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新立  张明科 《种子科技》2002,20(2):121-122
菜薹是一种生育期短、营养价值高、速生、风味佳的名贵蔬菜 ,以炒食为主 ,亦可凉拌。属芸薹属十字花科白菜亚种 ,起源于中国华南一带 ,是我国特产蔬菜。秦薹 1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白菜育种组 1999年育成的杂交种。1 特征特性秦薹 1号为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一代杂交种。薹叶倒卵圆形 ,小而少 ,绿色 ,叶面光滑有光泽。3~ 4片叶抽生主花薹 ,薹高 2 0~ 30 cm开花 ,花薹圆形 ,节间距 5~ 10 cm,薹粗 0 .8~ 1.2 cm。侧薹与主薹同时萌发 ,一级侧薹 4~ 6根 ,二、二级侧薹各 6~ 8根 ,产量以一、二级侧薹为主。出苗至采收 35…  相似文献   

2.
黄花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品种选择黄花菜品种较多,根据采收期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早熟品种一般5月下旬采收,中熟品种6月上旬采收,晚熟品种6月下旬采收。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猛子花、冲里花和白花等。  相似文献   

3.
紫菜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菜薹又名红油菜薹、红菜薹等,属十字花科,在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紫菜薹以柔软的花薹供食,其品质脆嫩、风味别致、营养丰富,是白菜类稀有的特色菜,无论是素炒、荤炒、凉拌、煲汤无不鲜嫩爽口。紫菜薹腋芽萌发力强,可多次采收侧薹,每株可采8~30枝菜薹,产量高,市场供应期自当年11月至翌年3月,正值新春佳节,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4.
以27个糜子品种为材料,对各类型品种的开花习性及其与温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温敏类型糜子品种,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时间差异显著,晚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多(为59d左右),早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少(为33d左右)。早熟与中熟品种不同穗型之间,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天数也表现出差异性。中熟与晚熟品种每穗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多于早熟品种。同一熟期下,早熟密穗品种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大于早熟侧穗,晚熟密穗品种所需天数显著高于晚熟侧穗。不同熟期不同穗型每株花的开放数目表现差异性显著,中熟散穗开放数最高在2300以上,中熟密穗和晚熟侧穗为2000以上,早熟密穗、早熟侧穗、中熟散穗、中熟侧穗和晚熟密穗品种为1700左右,早熟散穗品种的开放数最少(为1400左右)。同时本试验追踪08:30—12:00期间不同熟期穗型品种的温湿度。08:30时始花与12:00时终花温湿度均表现为,早熟品种温湿度均显著低于中熟和晚熟品种,中熟与晚熟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熟期不同穗型之间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菜心(图1),又名菜薹、广东菜、菜花等,是小白菜的一个变种,食用部位为柔嫩花薹,包括薹叶和花序。在湖南省,许多蔬菜基地大规模栽培菜心,产品销往粤港澳地区,经济效益较好。通过选用早、中、晚熟品种,进行不同茬口栽培,可以做到每块地每年栽培5茬以上,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6.
一、采收幼苗高20厘米时可间拔采收。当主蔓或侧蔓长达30厘米左右时,采收嫩梢。温度不高,生长较慢时,每隔10天采收1次,而生长盛期每周采摘1次。在采收初期易发生"跑藤"现象,即蔓徒长纤细、节间长,是因肥水管理不当和采收不及时造成的,而且常发生在主蔓上,应在第一次采收时摘去主蔓,只留基部2~3节,以促进萌发较多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新选育出的芥蓝F1组合‘#25’的应用价值,对该组合及广东生产上使用的5个杂交种和3个常规种的农艺性状及菜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除菜薹的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在产量、植株性状、菜薹性状及菜薹的总糖、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参试的6个F1杂交种比3个常规种表现生长较为整齐一致,菜薹收获期相对集中,其中‘#25’、‘顺宝’和‘芊翠’3个F1杂交种的主侧薹产量居前3位,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绿宝’和‘夏翠’菜薹产量较低,但早熟,薹茎叶比较高,菜薹外观商品性好。经综合比较,F1新组合‘#25’具有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菜薹产量高、商品性及品质较佳等特点,值得在南方芥蓝生产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合四川省成都平原区种植且综合生产效益高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并研发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菜薹-1'(CT-1)、‘菜薹-2'(CT-2)、‘菘蓝油菜1号'(SLYC-1)和‘菘蓝油菜2号'(SLYC-2)4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以‘蓉油18'(RY-18)为对照,研究品种和采摘次数对油菜薹和油菜籽产量、品质及综合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摘薹1次相比,摘薹2次显著降低了菜薹外观品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与不摘薹相比,摘薹显著降低了株高。与不摘薹相比,摘薹1次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菜籽产量,而摘薹2次则显著降低。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籽品质影响不显著。SLYC-2菜薹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综合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SLYC-2的菜薹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最高,适合在四川省平原区种植。摘薹1次是保证油蔬两用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生产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
油菜从初花到终花所经历的时间称开花结角期,时间大约25—40天,一般早熟品种开花早,花期长,晚熟品种开花迟,花期比较短。在一个植株上,其开花顺序与花序分化是一致的,先主茎后第一次分枝,再第二次分枝。一个花序则是由下向上开放,花朵开放前一天的下午,花萼顶端微露出黄色花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9份早熟菜心薹重与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熟菜心的薹重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薹粗>最大叶宽>株高>叶柄长>叶片数>薹高>最大叶长,得出薹粗、最大叶宽和株高是影响早熟菜心薹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早熟菜心高产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薹粗、最大叶宽和株高这3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1.选好品种以采收早蒜薹为主时,可选用蔡家坡紫皮蒜或洋县紫皮蒜等叶片宽、生长发育快的早熟品种;以采收晚蒜薹和蒜头为主时,可选用叶片窄、生长发育慢、蒜头较大的蔡家坡白皮蒜等晚熟品种。2.茬口选择以小麦茬为宜,忌重茬,已种植过葱、蒜、韭的地块,应间隔3年以上再种植大蒜。  相似文献   

12.
<正>油菜为十字花科作物,除主要作为油料作物种植外,还广泛地作为饲料、蔬菜加以利用。在油菜蕾薹期(主茎高30厘米左右时)采收菜薹作蔬菜食用,脆嫩可口,营养丰  相似文献   

13.
<正>油菜在入冬前或冬季就早早地抽薹开花,俗称油菜早薹早花,是其生长发育的反常现象,会耗损植株体内的大量营养,大大降低油菜对病虫、寒冻等的抵抗力,削弱植株的再抽枝生长能力。发生早薹早花的油菜,易遭受干旱和冰冻等危害,导致死株和减产等,严重时产量下降15%~20%。对种植者而言,分析油菜早薹早花的产生主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很有必要。一、早薹早花产生主因一是油菜早熟品种和白菜型品种易在冬前  相似文献   

14.
<正>苹果贮藏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收以后的处理措施、贮藏设施设备和管理技术。然而,苹果采收前的诸多因素决定了苹果的生长发育、化学成分和生理性状,而且苹果采收时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贮藏寿命,所以采前因素非常重要。1.影响苹果贮藏效果的内在因素(1)苹果的品种差异通常晚熟品种最耐贮藏,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不耐贮藏。如红富士、国光、秦冠等品种成熟期晚,在常温下能贮藏2个月~3个月,在冷藏条件下贮藏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15.
抱子甘蓝,别名芽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2年生草本植物,为甘蓝种中腋芽能形成小叶球的变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以鲜嫩的小叶球为食用部位,在黄淮地区以秋冬季大棚栽培产量最高,品质最好。1品种选择和栽培育苗抱子甘蓝品种有2个类型,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目前市场上常见品种大多从国外进口,荷兰品种栽培较多,如"探险者"。早熟品种从定植到采收需90d,晚熟品种需130d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采收 1.适时采收。扁桃成熟的标志是外皮沿缝合线开裂,坚果外露。其早熟品种7月份开始成熟,中晚熟品种在8~9月成熟,晚熟的10月上中旬成熟。同一品种在干旱炎热地区成熟较早,湿润冷凉地区成熟较晚。同株树上的扁桃,树冠上部和外围的果实先开裂,树冠内膛的果实成熟得稍晚些。果实遭害虫时,要适当早采收。适时采收是实现扁桃丰产丰收、保证扁桃仁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9份早熟菜心薹重与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熟菜心的薹重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薹粗>最大叶宽>株高>叶柄长>叶片数>薹高>最大叶长,得出薹粗、最大叶宽和株高是影响早熟菜心薹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早熟菜心高产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薹粗、最大叶宽和株高这3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蒜薹是百姓餐桌上一种常见的蔬菜,由于味道鲜美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具有抗氧化和杀菌作用的大蒜素,以及脂溶性挥发物与超氧化歧化酶(SOD),具有很好的抗癌和抗衰老等功效,因此深受人们的青睐。1.适时采收适时采收是确保蒜薹品质和贮藏效果的重要环节。紫皮蒜薹一般于5月上旬采收,白皮蒜薹则在5月20日以后采收为宜。蒜薹的适宜采收期只有3天~5天,如采收过晚,薹苞过大,条基部呈白色,质地偏老,贮藏效果不好;采收过早,蒜薹短小,产量低,品质差。采收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下午,此时叶鞘萎缩具韧性,不易折断。用提薹法采收可以减少伤…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18,(10)
选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分析其产量、灌浆特性与籽粒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产量(8 840.2kg/hm2)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7 656.9kg/hm2),中晚熟品种百粒重显著提高(38.0g);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灌浆启动快,后期灌浆速率下降迅速;中晚熟品种丹8662、丹8420、桥玉8生育后期灌浆速率下降缓慢,百粒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灌浆持续期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为52,53d,丹8662、丹8420、桥玉8分别为64,63,63d;不同熟期品种最大灌浆速率(Rmax)在1.2~1.3g/d范围内,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生理成熟前,丹8439籽粒脱水速率最快,中晚熟品种较慢,生理成熟后各品种籽粒含水量下降程度相似,至10月26日观测结束时,中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籽粒含水量分别为20.4%、21.1%,中晚熟品种为20.4%~26.3%。由此得出,在辽东南地区中早熟品种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但花后灌浆持续期短,产量降低严重,不利于实现高产;中晚熟品种灌浆持续期长,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高,不利于机收。选择立秆性能好的中晚熟品种并延迟收获,能够实现高产与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20.
当费菜长到6厘米左右时摘心,促进多分枝。长至15厘米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像采空心菜那样采摘上部枝条,基部留3~4个节(夏季多留一节),以备重新发芽;另一种是采大留小法,即把粗大的枝条采下,留下小枝不采,让其继续生长,供第二次采收,采下的枝条基部也留3~4个节。采收后,应追施1%的复合肥,促发新芽。采收的枝叶,根据需要可加工成以下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