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肃省庆城县赤城乡赤城村坷崂组村民李希恒,家有5口人,有1993年栽植的盛果期苹果园7.5亩。根据专家指导,2007年他通过间伐对果园进行阳光树形改造,栽植密度降至6 m×4 m。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秦冠。果园配套电动抽水井1眼,可存2万kg苹果的果窖1个。2011年,通过SOD奶蜜苹果生产和品牌包装销售,产值达25万元,亩纯收入突破3万元,人均收入5万元。当年,新购面包车1辆,新建四合院1处,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果业致富梦。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庆城县赤城乡赤城村坷崂组村民李希恒,家有5口人,有苹果园7.5亩,1993年栽植。2007年进行阳光树形改造,通过间伐,现在密度为6米×4米,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秦冠。果园配套小电井1眼,砖箍果窖1孔,可贮苹果2万多千克。2011年通过SOD奶蜜苹果生产,果实精细包装,产值达25万元,亩纯收入突破3万元,人均收入5万元。2009年新购置面  相似文献   

3.
<正>我家住铜川市印台区,有苹果园80亩,其中挂果园20亩。1986年首次在旱塬洼地建苹果园5亩,这5亩园自盛产果距今已经20多年了,共获总产值100.81万元,年均产值5万余元。最高年份全园总产量2.5万kg,产值11.8万元(自食及送亲友的除外)。如今全园已间伐了14株树,剩余196株树生长健壮,园貌整齐,仍是我们当地的示范园。回顾自建园至今近30年的果园管理历程,我有过许多次失误,每次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下面,我总结一下这些失误和由失误而得到的启示,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帮助。1新建园和幼园管理的失误与启示1.1失误1985年,我计划新建5亩苹果园,占用麦田和空地(原来是瓜田)各半。当年秋季整地,第2年春季一次性栽植优质红富士和秦冠苗木210株,株行距3 m×5.27 m,分4行栽植。栽植时,麦田和空地同样采用了打坑、扩穴、施肥、蘸泥浆栽植、  相似文献   

4.
"一亩苹果园,能卖两万元",这不是神话.这个果园的主人董奎奎,如今可是陕西省凤翔县的名人.2001年,他栽植苹果800 m2,栽植密度为2.5m×3.5 m,667 m2栽了72株,全园93株,2008年生产苹果5 000 kg,均价4.2元/kg,收入2.1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状元.  相似文献   

5.
<正>渭北乔化红富士苹果园大多栽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砧木多为新疆野苹果,栽植密度3 m×3~4 m。这些乔化红富士苹果树经过近20年生长,树体高大(有的高达4 m以上),树冠郁闭(透光率不足18%),病虫害严重,优果率低于40%。不少园虽然实施了大改形,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2008年开始,笔者跟踪调查了淳化县苹果园间伐技术应用情况与效果,现针对间伐后的果园管理提一些配套技术实施建议。1处理残根土壤1)清理间伐树根。为了便于清理被间伐树的树  相似文献   

6.
“一亩苹果园,能卖两万元”,这不是神话。这个果园的主人董奎奎,如今可是陕西省凤翔县的名人。2001年,他栽植苹果800m^2,栽植密度为2.5m-3.5m,667m^2栽了72株,全园93株,2008年生产苹果5000kg,均价4.2元/kg,收入2.1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苹果状元。  相似文献   

7.
栽植密度过大是灵川脆蜜金桔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改善灵川脆蜜金桔的果实品质及提高产量,于2013~2014年对灵川脆蜜金桔进行密植低效园间伐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疏株间伐改密为稀,进行树形修剪,可降低树冠覆盖率,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树立体结果能力,优质果比例提高,产量提高75 kg/hm2,果品销售价格提高1元/kg,成本投入减少40650元/hm2,纯收入增加65220元/hm2,实现了节本增收的目的,极大提高了果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庆城县金华果品运销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张庆安,是庆城县远近闻名的苹果产业创业致富带头人。从1992年开始,他就在自己仅有的7.2亩承包田里栽植了苹果树,此后就连年扩大栽植规模,在他精心的经营下,2000年开始收益,2002年苹果销售收入3万多元,2006年至今,他的果园每年苹果收入8万~10万元。他的致富事迹,引人注目。村民们纷纷效仿,兴起了栽果树的热潮,2010年入秋以来,他所在  相似文献   

9.
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改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东黄土高原区15年生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间伐、提干、落头3种处理树体光合特性、花芽量、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提干、落头3种处理均能提高红富士苹果树的光合效率、产量和果实品质,其中隔株间伐处理效果最好;行株距为4m×3m,盛果期干高100~110cm,落头高度230~280cm,每667m2枝量8.5万条是成龄乔砧红富士苹果比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在陕西渭北,栽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红富士果园,因树体高大(有的果园树高达到4m以上)、树冠郁闭(树冠的透光率不足15%)、冠幅庞大(许多树体的冠幅已达4m以上)等因素导致果园生产能力大大下降,很难达到优质高效生产的目标。只有通过间伐、降低密度、高光效树形改造等措施,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在实施果园间伐的实践中,由于对间伐后的植株及树穴处理不当,引起了苹果园次生病害如根腐病、腐烂病、  相似文献   

11.
<正>在陕西渭北,栽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红富士果园,因树体高大(有的果园树高达到4 m以上)、树冠郁闭(树冠的透光率不足15%)、冠幅庞大(许多树体的冠幅已达4m以上)等因素导致果园生产能力大大下降,很难达到优质高效生产的目标。只有通过间伐、降低密度、高光效树形改造等措施,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在实施果园间伐的实践中,由于对间伐后的植株及树穴处理不当,引起了苹果园次生病害如根腐病、腐烂病、  相似文献   

12.
洛阳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是红富士苹果的适宜区,现有红富士苹果面积30万亩,其中1992年-1996年栽植的20万亩中有60%的果园,由于栽植密度过大,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果园郁闭,产量低,品质劣,经济效益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2002年开始,在洛宁县上戈镇采取了以树形改造为主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进行红富士低产园改造,经过5年的努力,平均产量达到了2000kg/667m2左右,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 密度调整与树形改造相结合 果园密度调整应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品种特性、砧穗组合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在肥水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果园密度可参照以下标准:普通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22~28株,株行距为4~5 m×6m;普通品种/矮砧或短枝品种/乔砧组合,每667 m2(亩)栽45~67株,株行距为2.5~3.0 m×4~5 m.对密度过大的果园,可根据要求确定永久株(涂红漆标识),其他当作临时株处理,在保证稳产的前提下,按临时株为永久株让路的原则,影响一点去一点,直至彻底间伐.  相似文献   

14.
保护地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葡萄的经济效益 ,进行了大棚栽培试验 ,效果良好 ,现将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品种选择 保护地栽培必须选择早熟优质品种。要求穗大整齐 ,色泽艳丽 ;果粒大 ,易着色 ,风味好 ;坐果率高 ,叶片较小 ,抗病能力强 ,果实耐贮运。经试验认为 86 12、萝莎、京亚、京秀、87- 1、早紫等品种较好。栽植时间在葡萄落叶后晚秋最好 ,栽植株行距以0 .5m× 1.5m为宜 ,第 5年可进行隔株间伐。2 肥水管理  1栽植前挖深、宽各 0 .8m的定植沟 ,每 6 6 6 .7m2 (亩 )施有机肥 50 0 0 kg,与表土混合填入沟里 ,并施 10 0 kg硝酸磷肥。 2栽后浇水 ,覆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凤翔县彪角镇沈家坡村雪仁焕、雪换换、雪勤劳兄弟潜心钻研苹果作务技术,实行果园省力、精细、高效化管理,0.56hm2苹果园连续10年平均优果率90%以上,平均667m2产量4000kg以上,每年667m2平均收入4940元。果园建于1992年春,主栽品种为新红星,占75%,授粉品种为黄元帅,南北行向,株行距2.5m×3m,共栽植720株,0.56hm2。1995年销售收入2万元,1996年4万元。针对品种老化,效益下滑的市场现状,他们于1997年春开始高接换头,将部分品种改换成短枝富士,1998年春大规模高接换头,1999年春全部高接,主栽品种短枝富士(惠民短富)占70%,丽嘎拉占20%,华冠、…  相似文献   

16.
五龙红是新选育优良短枝型苹果品种。近年来,我区发展约1万亩,占苹果幼树的50%,其中:(1)董家埠120亩,1983年建园,地势平坦;共栽五龙红8900株,授粉品种金矮生2000株:栽植方式是8行主栽品种,2行授粉品种,株行距2.5 × 3m,亩栽89株。 1985年3年生时,开花株率60%,总产果1000kg,平均亩产100kg;至1988年(6 年生)全园总产量17.5万kg,平均亩产1508.5kg,市外贸部门收购出口后单价比普通红星高0.3元。(2)五龙涧村200亩,是典型的山地果园,株行距2.5 ×3.8m:授粉品种金矮生、秋红。4—6年生,平均亩产125kg,平均单价比普通红星高0.20元。 现将五龙红苹果…  相似文献   

17.
报刊摘引     
“大改形”果园科学应用环剥技术1)利用环剥间伐临时植株对于乔砧果园来说,栽植株行距小于3m×4m的,必须进行隔株间伐。但对已确定的临时性植株,先不要急于间伐,可于6月上中旬采取主干重环剥的方法处理,既能保持第2年丰产,又能有效控制临时性植株的生长势,给永久性植株预留充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忻州市果业生产发展较快.截止2008年果园面积已达5万hm^2.但总产量仅16694万k,总产值27380.7万元,平均每667m^2(亩)的产值仅300余元,果园效益低下。经过对全市果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果园效益低下主要是由于果园地下管理不当所造成。现将该地区果园地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栽植较密的国光苹果树进入盛果期时,如管理措施不当,往往不能大量结果,造成树势偏旺,尤其是控冠不及时,会直接影响树体产量和果实品质。为了能有效地控制盛果初期国光苹果树的旺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产量和品质,于1988年对昌黎县东腾远村果园十年生国光苹果树进行了不同时期的主干扒皮试验。该果园面积50亩,有国光苹果树600株,行株距4米×4米,砧木为山定子。土壤砂性,表土层(0—20c m)含全N390ppm,p_2O_534.5ppm,k_2o120ppm,有机质0.79%,pH值5.84。地下土肥水管理较好,但树上管理较差,树冠郁闭,树势过强,光照不良,结果很少。  相似文献   

20.
田家大队位于莱西县大沽河上游,地处丘陵坡地,1967年后栽植苹果99亩、梨树7亩,十几年来由于对果品生产重视不够,技术力量薄弱,果园管理粗放,致使树弱多病,结果晚,产量低1981年106亩结果园,产果品16万斤,收入12500元,平均亩产1509斤,亩收入118元。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反映,栽苹果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