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WHO倡导的血吸虫病二元化防治策略的指导下,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研究日渐深入。取材问题、秋水仙素浓度、低渗处理时间和染色体的制备方法是成功制备钉螺染色体标本的关键。钉螺染色体核型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形态。地域差异或者不同地理种群是造成染色体核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展,为钉螺染色体核型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论文对钉螺染色体核型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性别决定一般有两种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和环境决定模式,遗传决定模式主要由染色体上基因决定鱼类性别,环境决定模式主要由温度、p H值和密度等决定鱼类的性别。文章对鱼类的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和鱼类性别决定基因Sox基因家族、芳香化酶基因及Dmrt基因家族进行了综述。对鱼类的性别控制技术中性激素诱导技术、性反转技术、雌核发育技术、种间杂交技术、三倍体人工诱导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鱼类性别决定及性别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马属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对兽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及畜牧业繁育良种的应用都是很重要的。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以及染色体和其它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遗传规律,阐明发育、遗传、变异及进化等原理,这对畜牧兽医的发展将是有深远意义的。现将我们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一种自创小型复殖吸虫染色体制备法,对四种常见寄生鱼类的叶形吸虫(中华叶形吸虫、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的染色体组型分析表明,它们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二倍体数目均为2n=18,且核型十分接近,即由四对较长的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四对较短的具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一对具中部着丝点的短染色体组成。但是,它们在染色体相对长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中华叶形吸虫和鳗鲡叶形吸虫,鲶叶形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分别组成一近缘类群。根据发状科各属虫种的染色体组型资料,探讨了该科吸虫的核型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的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技术。[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改进取材方法、玻片的制备、胰酶处理时间以及染色方法等关键步骤,获得了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最佳处理条件和试验方法。[结果]获得了更多的分散较好的分裂相,建立了一套实用性强、带型清晰、结果稳定、简单易行的染色体G显带制片技术。[结论]结果为规范小鼠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琪  谢芳  李碧春 《猪业科学》2003,20(2):13-15
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常用的 4种禽类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同时阐述了染色体制备技术在禽类起源进化、亲缘关系鉴定、杂交不育以及种质评定等诸多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染色体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思茅松毛虫从分子水平开发新型防治措施的重要前提。以卵、5龄幼虫性腺、初羽化成虫性腺、老熟幼虫脑神经节为研究材料,采用传统压片法和空气干燥法两种鳞翅目常见方法,对处理溶液进行时间梯度设置,对思茅松毛虫染色体制备方法、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空气干燥法优于传统压片法;在空气干燥法下,以5龄幼虫精巢制备的染色体效果最好;秋水仙素以作用时间为5 h为宜;低渗溶液选用0.075 mol/L KCI溶液低渗20 min时观察到的中期分裂相最多;思茅松毛虫染色体数目为2n=58,呈颗粒状,为弥散性着丝粒。本研究结果为其他松毛虫属染色体研究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为其分子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羽髓细胞短期孵育制备染色体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有关鸟类染色体制备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 ,但其中大多数方法都对鸟类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实验技术条件要求过高 ,不利于推广利用。本文报道的羽髓细胞短期孵育制备鸟类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是以鸟类雏鸟羽毛的羽髓或成鸟换羽期新长出的飞羽羽髓为实验材料 ,经含有秋水仙素的培养基短期孵育 ,然后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 ,此方法取材容易 ,操作简便 ,对鸟类无损伤 ,是适用于濒危鸟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鹿苑鸡核型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鹿苑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核型性别鉴定和染色体参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前10对染色体核型参数(主要是染色体相对长度)与部分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尤其是7号染色体相对长度与开产日龄的相关系数达0.436。  相似文献   

10.
鸡的染色体数目繁多,大小差异很大,为满足染色体原位杂交等试验的较高要求,获得分散较好、数量充足、固定好的鸡中期染色体展片.本研究改进了传统的制片方法,采用蒸汽法制备鸡分裂中期染色体,克服了染色体分散差、染色体数量少、在杂交实验中出现染色体脱落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标本制备是细胞遗传学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进行白血病、先天愚型等遗传性痰痛的检查和小型动物,如鼠、鸟类等的核型分析,是重要的临床辅助手段.试验对雏鸡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简化了操作程序,并详细讨论了秋水仙素、样品的低渗处理和固定等因素对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避免不利因素,从而确保取得良好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鱼类肾细胞为材料,对丰鲤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鲤的染色体数为2n=100,NF=78,核型公式为:22m+34sm+22st+22t.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们在动物白细胞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猪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这对家畜遗传育种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将有一定意义。现将制备染色体标本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鸡与鹌鹑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鸡与鹌鹑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鸡和鹌鹑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但染色体形态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No.1、No.4、No.6、No.8和W染色体上。No.1染色体,鸡为m型,鹌鹑为sm型;No.4染色体鸡为sm型,鹌鹑为st型;No.6、No.8和W染色体,鸡分别为sm、m、m型,鹌鹑全为t型。  相似文献   

15.
免疫球蛋白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分子质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质量较小的轻链组成,而重链和轻链是由不同染色体上的多基因座编码的,在不同的鱼类中具有不同的基因组织方式。主要以分泌形式存在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介导体液免疫,由于鱼类抗体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使其可识别外界为数众多的抗原,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鱼类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应答的规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Hsu1952年首次把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染色体研究以来,有效地提高了精确性,使这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组织培养在设备条件方面要求较高,需时较长,而且在培养过程常因培养所产生的人工效应影响染色体的观察。在有些情况下,采取快速制备染色体的非培养法,亦能准确、有效地观察染色体。为此,在水貂屠宰季节,我们利用刚宰杀的水貂尸体,开展快速染色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获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的染色体研究虽有过报道,确定其染色体数为2n=64,但对各对染色体的形态人们并不十分了解。Makino(1953)用睾丸压片技术制备染色体,认为毛丝鼠染色体均属于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但论文中没有提供照片。Galton, M. et al(1965)利用肝脏等脏器进行组织培养的方法观察  相似文献   

18.
猪单条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的显微分离与LA-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13/1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2n=36,XY或XX,rob(13;17)]为试验材料,制备其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利用显微分离技术对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进行分离,并将单条染色体进行LA-PCR扩增,其扩增片段大小主要在200~2800 bp;对LA-PCR扩增产物用猪13、17号染色体近着丝点微卫星标记SWR1941和SWR1120与Southern杂交2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LA-PCR产物来源于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该方法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家猪13/17罗伯逊易位所引起的表型效应的遗传机制以及筛选猪13和17号染色体上新的分子遗传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祥 《中国养羊》1996,16(1):8-1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核型和畸变,并以GTG,CBG,硝酸银等方法对染色体标本进行分带处理,分别显示了青海细毛羊染色体的G-带,C-带和Ag-NORs带型,结果表明;(1)青海细毛羊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式为54,XY,NF=62。母羊核型式为54,XX;NF=62。(2)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为断裂和四倍体,频率分别为1.530  相似文献   

20.
染色体制片的质量好坏,与显带效果、染色体分析及其它实验观察有直接关系。我们在鼠-鼠杂交瘤细胞建株的实验中,为了获得分裂相多、分散良好、染色单体清晰的染色体标本,应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多次分组试验,对杂交瘤细胞染色体的制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