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及造林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该地区造林绿化中应该解决好10个问题,包括按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的认识、规划和设计、适地适树、苗木繁育、造林密度、组织实施、督导检查、成果推广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潞城是一个丘陵山区县,全县总面积92.3万亩,有三分之二为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的任务很大。近二年来,我们县委、县政府把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当作兴潞富民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采取了超常规的措施,尽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我们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一举完成了平原绿化10万亩,使以前连续5年没有完成的任务一季达标:二年来完成荒山造林7万多亩,在25个山段开山起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探索》2012,(8):34-34
甘肃省临夏县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统筹推进县城南北两山绿化、庭院经济林建设、老果园改造、荒山绿化、育苗产业培育、绿色通道建设“六大工程”,积极探索生态绿色与林果产业持续发展路子.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以来.临夏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业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农户,调查造林绿化和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研究制定推动林业转型升级的“一揽子”计划,确定在生态林建设中,打破乡界、村界,整山系规划、整流域治理,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在特色林果产业培育中.更新改造老果园,引进推广新树种,大力营造庭院经济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李玲 《南方农业》2022,(4):126-128
当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之下,为恢复生态环境,国家逐渐加强了对于荒山造林绿化方面的重视,以期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基于此,简要介绍了荒山造林绿化的原则,并探讨了荒山造林绿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政府扶持、造林方案制定及造林技术措施3个方面提出了荒山造林绿化策略,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精细整地、加强管理、科学施肥灌溉...  相似文献   

5.
工程监理是当代国际上通用的工程管理制度。多年来的造林绿化质量不高实践证明,很有必要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西安市“主干公路绿化工程”实施监理实践表明,树林成活率达87%以上,远高于未实地工程监理的路段。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解决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改良造林绿化的难点。[方法]分析黄河三角洲目前的盐碱地资源和特点,阐述盐碱地改良与造林绿化现状。在此基础上,依据前人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盐碱地生态改良的研究与实践。[结果]提出了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1)利用传统方法造林绿化改良盐碱地;(2)重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结论]利用盐碱地造林绿化关键技术,实现黄河三角形洲滨海盐碱地改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生态建设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在土地开发方面,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发,然后承包给农民经营,这样,既避免了因无组织开发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又保证了土地开发的质量。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国家对地上、地下水统一管理,用水统一分配,并依法强力推行节水措施等。在造林绿化方面,哪些地方造林、造什么林、怎么造,由国家的造林规划说了算。以色列的造林实施工作由犹太人基金会(JNF)负责,以专业队为主进行施工,使造林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造林质量。在防止过度放牧方面,以色列实行放牧许可证制度,放牧只能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地域内进行,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植被。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建设方法为基础,研究重庆市主要立体绿化形式、实施对策;从桥梁、立柱绿化,墙面、堡坎绿化,护坡、台地绿化,灯杆绿化,阳台绿化,棚架绿化等各个方面提出了立体绿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保护母亲河"、"长江绿化"工程项目的实施,香樟作为一个特别优良的常绿乡土树种在工程造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苗木培育和实施工程造林现场管理的经验看,良种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成效的重要一环,ABT生根粉在香樟育苗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香樟苗木的质量,培育的香樟苗木生长整齐,苗木合格率高,苗木组织充实,侧根、须根较多,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两区三线”道路两旁延伸10m宽的造林,不仅是福清市的首次,福建省也少有。本文在阐述“两区三线”道路现状和造林地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造林树种的确定、造林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制定造林地管护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