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实验从不同生态环境的土壤中分离出以放线菌为主的近400个微生物菌,经过反复实验、分析,筛选出三个能产生对蚕蛹壳几丁质有较高分解性的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2.
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缫丝蚕蛹蛋白的菌株,用于提高缫丝蚕蛹生产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收集细菌,经富集培养、干酪素平板初筛和发酵蚕蛹蛋白复筛,获得一株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CY21。该菌株在32℃、pH 7.0条件下培养60 h后所产蛋白酶的比活力可达到272.7 U/mg。通过形态学观察、经典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3.
蚕蛹几丁质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蚕蛹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多种生理和生物活性。对蚕蛹几丁质的性质、分离提取工艺及其在食品、医药、生物工程、日用化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选择5株蛹虫草菌株感染家蚕5龄第3天幼虫生产蚕蛹虫草,通过观察检测蚕蛹虫草的形态性状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为筛选高产优质蛹虫草菌株提供依据。不同菌株栽培生产的蚕蛹虫草的外观形状、生长状况以及活性成分含量均有明显差异:1-Y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整体形状较接近于野生的冬虫夏草,MS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子座形状较佳,17-3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僵虫体形状较佳;1-1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总质量和僵虫体质量均最高,干质量分别达到1.460 g和1.170 g;MS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子座总数量、子座总长度及子座质量占虫草总质量的比率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1),分别达15.100根、44.877 cm和41.357%;1-Y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整体所含虫草素最高,达8.92 mg/g,MS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整体所含腺苷最高,达2.22 mg/g,并且5株供试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僵虫体中的虫草素含量均高于子座,而子座中的腺苷含量均高于僵虫体。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是影响人工栽培蚕蛹虫草形态性状及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初步认为1-Y菌株和MS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球孢白僵菌继代培养8代后菌株退化严重,LT50由第0代57.26 h上升为107.33 h,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复壮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复壮四代后,感染家蚕复壮法平均毒力提升率最好,其LT50为49.53 h,回复毒力已高于第0代出发菌;其次为胶体几丁质培养基,复壮后LT50为65.80 h,每次复壮的提升率适中且稳定;复壮蚕蛹粉培养基复壮后LT50为71.02 h,连续复壮培养对毒力平均提升率最低而且有较大的波动。综合考虑利用胶体几丁质培养基对退化菌株具有较好的回复效果和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柞蚕卵、幼虫、蛹、蛾的营养成分,介绍了柞蚕蛹粉、蚕蛹皮、蚕蛹复合氨基酸和柞蚕雄蛾粉、雄蛾油、雄蛾酒的药用功能,以及蚕蛹皮中的几丁质和壳聚糖在医学材料方面的用途,并对柞蚕资源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开发利用卤蝇蛹壳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用离体消化法进行了卤蝇蛹壳消化率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卤蝇蜗壳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舍量分别为32.31%、7.49%和19.45%.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法与鲤鱼肠道粗酶液离体消化法对卤蝇蛹壳消化后得出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49.84%和47.99%,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36.49%和41.61%.初步认为卤蝇蛹壳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其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其几丁质含量较高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如何降解几丁质以提高其粗蛋白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生防真菌,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害虫和蜱的防治。在侵染宿主的同时,球孢白僵菌分泌大量孢外水解酶,如孢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这些酶类不但能够降解宿主表皮,而且被认为是菌株致病性的关键决定因子。为获得高毒力菌株的筛选方法,选取实验室分离鉴定的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通过测定菌株的孢外水解酶活性和菌株对小亚璃眼蜱的致死率,并对球孢白僵菌的毒力和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蛋白酶活性与菌株毒力无相关性,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呈现负相关性。本研究为蜱生防高毒力菌株的筛选以及酶活性的初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蚕蛹资源,蚕蛹化学组成和营养价值我省是全国五大蚕区之一,若以每年鲜茧产量为130万担计,那么可得干蚕蛹约19万担,这为我们开展蚕蛹综合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蚕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未脱脂蛹干物内含粗蛋白为55-60%,粗脂肪为25-30%,糖类为2-4%,几丁质2-3%.从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对桑天牛幼虫具有不同致病力的各种传代白僵菌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产生水平,并分析其与菌株致病力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传代菌株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逐渐升高,达到最高值后基本趋于稳定,几丁质酶产生时间要滞后于胞外蛋白酶;通过寄主桑天牛幼虫传代的白僵菌菌株比通过普通查氏培养基传代的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酶能力;不同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产生水平与菌株毒力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产酶高峰值与菌株的LC50呈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菌株初步筛选的参考性毒力指标。  相似文献   

11.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型蚕体蚕座消毒剂复方蚕座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医药卫生防疫消毒剂、农药杀菌剂和化工防霉剂中,经过抑菌效果多重筛选、滤纸条交叉法,测定各药液搭配是否增效或拮抗;消毒效果生物试验、蚕体蚕座消毒防病试验等筛选出对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四大类传染性蚕病病原均有灭活作用的杀菌广谱、高效、低毒、安全、无腐蚀性及化学性稳定的复合剂型蚕体蚕座消毒剂。经2年农村生产中试,对降低蚕期发病率、死笼茧率,提高上茧率和原蚕繁殖系数等均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稀释培养法从缫丝废水中分离到5株可降解家蚕蛹油的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对家蚕蛹油的降解能力,H73、H23、H1、H5和H43菌株在72 h内对家蚕蛹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6.36%、62.04%、60.58%、53.85%和51.20%。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系统发生分析对各菌株进行鉴定,其中H23、H1和H43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H5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H73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4.
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制备ACE抑制肽的活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加酶量。获得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8℃,酶解pH 9.0,加酶量3 500 U/g。在此条件下,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ACE的理论抑制率最高可达96.67%,验证值为96.49%±1.75%,IC50值为0.102 mg/mL,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蚕蛹ACE抑制肽的酶法制备。  相似文献   

15.
家蚕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蚕7、云蚕8为试验材料,调查分析蛹期不同温度保护对蚕种产质量的影响,蛹期遭遇28℃以上高温,会使不产卵母蛾、少产卵母蛾增多,不受精卵增加,良卵率降低,不受精卵率和生种百分率增高,影响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咪唑类化合物KK-42对家蚕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乃明  梅丽娟 《蚕业科学》1991,17(3):145-149
本试验以家蚕蛹为材料,研究了咪唑类化合物KK-42对蛹发育包括卵巢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K-42在蛹龄36小时之前处理有推迟复眼着色和羽化的作用,而且以复眼着色延迟更明显。KK-42对卵巢重和造卵数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KK-42对蛹和卵巢发育的抑制作用可通过注射β-蜕皮甾酮恢复,而由于注射保幼激素类似物被加强。同时还就KK-42的作用机理和卵巢发育的激素调节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家蚕蛹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蛹脂肪酸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家蚕不同杂交组合、不同性别的蛹脂肪酸,经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脂肪酸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烯酸、软脂酸、α-亚麻酸、硬脂酸为5个家蚕杂交组合的蛹脂肪酸共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丰富的是α-亚麻酸;在G1白×C108和C108×大造(雄性)的蛹脂肪酸中检测出壬醛酸;在菁松×M-2的蛹脂肪酸中新检测出9-十二碳烯酸;壬醛酸、月桂酸、9-十二碳烯酸为首次从蚕蛹脂肪酸中检测出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栗蚕蛹体液的一些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栗蚕体内免疫机制,研究了栗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某些特性。栗蚕蛹经细菌、真菌以及生理盐水诱导后,其体液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柞蚕链球菌(T.streptoc-occu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大肠杆菌诱导6 h后,栗蚕蛹体液中出现抗菌活性物质,诱导后4 d,体液的抗菌活性达到高峰值,11 d后活性消失。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诱导后的栗蚕蛹血淋巴中有新蛋白产生,推测可能与其产生新的抗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几种消毒药剂对蚕蛹羽化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蚕种生产上实用有效的蚕蛹消毒剂,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0.5%的漂白粉液对蛹体消毒,结果使蚕蛹的羽化率降低1.2%~7.8%,且消毒液中的有效氯含量越高,对蛹体的刺激越大,对蚕蛹羽化的影响也越大;用402防僵液对蛹体消毒后蚕蛹羽化率明显降低,因该药剂只对家蚕真菌病具有防治效果,而对细菌类败血病的防治效果差,所以不宜用于蛹体消毒;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的蚕用消毒剂消特灵主剂溶液进行蛹体消毒,不仅能有效杀灭病原菌,而且对蛹体的刺激小,有利于蚕蛹羽化,适宜用于蛹体消毒。  相似文献   

20.
活蛹缫丝是蚕茧不经过烘茧、煮茧直接缫丝的新工艺,从蚕蛹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察蚕蛹经过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处理后,其主要组分含量与性状变化。活蛹缫丝工艺中,机械脱衬造成蚕蛹质量损失约12.21%,但蚕蛹中蛋白质和油脂2种主要组分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质量比仍保持在1.20~1.23∶1。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蛋白的不良气味明显变淡,而理化性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经缫丝和机械脱衬后的蚕蛹蛋白几乎完全变性,但缫丝后的蚕蛹蛋白的乳化性和溶解性最好。活蛹缫丝工艺各个流程取样制备蚕蛹油脂的化学性状(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等)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机械脱衬后蚕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不饱和度降低,使粗制蚕蛹油的品质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活蛹缫丝工艺中的机械脱蛹衬与传统缫丝工艺机械脱蛹衬相比,同样会造成蚕蛹主要营养组分损失,并对蛹蛋白质和油脂的性状有不利影响,因此活蛹缫丝的蚕蛹仍不适于作为高档食品开发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