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大西洋、春薯3号、春薯5号、吉薯1号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对茎段再生体系进行研究,筛选与优化马铃薯再生体系的条件,以期建立马铃薯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大西洋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效果最佳,诱导的愈伤组织呈鲜绿色,诱导出芽用时最短,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为100%和95%。春薯3号、春薯5号、吉薯1号的分化率分别达79.4%、68.75%、85.7%。其中在添加2.0 mg/L 6-BA+0.5 mg/L 2,4-D+0.4 mg/L KT的MS培养基中,四个品种马铃薯的茎段均能形成愈伤组织,20 d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再生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前提条件.本研究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植物材料,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的分化进行了最佳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激素浓度是2.5mg/L 6-BA、0.2mg/L NAA,且茎段的诱导率要高于叶片的诱导率.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激素浓度为2.0mg/L 6-BA、0.1 mg/L NAA、5.0 mg/L GA3,诱导率为30%,诱导的不定芽在0.2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生根.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马铃薯再生体系,为后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奶牛乳腺炎转基因马铃薯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3种青海省主栽马铃薯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薯2号、青薯9号、费乌瑞它等3个马铃薯品种的幼芽带节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的氯化汞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为试验条件,研究在6种培养基中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最佳处理方案。试验中观察到马铃薯的分化率在不同外植体间的差异较大,愈伤组织分化率为16.89%~28.22%,其中青薯9号的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研究了活性炭再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活性炭再生方法;热再生、萃取再生,生物再生、氧化再生及一些其他再生方法,并预测了活性炭再生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原生质体培养体系改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以马铃薯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来源,通过研究材料预处理方法对原生质体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培养方式及培养基中糖醇与细胞分裂的愈伤组织形成的关系,优化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原生质体培养体系,获得了2个双单倍体系的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番茄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渝洁  李新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20-3020,3022
以番茄栽培品种甲农年丰为实验材料,以10 d的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对不同激素、不同浓度等培养条件的研究,建立了一套优化的适于番茄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总结了诱导番茄再生体系的有效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泰妙菌素生产菌株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Minitab统计软件,采用中心复合响应面设计对泰妙菌素生产菌株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的琼脂浓度和蔗糖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泰妙菌素生产菌株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基优化为马铃薯20.00%(浸提液)+葡萄糖2.00%+蔗糖2.70%+琼脂1.56%,p H=6.5。优化后的再生培养基的单菌落复苏率由0.7‰提高到3.5‰。[结论]该研究可为泰妙菌素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适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方法。【方法】以秦巴蛹虫草无性型菌株CM-16为材料,研究细胞壁裂解酶种类、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体菌龄及稳渗剂种类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1)以0.6mol/L NaCl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6d的菌丝酶解3h,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2)以0.6mol/L甘露醇为稳渗剂,用混合酶(质量分数1%纤维素酶和质量分数0.5%蜗牛酶按1∶1体积比混合)在(26±1)℃对菌龄5d的菌丝酶解2h,原生质体的再生率最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再生率平均为25.7%,此时原生质体平均产量为83.42×105 mL-1。【结论】对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菌丝体菌龄、稳渗剂及酶系种类等条件的优化,可提高秦巴蛹虫草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茎段再生及成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植物组织再生技术相关的培养条件和外植体的研究结果,通过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马铃薯茎段培养的技术要点及相关参数,其中包括外植体处理、培养基、外源激素、光照及温度条件、试管苗移栽的各个步骤。研究结果不仅可应用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同时可应用于马铃薯试管苗扩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拟建立高粱红曲菌M-3的菌丝高效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的优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以1.0mol·L~(-1)山梨醇(pH8.0)为高渗透稳定液,以纤维素酶(0.3%)和蜗牛酶(0.3%)为裂解酶的条件下,考查不同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解pH等单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时间2h、pH值为6.0、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数为3.000×10~6个·mL~(-1),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率为19.33%(再生菌落数为5.80×10~5个·mL~(-1))。  相似文献   

11.
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辣椒、红线辣椒、茄门大辣椒(绿辣椒)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线辣椒为最佳基因型,辣椒离体再生最适外植体为茎段、子叶。诱导茎段愈伤生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0 mg/L 6-BA+2.0 mg/L NAA;子叶愈伤生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0 mg/L6-BA+4.0 mg/L NAA;高效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5.0 mg/L 6-BA+0.1 mg/L IAA;高效不定根分化培养基为MS+0.5 mg/L IBA+0.1 mg/L NAA。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南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南瓜属植物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抗逆性品种的选育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以"锦粟2号"南瓜叶片为外植体,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进行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结果]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诱导叶片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 0.1 mg/L;最适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诱导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5mg/L,芽生根率为100%。[结论]成功获得了"锦粟2号"南瓜的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笃斯越桔离体器官再生不定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笃斯越桔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暗培养时间对笃斯越桔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的再生不定芽效果好于叶柄和无芽茎段,基本培养基中以改良MS最为适合,1/z改良MS、1/4改良MS培养基均不利于不定芽的再生,培养基中添加ZT的诱导效果好于TDZ、IBA。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ZT2.0mg/L和IBA0.3mg/L,暗培养14d后转到光下培养30d,可以使再生频率达到78%,再生芽数达到12.6。  相似文献   

14.
樱桃番茄再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美味樱桃番茄”的再生系统 ,以子叶盘和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 ,分析了不同激素及其质量浓度对外植体诱芽和诱根的影响 ,以及外植体对抗生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适宜的诱芽培养基为 MS+ZT 2 .0 mg/L +IAA 0 .0 5 mg/L ,生根培养基均为 MS+IAA 0 .1m g/L ;卡那霉素筛选质量浓度为 5 0 mg/L。  相似文献   

15.
金柑童期短,1年可多次开花结果,有利于通过遗传转化开展花、果性状和相关基因在花、果实中表达的研究,但目前金柑实生苗再生率还有待提高。以广西阳朔的金弹金柑实生苗节间茎段为材料,发现以35 d苗龄(暗培养25 d,光照10 d)的实生苗节间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培养于再生培养基(MS+3 mg/L 6-BA)上50 d左右,可达到80%以上的不定芽再生率。而经过农杆菌侵染后,以MS+2 mg/L 6-BA+1 mg/L NAA+1 mg/L KT为共培养基,MS+3 mg/L 6-BA为筛选培养基时,并在50 mg/L卡那浓度筛选下,仍可获得13.3%的抗性芽再生率。不定芽切下放置于生根培养基(1/2MS+3 mg/L IBA+1 g/L活性炭)中获得86%左右的生根率。通过对影响不定芽和抗性芽再生频率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最终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金柑实生苗节间茎段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白菜3个结球类型的不同品种(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及不同培养基附加成分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不同基因型间不定芽分化率有明显差异,以叠抱类型的“秋白19号”和合抱类型的“福山包头”再生率较高,直筒类型大白菜不定芽分化率低;带柄子叶是离体培养较理想的外植体,分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5mg/L+AgNO3 4mg/L+ABA0.3mg/L+蔗糖3.0%+琼脂1.0%。建立了大白菜带柄子叶的高频再生系统,从接种到获得再生植株只需55—60d。  相似文献   

17.
兰州百合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兰州百合组织培养体系,提高其植株再生率,建立高频植株再生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鳞片为外植体,以MS和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A(0.2~1.0mg/L)、6-BA(0.5~2.0mg/L)、KT(0.1~1.0mg/L)、IBA(0.2~1.0mg/L)、IAA(0.2~1.0mg/L),对兰州百合进行鳞茎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筛选最佳激素配比。【结果】6-BA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小鳞茎形成,当1.0mg/L6-BA与0.2~1.0mg/LNAA配比时,鳞茎诱导率和平均生成鳞茎数较高;随着NAA浓度的增加,平均生成鳞茎数不断增加,其中以1.0mg/L6-BA+1.0mg/LNAA组合的平均小鳞茎最多,为5.9个。与0.5~1.0mg/LKT+0.2NAAmg/L组合相比,添加0.5~1.5mg/L6-BA+0.5~1.0mg/LKT或0.2NAAmg/L组合的培养基更利于芽增殖,但其丛芽长势较弱,其中以添加0.5mg/L6-BA+0.2mg/LNAA培养基的丛芽长势和小鳞茎长势较好,平均分化鳞茎较多。在以MS、1/2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2~1.0mg/LIAA或IBA的培养基中,随着IAA或IBA浓度的升高,鳞茎生根率不断降低,根质量不断下降,而平均根数和根长表现有所不同。从根的质量来看,MS培养基的根质量不如1/2MS培养基;而在1/2MS培养基中,1/2MS与IBA组合优于与IAA组合。【结论】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6-BA+NAA0.5~1.0mg/L,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mg/L6-BA+0.2mg/L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IBA,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100.0%,根中等长度、粗壮,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8.
贵州花魔芋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魔芋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促进贵州魔芋产业的发展,以魔芋根状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和根诱导的影响不同,NAA比2,4-D和IBA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改良后的1/2 MS培养基中,KT比6-BA和NAA更有利于根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2mg/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4.0mg/L+NAA1.0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KT 0.1mg/L.试验建立了魔芋从外植体到有根苗的组培体系,并移栽组培苗获得了魔芋的小球茎.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草莓(Fragaria vesca)EMC的匍匐茎尖为起始材料,对其茎尖培养及获得的组培苗的快繁和叶片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EMC茎尖培养的培养基为MS+0.5mg/L6-BA+0.2mg/LGA;适合组培苗快繁的培养基为MS+1.0mg/L6-BA+0.2mg/LGA+0.02mg/L IBA;将EMC草莓叶片近轴面向下接入MS+2.0mg/L TDZ+1.0mg/L2,4-D培养基中,暗培养20d后,愈伤组织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可分别达到100%和73%。本试验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野生草莓EMC茎尖培养、组培苗快繁及叶片再生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其遗传转化的研究。以陇东、阿尔冈金以及甘农4号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体细胞胚胎和丛生芽再生途径对于紫花苜蓿再生周期及频率的影响。并通过利用不同外植体、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以实现对这两种再生途径的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三个苜蓿品种中,甘农4号的再生效果较好,下胚轴的再生频率较高,在愈伤诱导阶段添加2 mg/L 2,4-D、1 mg/L KT,胚状体诱导阶段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在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1 mg/L TDZ,则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效果最好;对比发现,丛生芽再生途径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其再生时间仅10周,是紫花苜蓿再生体系建立的一种可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