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的经验设计法往往造成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应力分布不合理且动特性不佳.笔者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对1GZ-180型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箱体部分进行了改进设计,提高了箱体抵抗外界低频振动激励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1GF-175型中拖旋耕化肥深施机苏州市水利农机科研所研制的36.8千瓦(50马力)级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的1GF-175型旋耕化肥深施机最近通过科研鉴定,并获农业部推荐产品。该机以1G-175旋耕机为基础,配上地轮传动装置、空间螺旋排肥部件、肥料容器...  相似文献   

3.
1GL-60型旋耕机的改进设计姜文龙(江苏悦达实业集团)自1970年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1GL-60型旋耕机一直是其主要配套机具。该机具在我国问世后,一直没有得到更新换代。该机具主要性能参数:耕幅60cm,最大耕深12~14cm...  相似文献   

4.
稻麦秸杆还田的理想机具1GM-175A型多功能灭茬旋耕机由江苏农机与衣艺杂志社农机化科技开发部和丹阳市陵口机械厂联合研制的1GM-175A型多功能灭茬旋耕机(已申报专利).主要功能:灭茬、秸杆还田、埋青、旋耕、免耕。配套动力:上海50型(或江苏50型...  相似文献   

5.
1GQN—250S型旋耕机机组的配套与机具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我国通过引进技术生产的LF80-904WD新型拖拉机的配套农机具,尤其是改进现有的旋耕机更加迫切。为此,本文作者针对适用性较好的连云港市制造的1GQN-250S型旋耕机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重新提出了改进方案,最终确定了机组的各项参数。其目的是为全国各有关厂家设计配套合理的旋耕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该项研究进一步树立各农机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精品”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的农机配套水平。  相似文献   

6.
SGTN-H4D3V4型联合整地机是由省农机具定点生产厂沈阳金牛机械总厂研制的为37kW以上拖拉机配套的新型复合式联合整地机械。它是在国家定型的1GN系列旋耕机的基础上,按国家标准GB/T56681—95的规定进行了改进设计,能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  相似文献   

7.
1GM—175A型稻麦秸秆还田旋耕机□李建国江苏农机与农艺科技开发部、镇江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和丹阳市陵口机械厂联合研制的1GM—175A型稻麦秸秆还田旋耕机于1997年通过了江苏省农机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已批量生产。该机与36.8kW轮式拖拉机配套...  相似文献   

8.
1前言近年来,微型动力的开发与研制获得丰硕成果,由于其操作灵活,机动性强,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深受农民喜爱,广泛应用于大棚蔬菜种植、果园管理、植物保护等农业生产上。但由于各地区种植结构、耕作方式、土壤状况的不同与微型动力机相配套的农具要求也各不相同。事实上,这已经成为微型动力机在全国各地区推广的严重障碍。本文针对新疆阿拉尔垦区的情况,设计了适合大棚蔬菜种植的1GW-52微型旋耕机。21GW-52微型旋耕机的整体设计2.1动力机选择1GW-52微型旋耕机选择工农-5型手扶拖拉机作为本机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您好! 我是知识型农民,在家乡试 着推广水改旱,须与农机具配套, 请贵刊介绍一些放耕机的选购知 识好吗?江西玉山刘平 旋耕机,亦称旋转耕作机、旋 耕犁,是水田耕整地的主要作业 机具,是一种以拖拉机为行走和 作业动力,靠一组安装于水平轴 上的弯刀回转来实现土壤耕耘作 业的农机具。它具有生产率高、碎 土性能好、油耗低、耕后地表平 整、对土壤湿度适应范围较大等 特点。 常用的机型有,与 18. 4kW轮式拖拉机配套的IG-140JS、150JS型旋耕机,与36.8~73.5kW拖拉机配套的1GN~175、2…  相似文献   

10.
1GLT-40×2型特种旋耕机1GLT-40×2型特种旋耕机由山西省农机推广站、忻州地区农机局和定襄县农机推广站共同研制,已通过省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机是与8.8~11.0千瓦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新型浅耕整地机具,不仅适用于丰产沟田耕沟保垄的特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农机入土部件材料的耐磨性能,设计了一台磨损性能试验机,通过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设计实现了不同材质的旋耕刀/圆盘耙和犁铧部件在特定磨料条件下进行耐磨性能测试试验。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犁铧磨损试验系统的旋转十字架进行静力学分析,根据实际工况添加载荷和约束,分析得到旋转十字架的总变形和应力分布云图,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基于Dyna Test Expert动态试验软件的测控系统实现试验转速、时长等参数的设置,试验结果的存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微耕机旋耕作业部件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匮乏,作业过程出现碎土性能差、效率低、和功耗大等问题,以1WGQ4型微耕机为对象,采用有限元法(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的耦合方法,构建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在细观上对旋耕作业部件刀片与水田土壤间的作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土壤-旋耕作业部件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精度高;水田旋耕刀片向后抛起的土壤少,与挡板碰撞破碎的土壤少,水田微耕机采用前耕后驱设计方案有利于提高其碎土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试验模态分析为手段,研究IG-180A旋耕机整机振动模态特征,讨论了模态参数和频响函数分析用于旋耕机设计的问题,提出了旋耕机减重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强度可靠性和刚度可靠性的观点,并指出了补偿整体刚度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旋耕起垄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中的多功能农机具,能一次完成碎土旋耕、整地起垄的作业任务。旋耕起垄机的刀片在耕作过程中除了具有碎土作用外还必须能够推土成垄,因此其受力要比普通旋耕机刀片的受力要大,目前还缺少有效的强度设计方法,基本上是采用经验设计或类比设计的方法来进行。为此,使用ANSYS软件对某小型旋耕起垄机的刀片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有限元模型及仿真计算,得到了刀片的应力分布情况、危险截面区域及强度条件,对起垄刀片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旋耕刀结构优化设计与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土壤和草根对旋耕刀的阻力和刀尖受到的摩擦力及振动冲击而造成的疲劳失效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旋转对称六刀刃旋耕刀进行了强度评价并对其结构进行了5次优化改进,并分别对5种优化改进结构建立了数值模型,且进行了静态和模态数值分析。静态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旋耕刀结构的优化改进,其最大应力集中和最大变形量明显减小。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第3次优化改进后的3种弧形旋耕刀各阶固有频率都提高于100Hz并避开了工作频率。最后,通过对比分析5种优化改进结构的强度、固有频率、振型和动力稳定性等提出了飞轮性旋转对称弧形刀刃圆角旋耕刀。该旋耕刀的特点是,应力和变形量比改进前的分别降低2倍和4倍以上,第1阶固有频率由改进前的12Hz提高到170Hz。新提出的旋耕刀型应力集中很小、固有频率很高,具有可提高疲劳寿命、耐磨性好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是旋耕机上最适合用的刀片之一。如果不考虑偏心率的影响,在工作频率范围内弧形旋耕刀不会出现振动和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水田筑埂机筑埂质量和工作效率,探究旋耕弯刀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筑埂机旋耕切削性能的影响,构建了旋耕弯刀—土壤的离散元模型,同时对旋耕弯刀工作时复杂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以IT245旋耕刀为基础,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旋耕刀片,分别以旋耕弯刀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为试验因素,单位幅宽扭矩和扭矩为试验指标,进行两组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影响旋耕弯刀功耗的3种主要工作参数,并探究其对旋耕弯刀碎土效果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得到旋耕弯刀参数最优组合为:正切面端面刀高60mm,侧切刃包角27°,弯折角120°,幅宽60 mm,工作转速300 r/min,前进速度0. 3 m/s,工作深度100 mm。该研究为探讨刀具与土壤相互作用机理、降低水田筑埂机作业能耗及提高碎土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斜置旋耕刀侧切刃曲线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斜置旋耕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斜置旋耕刀侧切刃动态滑动条件,给出了侧切刃动态滑切角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实例。对比了国际耕刀正置和斜置时的动、静态滑动切角。把斜置旋耕刀的动态滑切角与侧切刃曲线统一于黎卡提(Riccati)微分方程中。该方程对斜置旋耕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设计中经常遇到空间梁单元应力的有限元计算,特别对于闭口截面的空间梁单元,其应力计算方法十分复杂繁琐。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力计算方法,结合具体算例对解算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方法及所编制的解算程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随机载荷的激励作用下,系统塔架结构产生了一系列的随机性动力响应。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塔架结构建模,并应用随机振动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对塔架结构进行随机性动力响应分析,推导了结构在随机载荷激励下的位移、应力响应的功率谱和均方值的计算公式,这为以后分析塔架结构随机动力响应提供了计算理论;同时给出算例,分析结果,最终肯定了该理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离散元法的油莎豆降阻挖掘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油莎豆机械化收获方式以正旋旋耕挖掘为主,但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阻力大、碎土率低、埋果率高等问题,本文针对油莎豆旋耕挖掘方式进行反旋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旋耕刀与油莎豆团聚体离散元模型,结合EDEM进行挖掘过程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影响旋耕刀工作阻力和刀轴扭矩的结构参数和取值范围,利用Design-Expert进行试验优化与回归分析,确定旋耕刀的最佳结构参数为:弯折角130°、工作幅宽45mm,在相同参数设置下与正旋旋耕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工作阻力降低了8.6%,刀轴扭矩降低了5.9%,证明反旋挖掘具有降阻作用。为检验优化设计的旋耕刀作业性能,以埋果率和土壤破碎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反旋作业方式埋果率1.07%,土壤破碎率93.48%,与标准旋耕刀相比,新型旋耕刀油莎豆块茎埋果率减低了1.2个百分点,土壤破碎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