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牡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牡丹常见病害有褐斑病(Cladosporiumpaeoniae)、灰霉病(Botrytiscinerea)、锈病(Conartiumflacidium)、白绢病(Sclerotiumrolfsi)和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mompa)等...  相似文献   

2.
竹杆锈病的发生使竹材变脆、降低使用价值,重病竹林还会逐年衰败。近年来苏、浙、皖等省竹杆锈病迅速蔓延,发病率常达50%左右,严重的达70—90%以上。我们于1979—1982年对本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了初步的调查试验研究。一、材料和方法于南京定点调查,结合定株观察病竹上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产生时期。于3月间取成熟的冬孢子堆(发育较饱满),使其充分  相似文献   

3.
由我院林学系吴光金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竹杆锈病研究》,于不久前通过了由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杆锈病是水竹的毁灭性病害。大发生时常严重影响水竹生产。本研究在弄清水竹杆锈病病菌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营林措施、选择抗病竹种和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面积综合防治试验,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竹杆锈病发生较广泛,危害淡竹、刚竹、桂竹等。经农药防治试验表明,用晶体石硫合剂防治效果最好,连防3年,防治效果达88.1%~98.6%,感病指数为0.54~4.8。70%的代森锰锌和20%粉锈宁次之,效果分别为83.9%~87.6%和84%~87.4%。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竹杆锈病菌冬孢子堆的6种处理及夏孢子堆孕育过程的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冬孢子堆的存在对夏孢子的产生有保护和促进作用,这为及时杀灭冬孢子堆,切断浸染源防治竹杆锈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毛竹丛枝病与竹杆锈病是毛竹的主要病害。两种病害经常在毛竹林发生,严重影响毛竹生长。毛竹丛枝病毛竹丛枝病是毛竹林最常见的病害。发病初期,染病小枝第1节延伸成多节细长的蔓枝,病枝上叶片变成鳞片状。秋后或翌春,病枝端部常枯死,产生小侧枝。丛生侧枝逐年增多,逐渐长成鸟巢状或呈球状下垂丛生小枝群,故该病也称为竹扫帚病、竹雀巢病。  相似文献   

7.
连续3年观测研究得知:寄生在落叶松属Larix spp。植物上的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Chou)Tai流行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与气候因子中的降雨量关系密切;而寄生在褐锈菌上的重寄生菌Sphaerellopsis filum(Biv-Bern.)Sutton流行高峰期则为8月下旬,与大气湿度关系紧密。日中流行规律观测研究得知:落叶松褐锈病菌夏孢子日飞散曲线  相似文献   

8.
根据5-8月对松潘云杉球果锈病常灾区林下植物锈病种类调查和反复接种试验结果,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的转主植物为李属中的野樱桃,即微毛野樱桃Prunus clarofolia Sohonia和多毛野樱桃P.polytricha Kochne。  相似文献   

9.
根据5—8月对松潘云杉球果锈病常灾区林下植物锈病种类调查和反复接种试验结果,云杉球果锈病病原菌的转主植物为李属中的野樱桃,即微毛野樱桃PrunusclarofoliaSohonia和多毛野樱桃P.polytrichaKochne。  相似文献   

10.
连续3年观测研究得知:寄生在落叶松属Larixspp.植物上的褐锈病Triph-ragmiopsislaricinum(Chou)Tai流行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与气候因子中的降雨量关系密切;而寄生在褐锈菌上的重寄生菌Sphaerellopsisfilum(Biv-Bern)Sutton流行高峰期则为8月下旬,与大气湿度关系紧密。日中流行规律观测研究得知:落叶松褐锈病菌夏孢子日飞散曲线呈“M”型,两次飞散高峰出现在8时和16时,并与降雨量呈负相关;而褐锈病重寄生菌的曲线形式与之相反,两次高峰出现在0时和12时。人工接种重寄生菌防治落叶松褐锈病是适时期为褐锈病流行高峰前10天,寄生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三年应用和推广“竹杆锈病防治技术要点”,累计防治面积达1828.13ha,占总发病面积84.6%,直接防治效果92.3~100%,新竹发病率从57.0~13.7%下降至12.2~2.1%,总发病率从78.5~21.7%下降至24.2~3.2%。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发生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辽宁省章古台,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主要发生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苗木和中老龄树木上,树龄越大,病害越重。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节均能放散与传播,降雨节律和降雨量直接影响到放散数量多,病害发生重。人工接种树木发现,从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病菌无需伤口即可直接侵入当梢并使之枯萎。病菌的侵入时期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此间也是  相似文献   

13.
云杉稠李球果锈病Thekopsora areolata(Fr.)Magnus.是巩留林区及种园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的重要种实病害。其转主寄主为欧洲稠李Padus racemosa。病菌借雨雾,山风和回旋气流传播,有效传播距离250m。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鳞片张开授粉时病菌伺机侵入,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于5月25日左右球果授粉初期和5月30日左右球果授粉  相似文献   

14.
云杉稠李球果锈病Thehopsoraareoiata(Fr.)Magnus。是巩留林区及种子园雪岭云杉Piceaschrenkiana的重要种实病害,其转主寄主为欧洲稠李Padusracemosa。病菌借雨雾、山风和回旋气流传播,有效传播距离250m。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鳞片张开授粉时病菌伺机侵入。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于5月25日左右球果授粉初期和5月30日左右球果授粉高峰期两次用药,防治效果达91.5%。  相似文献   

15.
云杉球果锈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肖育贵(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云杉球果锈病菌(Thekopsoraareolatra)属于全型锈菌,在整个生活周期中要经过5个孢子阶段,并且是一种转主性寄生菌。其性孢子和锈孢子寄生在云杉属(Picea)的球果上.夏孢子、...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在吉林省黄泥河林区,樟子松病害有12种,分别是苗木立枯病、苗木茎叶腐烂病、苗木紫叶病、瘤锈病、疱锈病、烂皮病、枯梢病、红疣枯枝病、窒息病、落针病、松针锈病、针叶红斑病。发生普遍或危害严重的有3种,分别是疱锈病、瘤锈病、松针锈病;发病率和病害指数分别为8.0%~48.6%与5.3~18.0、1.6%~85.0%与0.5~28.8、23.0%~100.0%与2.4~19.5。  相似文献   

17.
刚竹茎腐病研究初报余桂萍(安徽省黄山林校,屯溪245000)刚竹属禾本科(Poacede)刚竹属(Phylloslachys)。刚竹生长快,枝叶茂盛,翠绿挺拔,可供庭园绿化与观赏和编制竹制品、工艺品之用。刚竹在自然界中由于发生茎腐病,严重影响其正常生...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从1980年开始,经过竹秆锈病(Stereos tratum Corticioides)发生规律观察表明,此病专危害竹类。在竹杆上产生冬孢子、夏孢子和菌丝进行侵染循环。其侵染规律是:10月至翌年3月,为冬孢子堆时期;4月,冬孢子堆于雨后吸水膨胀,逐步脱落,在脱落的竹表皮上产生夏孢子;5月至7月,是夏孢子产生和侵染期;8月,夏孢子脱落后,病斑在竹表皮下繁衍大量堆状菌丝;9月中旬,菌丝上产生冬孢子堆,10月突破竹表皮外露。经接种试验,冬孢子无侵染能力,夏孢子是传播的唯一来源,夏孢予的产生又必须经冬孢子阶段。  相似文献   

19.
1974年在浙江竹区发现一种刚竹病害。典型症状是竹杆基部紫色,形成条、环状绕竹杆基部一周深紫色斑。1980—1987年对此病进行了研究,经鉴定此病由束梗镰孢菌(Fusarium stilloides Wollenw.)引起。病菌广布土壤中,在霉雨季节病菌从竹根、蔸,竹杆基部的伤口侵入,7—8月高温时病斑迅速扩散。重病株当年9—10月开始落叶,以后逐渐全株枯死。病害发生同竹龄、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水平有关。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20.
经初步统计,在辽宁省为害针叶林的小蠹有30种。引起小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松毛虫Dendrolimusspp.、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matsumurae、落叶松枯梢病Botryosphaerialaricina等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危害。通过监测、测报准确掌握先锋种及优势种发源地的分布和动态,在重点压低虫源的基础上,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应作为根治小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