需治虫除草的前提下,及时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形成鸭稻共育、稻鸭双丰收的生态高效模式。稻田养鸭能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据匡算每亩可增加效益300元以上。为更好地推广稻田养鸭技术,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是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不仅能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还能对稻田土壤起到中耕的作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排出的粪便作为肥料,可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大米,增加生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浙江丽水地区农业存在传统种粮比较效益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围绕农作制度创新,开展菇稻禽农作模式构建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以稻鸭共育为基础、冬闲田栽培黑木耳为重点,研究与示范采用良种、优化基质配方、稻草覆盖和微喷调湿等袋料黑木耳冬闲田露地栽培关键技术,以及废菌棒还田、稻鸭共育技术集成与应用,形成了菇稻鸭复合型生态种养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