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白菜上进行了氰氟虫腙防治黄曲争跳甲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氰氟虫腙乳油和24%氰氟虫腙悬浮剂对黄曲条跳甲均有明显防治效果,前者防治效果更好,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虫螨腈、24%甲氧虫酰肼和20%氰氟虫腙进行防治花菜甜菜夜蛾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显示,药后7 d 6个处理4种药剂防效达到最高,均在85%以上,药后10 d各药剂的防效开始降低。各药剂相比,20%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效最佳,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推荐剂量为7.5 mL/667 m2或10 mL/667 m2,可与20%氰氟虫腙、10%虫螨腈等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6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毒力与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当前6种主流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甜菜夜蛾具有优良的防效,药后7d,防效分别为93.13%和94.11%,可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首选药剂;15%茚虫威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和5%氟啶脲乳油的效果次之;24%氰氟虫腙悬浮剂的防效稍差,在生产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4.
吕志明  王天喜 《花卉》2016,(6):72-73
2014、2015年笔者选择了四种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四种药剂对桃小食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高效氯氟氰菊脂微乳油和20%甲氰菊脂乳油前期抑制效果较好,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8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的相对持续抑制作用好效;表明药前虫果率较低时应用持续效果好的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或800I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如虫果率较高时就用5%高效氯氟氰菊脂微乳油或20%甲氰菊脂乳油。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4%艾法迪悬浮剂(氰氟虫腙)对奶白菜和结球生菜上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4%艾法迪悬浮剂1 000,800,600倍液在药后7 d在2种蔬菜上的防效迭89.9%~100%.药后14 d后在结球生菜上的防效仍达79.6%~100%,且植株叶片未出现药害症状.具有高效、安全、持效期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韭蛆的高效药剂,以高效氯氟氰菊酯颗粒剂、噻虫胺颗粒剂为对照,采用撒施法测定不同用量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对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氯氟·噻虫胺3个处理(2 000、1 750、1 500 g/667 m~2)对韭蛆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1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02%、87.18%和86.21%,持效期为21 d左右。因此,2%氯氟·噻虫胺是防治韭菜韭蛆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进行轮用。  相似文献   

7.
艾法迪悬浮剂防治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4%艾法迪悬浮剂(氰氟虫腙)对奶白菜和结球生菜上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4%艾法迪悬浮剂1000,800,600倍液在药后7d在2种蔬菜上的防效达89.9%~100%,药后14d后在结球生菜上的防效仍达79.6%~100%,且植株叶片未出现药害症状。具有高效、安全、持效期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黄条跳甲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危害植株地下部位,成虫危害地上部位,在生产上属于比较难防的害虫之一,目前没有特别好的防治药剂,给蔬菜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为筛选出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的防治黄条跳甲的农药品种,我们特引进青岛翰生36%啶虫脒、德国巴斯夫24%氰氟虫腙2种药剂进行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浸叶法和大田试验法,测定了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10% 烯啶虫胺水剂(AS)、1.8% 阿维菌素乳油(EC)、10% 溴氰虫酰胺悬浮剂(SC)、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EW)、4.5% 高效氯氰菊酯EC、0.3% 苦参碱AS、240 g·L-1 螺虫乙酯SC、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等9种药剂对芹菜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除螺虫乙酯外,噻虫嗪、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吡虫啉、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芹菜蚜均有较高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 种药剂对芹菜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 和7 d 的防效均高于98%,且均未对芹菜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防治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的新型杀虫剂,以指导田间更科学合理地防治该虫。【方法】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对该虫进行毒力测定;并采用花蕾喷雾法和花蕾注射法,在香蕉园开展防效试验。【结果】不同杀虫剂对若虫的毒力大小及顺序为:乙基多杀菌素(0.19 mg·L-1)溴氰虫酰胺(1.76 mg·L-1)螺虫乙酯(2.09 mg·L-1)氰氟虫腙(4.66 mg·L-1)呋虫胺(5.34 mg·L-1)阿维菌素(7.35 mg·L-1)氟啶虫胺腈(8.57 mg·L-1)啶虫脒(10.42 mg·L-1)噻虫啉(16.66 mg·L-1)氯虫苯甲酰胺(48.34 mg·L-1);对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与若虫基本一致,若虫对杀虫剂更为敏感。防效试验表明,采用花蕾喷雾法时,乙基多杀菌素和螺虫乙酯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均超过80%,其次是溴氰虫酰胺,防效为76.94%;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氰氟虫腙对该虫的防效与常规药剂阿维菌素、啶虫脒相当。当采用花蕾注射法时,螺虫乙酯的防效最高,为83.14%,其次是溴氰虫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防效分别为75.73%和73.38%;氯虫苯甲酰胺和氟啶虫胺腈的防效仅次于常规药剂阿维菌素和啶虫脒。【结论】新型杀虫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和防效,可作为防治该虫的首选药剂,田间防治时应注意药剂间的轮用与混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