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皖中平原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份,是中国冬油菜区油菜病毒病常发重病区之一。据1981—1985年在芜湖调查,5年大田油菜平均发病率为16.7%其中有2年在20%以上,严重田块发病率高达60%以上。据作者与中国农科院油科研究所取样鉴定,本地区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中芜菁花叶病毒(TuMV)占92%。据5年试验和调查,本地区病害流行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冬油菜区9省12个地点,共用20个品种在8年时间中作了62个油菜播种期与病毒病关系试验,共计310期。结果表明: 就整个冬油菜区而言,油菜角果发育期病毒病发病率是随播种期延迟而渐次下降的,二者的线性关系极显著。在各地正常播种期前后各延伸二旬范围内,播种期每推迟一句,发病率平均降低4.8%,但在不同油菜产区,这种相关性和相关形式有很大差别。在北方冬油菜区病毒病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成减速度下降,二者成对数曲线关系,是全国各油菜产区中,播种期对病毒病影响最大的地区。长江流域病害与播种期关系也很明显,二者成线性回归关系,病害随播种期后延而下降的速度不及北方冬油菜区。此区的中、下游地区,播种期对病害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北方冬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提出了“调整播种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方法。就其方法而言,与长江流域区具有共同性。但侧重点和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这是由北方冬油菜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1.北方冬油菜区秋季气温下降迅速,病毒病的为害程度与油菜播种期关系非常密切,调整播种期是预防油菜病毒病的一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桂林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与华南冬油菜区分界处,油菜病毒病的病原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但以后者所占比例为大;病毒主要通过蚜虫迁飞而传播;传毒蚜虫主要是萝卜蚜和桃蚜;病害流行受油菜品种抗病性,毒源作物发病量,栽培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这些与长江流域冬油菜病区具有相似性。该地处于长  相似文献   

5.
根据油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对北方冬油菜病毒病的防治,提出“调整播期、重视苗期治蚜、隔离毒源、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抗病栽培”的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病毒病是蚜虫传播引起,其防治应着重于早期防治蚜害。1980年以来,我们在研究此病流行规律的同时,进行了生产防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冬油菜区10省12县(市)13个地点,经过3—5年调查与试验得出如下主要结果: 1.秋季冬油菜苗期油菜田内的迁飞蚜虫主要是油菜蚜虫,在三种油菜蚜虫中,以萝卜蚜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冬油菜区都是优势种;桃蚜分布也很广泛,但数量比萝卜蚜要少很多,他主要发生在北方冬油菜区,是该区的优势种之一,其次是云南高原,其他产区较少;甘兰蚜主要发生在云南高原区,是该区优势种之一,其他产区极少或没有发现。除油菜蚜虫之外,其他蚜虫在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和北方冬油菜产区也有相当大比重,特别是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全国油菜病毒病预测预报研究协作组1980—1985年的调查、试验表明:在我国冬油菜区起毒源作用的作物主要是萝卜、大白菜等秋季十字花科蔬菜;它们的种植面积和秋季病毒病发生量与油菜病毒病成正相关。在不同地区间,毒源面积影响病害很大;而在同一地区,则以秋季病毒病发生量对油菜发病影响突出。毒源距油菜地距离在小范围内与病害关系明显,但在大范围内很难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鉴定了中国冬油菜区18个省(市、自市区)选育和栽培的甘蓝型品种238份,白菜型品种26份对病毒病的感染性。甘蓝型品种大部分为低抗或低感类型,感染指数为0.5—1.5,该类品种占供试品种总数的73.69%;其次是感染指数>1.5的高感品种,它们占总数的19.75%;感染指数<0.5的高抗品种很少,仅占7.56%。白菜型品种基本上都属于高感类型。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基本反映了中国冬油菜区栽培品种对病毒病的感染性。在10省11个地点经过1—7年试验,证明除云南省之外,其他各冬油菜区油菜苗期病毒病与角果发育期病毒病均成极显著正相关,586个成对样本苗期发病率与角果发育期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0.780。说明在这些地区用影响苗期发病的因素来预测异年油菜角果发育期病害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前言     
1980年秋季,由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在冬油菜区开展了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与预测预报协作研究,目的是提出中国冬油菜区油菜病毒病年度流行的测报办法,该项研究至1985年结束。参加协作研究的单位有:江苏省太仓县病虫测报站、安徽省芜湖市郊区植保站、福建省建阳县值保站、四川省什都县植保值检站、陕西省永寿县植保植检站(1980年—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省玉  相似文献   

10.
1980—1985年,在北方冬油菜区的陕西永寿,长江流域冬油菜区的四川什邡、湖北武汉、广济、湖南攸县、安徽芜湖、江苏太仓、浙江鄞县,华南冬油菜区的福建建阳、广西临桂、云贵高原冬油菜区的云南玉溪和通海共10省(区)12县(市),按共同试验计划,研究了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和预测预报方法,以后又经1986—1988年补充试验和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1978年以来在武汉本所取得的试验数据和1961年以来的大田病害调查资料,在电子计算机上,分析了油菜感病性、播种期、传毒蚜虫、毒源和夏秋气候五项主要流行因素与病害的数量关系,及因素之间的联结和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病害流行和预测的数学模型。经1983—1986年实测检验,模型估计发病率的误差均小于5%。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国外报导很少,[11],我国早在五十至六十年代有过较多研究,但多限于单一因素与病害关系的定性分析。因素与病害的数量关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病害的综合影响报导极少,尚未见到病害流行和预测数学模型的研究报导。  相似文献   

12.
油菜病毒病遍布全国,是油菜和十字花科作物常发性、流行性、毁灭性病害,一般以南方冬油菜区、华东、西南、华南地区、平原丘陵地区、城镇郊区,秋冬干旱年份重,白菜型、芥菜型、早熟甘蓝型品种较重,一般年份发病率10%~30%,严重年份在70%以上。据中国油料研究所测定,单株产量损失33.7%~92.1%,平均65.7%;含油量降低1.71%~13.0%,平均7.0%,受病毒病感染的植株,抗逆力降低,易受冻害,加重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为害。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是中国油菜的主要产区,也是油菜病毒病的主要发生为害区。本文以江苏太仓、安徽芜湖、湘北武汉和四川什邡1980—1985年的调查试验资料为例,分析了夏、秋西季气温、降雨等气象因素与油菜病毒病发生量的关系,认为夏季7—8月气温和秋季9—10月降雨量是影响该地区年际间病害差别的主要气象因素,并对造成地区间病害差别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olerotiorum)是冬油菜区的主要病害,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为重,已成为油菜高产的一大障碍。为使油菜稳产、高产,对东南沿海病区来说,进一步探索菌核病的流行因素,研究预测预报办法,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具有较重要意义。一、流行因素1.菌源数量:田间首次侵染源主要是子囊孢子,它来自上年遗留田间和种子中的菌核。  相似文献   

15.
《湖北植保》2006,(5):50-50
冬油菜是长江流域主要冬季作物之一,常年种植几千万亩左右。油菜田禾本科杂草是来年水稻矮缩病传毒媒体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有效地减少灰飞虱的越冬场所,控制灰飞虱越冬虫口,对来年水稻病毒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油菜田化学除草意义重大。冬油菜田杂草的种群结  相似文献   

16.
董毅 《植物保护》1989,15(1):30-30
陕西渭北属白菜型冬油菜区,70年代油菜病毒病曾严重发生,近百万亩平均发病22—28.5%,严重田块高达70—100%,亩产量徘徊在20—30公斤。80年代初期逐步得到控制,发病率下降到2.6—0.6%,平均亩产上升至50—90公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长江流域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的共同性的基础上,以鄞县历年的调查试验资料为依据,论述了长江流域地区油菜病毒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及其理论基础。并提出,应以选用抗病高产品种为前提,适时播种,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并配合苗床远离毒源作物,及时治蚜防病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由于本病是种间歇性流行病害,年际间发病程度相差很大,在制订防治计划时,一定要做好病害流行预测预报,根据病害流行程度决定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1980—1985年,在江苏省太仓县进行试验与调查,得出油菜病毒病的主要流行规律是:病害与油菜播种期、夏季气温和秋季降雨量呈负相关;与秋季传毒蚜虫迁飞量、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发生量呈正相关;油菜不同品种发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油菜病毒病的发生,直接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造成油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影响农民的收入。介绍油菜病毒病在田间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菜病毒病是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莱区的主要病害。在重病区病害流行年份,一般损关率达20%—30%,重者在70%以上,造成油菜籽产暈的严重损失。病毒病流行程度与苗期气象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和10月份降水量相关极为显著,该病发病率资料年代较短用以预测尚有一定困难,为了做好该病发生趋势展望,本文选用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合肥等站10月份降水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一套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