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芜生姜高产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是莱芜市主导产业之一,生姜种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并且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由于莱芜生姜品种单一,加上长期的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创新,致使几年来生姜的产量徘徊不前,商品性差,市场竞争力弱,莱芜生姜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针对这一实际,莱芜市农科院从优化莱芜生姜这一品牌入手,从脱毒姜的培育,选育出口创汇新品种。建立脱毒或无病姜种繁育基地,配方施肥,遮阳网代替影草遮荫,后期延迟收获,  相似文献   

2.
莱芜大姜是我国名优生姜品种,该品种姜块肥大,色泽光亮,肉细丝小,营养丰富,风味浓郁,除鲜食外,还适宜加工成多种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几年在山东莱芜及周边地区大面积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莱芜大姜的脱毒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姜秸秆栽培平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亮 《食用菌》2007,29(4):30-31
莱芜生姜是全国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莱芜生姜种植面积约1万hm^2,每年生姜收获后,都有大量的生姜秸秆散落于田、弃放路边或就地焚烧,既浪费可利用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笔者以生姜秸秆为主料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莱芜生姜生长周期长,富含蛋白质、脂肪、糖分等营养物质,是莱芜当地的名优特产品,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的侵害。文章分析了莱芜生姜的主要特点及分布范围,总结了主要病害类型,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指导种植合规用药,生产优质生姜,增加姜农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莱芜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在1997年,莱芜市莱城区被推荐为"中国生姜之乡"。莱芜生姜具有个大皮薄、丝少肉细、色泽鲜艳、辣浓味美、营养丰富、极耐贮藏等优良特性,与外地生姜比较,其营养成分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首位。莱芜逐渐形成以生姜为主的区域特色鲜明、产业聚集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主导优势产业,以生姜种植、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正成为莱芜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生姜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东南亚、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相似文献   

6.
莱芜生姜是我国名贵产品之一,早在60年代,莱芜生姜就以"皮薄肉厚、辣浓味美、色泽鲜艳、高产耐贮"而驰名中外,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慕名前来引种。从莱芜片姜的变异株中优选而成的"鲁王1号"、"鲁王2号",除具有莱芜片姜的优良性状外.其茎杆粗壮.节间长.分枝较多.生长势强,产量高,商品性好。1、选育经过莱芜生姜殖。1995年我王庄镇付宁街的生姜承包田时,发现了17大田群体明显之后经过96年年分区试验、繁育和多点鉴出了表现优异、王1号、鲁王2年10月18日顺区科委组织的现已示范繁育顷、鲁王2号2.32、选育结果(1)植物学特号茎…  相似文献   

7.
锌与硼对莱芜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锌与硼对莱芜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王晓云,程炳嵩(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室泰安271018)莱芜生姜是山东省的名优特产,近几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从全市土壤养分分析结果看,有效锌平均含量为0.51×10-6,有效硼为0.30×10-6,均接近一般作...  相似文献   

8.
生姜是莱芜市主导产业之一,生姜种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并且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由于莱芜生姜品种单一,加上长期的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创新,致使几年来生姜的产量徘徊不前,商品性差,市场竞争力弱,莱芜生姜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莱芜地区集成推广土壤熏蒸处理,生物农药防治,杀虫灯、性诱剂和释放天敌及高位棚式遮阳网调控等生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每667 m2 农药用量降低30% 左右,生姜品质达到高端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与绿色安全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生姜茎基腐病,促进生姜产业健康发展,对茎基腐病在莱芜生姜上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进行阐述,并在大量调查和长期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茎基腐病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其中莱芜生姜茎基腐病致病菌为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生姜整个生长期和...  相似文献   

11.
莱芜生姜是山东名优特产,在莱芜栽培历史悠久,1997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在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被评为名牌产品。近几年立足当地自然与生产条件,针对莱芜市具有传统优势和地域特色的生姜产业,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发。通过大量的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以莱芜小姜和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秋水仙碱处理生姜幼芽根茎,分析了莱芜小姜与莱芜大姜后代各性状的抑制率、变异类型及突变率。结果表明:莱芜小姜VM1代性状的抑制率小于莱芜大姜;莱芜小姜的变异类型多于莱芜大姜;莱芜小姜获得的有益变异类型多、比例高且稳定性好。说明秋水仙碱处理密苗型莱芜小姜更容易获得高产稳定的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3.
“辐育一号”大姜是山东省莱芜市农科所培育出的生姜新品种。它取材于莱芜大姜,是利用常规诱变育种(经C060放射源辐射处理诱导其变异)和生物技术(组培快繁)相结合的方法,从辐射处理的莱芜大姜种植田中选出目标单株进行种植复选,经过5年的连续筛选试验,成功选育出的优良性状稳定的生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张强 《蔬菜》2021,(1):28-31
为了解决莱芜地区农户平均土地资源有限,传统生姜一年只种一季,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近两年来,结合济南市莱芜区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利用生姜营养钵育苗、高温土壤消毒、立式条幅遮阴、划抽法采收等技术探索出在同一地块进行大蒜—生姜—大蒜周年栽培模式,从而实现了大蒜—生姜—大蒜周年生产,突破了大蒜和生姜的传统种植方式,并达到了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目的,取得了每667 m~2纯收入34 350元的好成绩,为大蒜和生姜高效轮作模式及科学的茬口安排探索出了一条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姜施用钢渣硅肥防病增产的效果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生姜种植面积达1万hm2之多,年产量30多万t,但近年来种植户偏重施化肥,有机肥投入减少,加之生姜在该区连年种植,导致土壤营养比例严重失调,生姜病虫害加剧.  相似文献   

17.
吕华 《中国蔬菜》2005,1(5):51-53
生姜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约6.7万hm2,而莱芜的生姜种植面积占山东省的1/3,已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生姜生产、出口基地。莱芜生姜栽培历史悠久,素有“中国生姜之乡”的美称,2003年3月10日通过了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的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收入,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生姜产品农药残留量加大,这已成为生姜出口的瓶颈。为此,莱芜市植物保护站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生姜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1姜瘟病姜瘟病(腐烂病)为细菌性病害,是…  相似文献   

18.
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无法利用有性杂交等手段育种,因此,品种选育方法受到很大限制。本文总结了秋水仙碱处理"莱芜小姜"得到多倍体生姜的最佳材料、浓度、方法、选择世代及优异表现型的特性,建立了一整套利用秋水仙碱进行多苗型生姜幼芽根茎处理并选育出优良变异系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9.
莱芜生姜是山东名优特产 ,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块大皮薄、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色泽鲜润、营养丰富、适应性强、耐贮存等优良特性。近年来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 ,生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由 1978年 6 6 7hm2 发展到 2 0 0 1年的 1万hm2 以上 ,产量大幅度提高 ,每 6 6 7m2 产量由 70年代的 10 0 0kg提高到 30 0 0kg左右。随着生产的发展 ,生姜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除鲜姜块直接销售国内外市场外 ,还开发了姜芽、姜片、姜脯、姜油、姜汁等十几个系列产品出口创汇。1 生产发展现状莱芜生姜的主栽品种为莱芜大…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主栽生姜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生姜提取参数差别不大;在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80 min为最佳经济条件,莱芜寨里生姜姜油树脂的提取率达到5.06%,是山东地区提取率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