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管理等措施,使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而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省种、省肥、省工等优点。再生稻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销路好。种好再生稻,关键技术必须切实掌握好,才能获得优质高产。一、适时收割头季稻要选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根据光温条件发展再生稻,能实现一种两收,同样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何谓再生稻。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管理的措施,使头季稻(如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再生稻  相似文献   

3.
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等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而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再生稻的米质好,食味佳,无污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根据已报到的研究材料,综述了中国南方稻区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水稻品种均可获得一定的再生稻产量,常规品种的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而三系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又较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低;留桩高度各地因组合不同和生态条件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10~40 cm;各节间腋芽在温度、光照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的萌发,施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有效促进腋芽的萌发,并能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2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超级杂交稻也可获得较好的再生稻产量。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还可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之后,稻桩茎节上的休眠芽,在适宜的光、温、水、肥等条件下萌发生长,抽穗结实而获得的第二次收成。随着再生力强的杂交优良品种的出现,曾几起几落的再生稻,愈来愈被重视,再生稻在赤水县发展很快,1985年仅6户试种约10亩,1986年亩为237亩,1987年为12857亩,1988年发展为36051亩,占该县稻田面积的21%。赤水种再生稻在现有栽培水平上一般单产为80~100公斤/亩高产田块可达150公斤/亩,1988年单产100公斤/亩以上。发展再生稻已成为增产粮食的一项有力措施,冬水田开发利用的有途径。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的能量积累与热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航1号为材料探讨了超高产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早稻-再生稻的干物质积累以及热值和能量固定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模式头季稻完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2 220.04 g m-2,是常规模式的1.26倍,再生稻为1 697.62 g m-2,是常规模式的1.29倍。超高产模式下的热值,叶为14 848.7~18 494.9 J g-1,籽粒为15 810.3~17 438.0 J g-1,鞘为14 029.1~17 039.6 J g-1,茎为14 405.4~17 576.5 J g-1,叶和籽粒的热值显著高于茎、鞘,各器官及稻株的热值在不同栽培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在完熟期,超高产模式头季稻、再生稻的能量积累量分别为35.71 MJ m-2和26.24 MJ m-2,依次比常规模式高出27.4%和29.6%;籽粒能量分配比例头季稻为52.7%,比常规模式高1.2%,再生稻均为51.5%,不同栽培模式间无显著差异。灌浆过程中,超高产模式头季稻叶、茎、鞘的总能量表观转化率为39.7%,显著高于常规模式(23.1%),再生稻的叶、茎、鞘的总能量表观转化率为16.9%,也高于常规模式(14.7%),超高产模式下水稻群体能流更顺畅。同时,超高产模式头季稻黄熟过程根系的能量输出为7.9%,远低于常规模式(78.2%),保证头季稻灌浆和再生稻萌发的顺利进行;超高产模式再生稻籽粒贮能表观上25.9%来自稻桩的再转运,对后期光合的依赖比较小,保证了再生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7.
简述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中稻蓄留再生稻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历程,并着重对头季稻杂优组合的选择、播种时间与育秧方式、栽植密度、收割时间与留桩高度、GA3促芽保穗、头季稻和再生稻的肥水运筹及病虫防治等7项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渠县是水稻生产大县,种植面积4.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县里水稻机械收割的推广,浅丘平坝区已基本实现水稻机收。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会碾压到行进路径上的稻桩,对稻桩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影响腋芽的生长及再生稻的蓄留。对水稻机收田的稻桩状况及腋芽生长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分析总结,提出机械收割水稻碾压稻桩的损伤对蓄留再生稻的影响远低于头季稻田干旱稻桩失水的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马均  周立勇 《耕作与栽培》1993,(6):45-46,38
利用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是一种费省效宏的稻田种植制度,自1986年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以来,已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再生稻生育期短,再生芽的萌发及生长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头季稻母茎的养分贮藏,为了再生稻的稳产、高产,必须要种好头季稻,尤其是头季稻后期的生长发育。而赤霉素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强度,打破休眠,促进萌发等功效,如何把它应用于杂交中稻,使之  相似文献   

10.
优质杂交稻泰优390是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公布的第一批再生稻主推品种。泰优390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是丘陵区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加粮食总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确保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夺取高产,头季稻要抓好适时播栽、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预防倒伏、适时收割、确定留桩高度等关键技术,再生稻要抓好田间清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等关键技术。同时,对再生稻安全齐穗期和争取多发有效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3年分别以2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后期)头季稻收后第5日头季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个性状,将杂交中稻再生力分  相似文献   

12.
孙晓辉 《作物杂志》1991,7(1):22-24
我国晋代《广志》记载:“南方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收,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这是据我所知我国古籍对再生稻最早的明确记述。显然,这是利用早熟稻再生。据此,我国南方稻区农民培育再生稻已有悠久历史。但多为零星蓄留,作为附带增收或补头季稻欠收的一种手段,没有成熟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水稻收割后,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出来的再生蘖,加以适当的培育而成。我国再生稻栽培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解放以前,再生稻产量一直都很低。解放以后,全国的再生稻出现几起几落。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杂交再生稻的出现,再生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从而面积逐年扩大,到1990年,再生稻面积已达600多万亩,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何金旺 《科学种养》2008,(10):12-12
再生稻栽培模式是指在前季水稻(头季稻)收割以后,对稻茬上的休眠芽发生出来的再生苗,给予适当的栽培管理而获得一季稻谷的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中稻蓄留再生稻具有生产周期短、省工、省秧田、省种、省肥、节本、一种两收、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中稻地区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稻谷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地处桂北高寒山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多数地区热量欠缺,光照不足,春暖迟,秋寒早,年平均气温在17~19℃,年平均日照仅为1334.8小时,年总降雨量虽达1548毫米,但分布不均匀,易出现秋旱,对水稻生产不利。在该县现有的9112.5公顷水田中,就有57.06%仅能种植一季中稻。在这种地区发展1季中稻加1季再生稻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温、光、水资源,达到增产稻谷的目的。同时还省去了购买晚稻种子、犁耙田、播种育秧、插秧等工序和费用。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考、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现对中稻蓄留再生稻的关键技术措施作如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汕优669组合作为抛栽中稻-再生稻,以抛栽密度,头季稻施氮量,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芽苗肥氮肥量,留桩高度为栽培因素进行试验,经模拟选优和综合分析,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化整为零产量高产的技术组合是:抛栽2.2-2.4万丛/667^m2,头季稻施纯氮12kg左右/667m^2,头季稻氮肥作穗肥比例为25%-35%,芽苗肥施尿素25kg左右/667m^2,留桩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6.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第二讲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高产的基础是种与头季稻中稻-再生稻这种制度的发展,要以两季高产稳产为目标。必须种好头季稻,不仅因为两季高产头季是关键,而且因为再生稻的生育是头季稻的延续,要使再生稻高产,必须以种好头季稻为基础。这里不去全面分析头季稻高产的原理与技术,面仅仅就与再生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稻是指在上一季水稻收割后,对稻桩上的休眠芽抽生出来的再生蘖加以培育,以达到出穗成熟的一种栽培方法。现在南方不少中稻区利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温光资源蓄留再生稻,既不影响冬种,又能获得一季好收成,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一般亩产180~250千克,最高的可达400千克。再生稻米质好、食味佳、无污染、销路好。落实该项生产技术,应抓好以下几项关键技术。一、选择好品种再生稻产量高低与品种关系密切,总体原则是穗数  相似文献   

18.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熊洪  冉茂林  徐富贤  洪松 《作物学报》2000,26(3):297-304
本文根据已报道的资料, 综述了近30年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 这些结果包括: 水稻地上部分有5~6个节, 每个节上均有1个休眠芽, 条件适宜均可萌发成穗。 其萌发的适宜日均温度为26.5 ℃, 相对湿度为83%, 抽穗开花日均温度≥22 ℃。 生育期上位芽穗较下位芽穗短, 头季稻根系和低位芽发生的新根吸收的养份, 以及头季  相似文献   

19.
袁珅  彭少兵 《作物学报》2022,(7):1822-1831
稻米镉(Cd)和砷(As)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但是,目前关于再生稻稻米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分析再生稻稻米Cd和As含量并比较稻米Cd和As含量在头季和再生季之间的差异。该研究于2016年在湖北省12个主要再生稻种植地区进行,在每个采样点选取3块有代表性的农民种植的再生稻田块,取样并测定头季和再生季稻米Cd和As元素的含量。与头季相比,再生季稻米Cd含量在5个采样点显著增加,在3个采样点显著降低,在其他4个采样点没有显著变化。与稻米Cd含量表现不同的是,再生季稻米As含量在12个采样点中均显著低于头季。在12个采样点中,再生季稻米As含量为68.6~147.4μg kg–1,比头季稻米As含量低36.5%~77.4%。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采样点中,再生季稻米As含量都低于国家规定的稻米As限量标准(GB2762-2012)。试验结果表明,在再生稻生产中不管是头季还是再生季都有可能出现稻米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因此关于品种、环境、栽培管理特别是水分管理及这些因素的互作效应对再生稻稻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再生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对深入理解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研究以华东南稻区推广的常规籼稻佳辐占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两个再生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在确保2个供试水稻品种的再生季稻和主季稻在籽粒灌浆阶段处于同一晚秋气温条件下抽穗成熟,比较再生季稻及其同期抽穗的主季晚稻的光合生理、激素含量、干物质生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13C同化物在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结果表明,相比同期抽穗的同基因型主季晚稻,2个供试品种的再生季稻生育期缩短50%,但有效穗数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50%和10%,最终产量可达到对照产量的55%~65%;再生季稻在籽粒灌浆前期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明显增高,但齐穗后20 d至成熟期其光合速率和SPAD值则明显降低;再生季稻株体内的ZR、IAA含量在齐穗期较高,之后相比较低,再生季稻株内的ABA含量在齐穗期至齐穗后10 d或20 d较高,达到10%~20%,而其GA3含量普遍较低;再生季稻稻桩、叶片和茎鞘的NSC转运率高达67%~78%、5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