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5,(10):100-101
通过开展玉米品种展示试验,对各玉米品种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等进行比较,为玉米种植引进高产品种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津地区夏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以及抗逆性强的夏玉米品种。结果显示:在供试的6个品种中,三北218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好,适宜在天津地区种植,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玉米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在西双版纳州内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系);相同密度下观察不同杂交玉米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通过试验比较,15个品种(系)的性状表现,SE301的生育期最长,产量最低,纪元118和宁玉524的生育期最短,比对照短了9d,辽单527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卢保红 《农学学报》2016,6(10):6-11
科技援疆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促进新疆玉米科研发展并探索引种经验和高产经验,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山西玉米所2013年开始进行玉米新品种在当地的引种试验。通过引种山西近年育成的42个玉米品种,采用设置对照间比排列安排试验,进行田间精细管理,后期调查考种生物学、农艺、产量性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改变和密度增加、覆膜栽培对株高、穗位、生育期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品种不能适应新疆气候,但仍有部分品种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抗性优良,产量超过对照,说明山西育成的部分品种对新疆的气候和栽培模式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筛选利用。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和实地考察,认为适宜新疆春播种植的玉米品种应具有高的产量潜力,耐密植栽培,生育期适中,抗倒能力强和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甘谷县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进甘谷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调整种植业结构,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青贮玉米,通过比较筛选,综合观察、分析和评价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筛选出适合甘谷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鄂东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发挥青贮玉米品种优势,促进区域种植结构调整,采用随机区组法,对雅玉8号、双玉919、华玉18号、华玉19号等4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对比展示,综合比较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差别不大,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表现为华玉19号>华玉18号>雅玉8号>双玉919。建议将华玉19号作为青贮玉米主推品种,在鄂东适宜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滩种植的优质、高产水果玉米新品种,于2018年进行了水果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果玉米新品种"申科糯5号""申科糯601"的产量较高,生育期、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扩大种植面积;"申科糯602""申科糯6号""申科糯8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表现一般,建议继续试种观察;"申科糯1号"的农艺性状表现较差,不适合在崇明东滩盐碱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推广种植优良的玉米品种,以10个早熟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各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品比结果、各主要农艺性状间与其产量关系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玉米生育期的9个性状中,对产量的贡献排名由小到大依次为生育期、秃尖、株高、穗长、穗位高、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粗,其中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选择生育期适中的,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在所参加试验的品种品系中结合性状与产量关系,DN270表现最好,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科技援疆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促进新疆玉米科研发展并探索引种经验和高产经验,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山西玉米所2013年开始进行玉米新品种在当地的引种试验。通过引种山西近年育成的42个玉米品种,采用设置对照,间比排列试验,进行田间精细管理,并调查了各农艺性状等。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改变和密度增加、覆膜栽培对株高、穗位、生育期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品种不能适应新疆气候,但仍有部分品种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抗性优良,产量超过对照,说明山西育成的部分品种对新疆的气候和栽培模式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筛选利用。因此,笔者认为适宜新疆春播种植的玉米品种应具有高的产量潜力,耐密植栽培,生育期适中,抗倒能力强和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性。  相似文献   

10.
渭北旱塬地膜覆盖春玉米品种筛选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择适合渭北旱塬地膜覆盖的玉米品种。[方法]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对参试的15个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进行研究。[结果]登海605、陕单518产量最高,田间表现最好,优于对照品种,适合当时种植。[结论]该试验为优异品种在陕西省渭北旱塬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宣威市鲜食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筛选出适合宣威市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2017年对17个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品质、产量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瑞甜1号和瑞甜3号抗性好、生育期短、穗大、产量高、品质好,是适合宣威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大玉糯2号和花糯1号产量高、抗性好、品质好,是适合在宣威地区推广种植的糯玉米品种;瑞白糯1号和都市丽人产量太低,不适宜在宣威种植;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品种登海8883由昌吉州登海种业有限公司育成。2014年首次在和静县种植,也是和静县玉米春播区首次引进中早熟品种春播进行产量及效益对比试种。该品种于2014年4月10日播种,9月12日成功召开收获现场会。通过试种,早熟和高产性兼备,在和静县玉米春播区尚属首例。这主要得益于该品种具有的很好的综合农艺性状及与其匹配的栽培模式。一、栽培优势1.玉米登海8883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10天,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鄂东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发挥青贮玉米品种优势,促进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法对雅玉8号、双玉919、华玉18号、华玉19号等4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对比展示,综合比较其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4个参试品种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差别不大,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表现为:华玉19号>华玉18号>雅玉8号>双玉919。建议将华玉19号作为青贮玉米主推品种,在鄂东适宜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在贵州省威宁县中海拔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2020年以7个鲜食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威宁县中海拔地区开展了种植试验,对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黔糯938、黔糯868、万糯2018、农科糯336在当地种植的综合表现较好,可在该县中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推动鲜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和品种结构调整,了解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适应情况,为加快本地区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选择、推广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农业生产,特开展了陕西关中地区春播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示范,综合考察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蒸煮品质等性状,筛选出优质鲜食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选用10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以郑单958为对照,重点研究各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在鲁西南地区种植。结果表明:迪卡517、迪卡667和鲁单818三个品种较对照增产显著,且主要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适宜在鲁西南地区示范种植。其他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7.
春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福建省南平市从全国引进8个春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进行研究.综合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和性状表现,宁玉168、FP1201、LC64007、金玉7号等4个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适宜当地及同类型气候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青贮玉米春播品种比较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饲3号"等13个青贮玉米春播品种比较试验,考察了植株性状、生育性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青饲3号"、"黔单14号"、"奥玉5102"等品种的生物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比对照"农大108"增产,是提高种植效益、优化种植结构的青贮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肇庆地区种植的春大豆品种。[方法]以大豆品种华春2号(CK)、华春6号、华春8号、泉豆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比较。[结果]4个大豆品种都能正常成熟,平均产量在2 700.00 kg/hm~2以上,均适合在肇庆市各县春播种植。其中华春8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 643.50 kg/hm~2,蛋白质含量45.1%,脂肪含量20.0%,百粒重24.2 g,平均生育期96 d。[结论]华春8号可在肇庆地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以10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材,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登海3769、登海605、承玉19、丰乐21、浙凤单1号产量超过或与对照基本相当,在品种适应性以及产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适合在浙江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