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青海省低海拔地区春油菜施肥现状与减肥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青海省春油菜的施肥现状和减肥潜力,在该省低海拔春油菜典型种植区(海拔2 600 m以下)选取了451户农民进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调研区有47.7%的农户种植的春油菜产量都超过2005—2017年青海平均产量(1 674~2 158 kg·hm~(-2)),有44.6%的农户低于平均产量;20.4%的农户氮肥投入适中(120~160 kg·hm~(-2)),35.9%的农户偏高和很高,43.7%的农户偏低和很低;17.5%的农户磷肥投入适中(90~120 kg·hm~(-2)),69.0%的农户偏高和很高,13.5%的农户偏低和很低;钾肥、微量元素肥料投入基本为空白;20.8%的农户施用有机肥,但有机肥用量低,极少有农户种植翻压绿肥。总之,青海春油菜氮肥投入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且都比较严重;磷肥施用量普遍偏高;其它化肥与有机肥等施用很少。1/3春油菜田有氮肥减量空间,2/3春油菜田有磷肥减量空间,至少有20%的春油菜田氮磷化肥可同时减量。同时,施氮量偏低的春油菜田应该加强培肥,有效硼等微量元素含量偏低的油菜田应适时施用微肥,保证春油菜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油菜是我国,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油料作物,2014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达758.80万hm~2,处于世界第二位,总产量达1477万t,占世界总产1/4。目前长江流域对油菜产量影响的限制因子,主要有品种、土壤、施肥、栽培管理、气候等,其中施肥技术与肥料品种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目前长江流域地区油菜施肥中除氮磷钾三要素外,中微量元素施用效果较好的主要有硫肥、锌肥和硼肥。2016年~2017年我  相似文献   

3.
油菜终花期摘除3叶防治菌核病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一直是陕西汉中盆地油菜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80年代至今,曾出现过多次大流行年份,发病面积达2.67万hm~2以上,占油菜面积50%左右。一般田块病株率20%~30%,病指15~19,每667hm~2损失约10%,常年全区发病1.3—2万hm~2,年均损失1300t以上油菜籽。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和7种药剂对油菜茎象甲防治效果及对油菜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春漫灌浇水一次在田间应用和小区试验中对茎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09%和19.91%,为害株率比对照CK分别降低30.37%和32.11%,浇水施肥处理试验组油菜株高比CK提高76.84%,含油量提高2.9百分点,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37.7%;25%甲维·氯虫苯EC 150 g/hm~2处理对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最高,达85.45%,为害株率比CK降低75.8%,其次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防治效果达到80.21%,两种药剂处理可使油菜农艺性状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比对照显著提高,一次分枝长度则显著降低,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7.16%和36.76%,含油量分别提高2.63和2.93百分点;其他药剂处理对油菜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在49.69%~69.23%之间,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南充市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四川省的10%左右,常年种植面积在7万hm2左右.其中,移栽面积达90%以上,而草害面积高达5.7万hm2.特别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油菜种植面积还将逐步扩大,油菜田草害逐年加重,与油菜争光、争肥问题突出,给油菜籽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鉴于南充市化学除草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实际,于1998至2000年对国内部分厂家近年生产的新型油菜田除草剂进行了研究,1999至2001年大面积推广,使油菜田草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公顷分别施用纯氮0、75、150、225 kg,研究氮肥水平对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2号的产量、养分吸收量、不同部位分配比例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磷肥、钾肥和硼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75~225 kg·hm~(-2)可显著增加春油菜地上各部位产量,其中籽粒平均增产量为1 274 kg·hm~(-2),平均增产率为77%,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增加3 116 kg·hm~(-2),平均增产率为79%。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地上部氮素累积量(P0.05),平均增加69%;在施氮水平为150~225 kg·hm~(-2)时,施氮可以显著促进春油菜磷、钾素的累积,累积量平均增加69%和239%。青杂12号成熟期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分配均表现为:籽粒茎秆角壳,分配比例平均为74.7%、19.5%和5.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杂12号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从28.2 kg·kg~(-1)下降到15.3 kg·kg~(-1),增施氮肥后氮肥农学效率、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地力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8.2 kg·kg~(-1) N、32.8%、25.6 kg·kg~(-1) N和59.1%。根据产投比结果分析,本试验条件下青海省春油菜推荐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新疆旱区不同滴灌频次下春油菜根系生长和产量性状,以新油17号为参试材料,设4个灌水频次(W_1,W_2,W_3,W_4)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频次由W_4(苗期+现蕾期+花后10d+终花期)减少至W_1(不灌水)时生育期相应缩短2~5d;不同滴灌频次对含水率影响W_4W_3W_2W_1,由W_1增加至W_4对0~60cm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60~100cm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0~40cm根干重增加显著,根活力值相对较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由W_4减少至W_1油菜产量由3026.5 kg·hm~(-2)降至1219.1 kg·hm~(-2),农艺性状也相应降低,差异显著;W_3处理油菜产量为2749.1 kg·hm~(-2)与W_4无显著差异性。综上,设置现蕾期和花后10d两次滴灌对产量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是目前可行的节水高产的高效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春油菜蚜虫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造成春油菜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991~1992年作者研究了春油菜不同生育阶段受蚜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油菜植株受蚜虫为害时,导致株高下降、有效角果数减少、单株产量下降。油菜苗期、苔花期、角果期的临界为害量分别为12~15、50~100、90~100(头/株)。根据虫量与产量损失预测模型,结合春油菜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经济效益及天敌各防治风险等因素,本文提出了每hm~2产1050kg的油菜田,防治指标为12头/株。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来,油菜根肿病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油菜的正常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油菜发病面积200万hm~2,平均产量损失达20%~30%,严重田块产量损失达60%以上。因其病菌传染性强,传播蔓延快,防治难度大,被称为"油菜癌症"。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病害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导致湖北省宜昌、荆门、荆州等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布。为此,石首市作为荆州地区的重要油菜产区,积极开展了油菜  相似文献   

10.
彭昌家 《植物医生》2001,14(6):9-10
南充市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四川省的10%左右 ,常年种植面积在7万hm2左右。其中 ,移栽面积达90%以上 ,而草害面积高达5.7万hm2。特别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油菜种植面积还将逐步扩大 ,油菜田草害逐年加重 ,与油菜争光、争肥问题突出 ,给油菜籽产量和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鉴于南充市化学除草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实际 ,于1998至2000年对国内部分厂家近年生产的新型油菜田除草剂进行了研究 ,1999至2001年大面积推广 ,使油菜田草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果。1材料与方法试验选择在高坪区…  相似文献   

11.
<正>咸宁市是油菜种植大市,常年种植面积7.5万hm2以上。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最主要的病害,常年发生面积为4万hm2以上(见表1),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可减产10%~30%,大发生年份可减产50%以上。2015年咸宁市油菜菌核病中等至偏重发生,为近年来发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四川省洪雅县引进广汉三星堆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德邡油1号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从苗情观察和理论测产结果来看,该品种表现突出。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具体表现为五点:一、生育期适中。德邡油1号属甘蓝型中熟品种,在四川省洪雅县种植全生育期215 d左右,与前几年该县大面积种植的川油16生育期相当,比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油菜长效缓释专用肥(25-7-8)"简化施肥技术,比较不同施肥量(0、30、40、50、60kg/667m2)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从初花至终花历期分析,不施肥区为17d,习惯施肥与30kg/667m2油菜长效缓释花历期相当,随着缓释肥用量加大,花历期随之延长,最大值是60kg/667m2缓释肥处理组,花历期为24d;施肥量加大后,油菜成熟收割期明显推迟。作为油菜轻简化技术推广,从生育进程田间长势分析,该土壤肥力生产模式最佳施肥量为40kg/667 m2。根据2018年~2019年田间产量与长势综合分析,40kg/667m2的施肥量,油菜直立生长、不歪倒,产量187kg/667m2,有利于机械收割。  相似文献   

14.
宜都市2012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2012年油菜栽培面积8 400hm2,单产140kg,总产1.7万t,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频率高,特别是今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给油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成为制约我市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将2012年宜都市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1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 1.1发生期 去年秋季油菜菌核病叶片发病始见期为11月25日,与常年相当. 茎秆发病大量出现的时间,常年为4月20日前后;今年出现在5月2日,比常年推迟12d.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剑河县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之一,油菜田杂草与油菜争肥争水,直接影响油菜的生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通过2014—2017年对剑河县油菜田杂草的调查结果表明,油菜田杂草有16科39种。  相似文献   

16.
油菜病毒病在中国分布很广,常造成油菜籽产量的严重损失,是油菜的主要流行性病害之一。有关油菜病毒病的自然区划以往研究报导甚少。为了提高油菜病毒病预测预报的正确性,为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作者根据全国油菜病毒病研究协作组在1980年至1986年积累的资料和有关历史文献,并参考全国种植业区划,对我国油菜病毒病病区作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不断受到重视,并在全国范围内多种作物上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四川省乐至县自2016年以来开展油菜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结果显示,示范区油菜有效角果率、结实率、产量和质量等均比仅靠风媒自花授粉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667m2产量提高10%~15%,净收益提高194.40元;在病虫害控制与农药使用方面,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常规防治区减少50%左右,对菌核病的防效59.58%,有效保护了蜜蜂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总体收益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旱作大棚试验,研究不同滴灌系统布置、水肥供应模式对冬油菜生长、产量、土壤水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设置3种滴灌毛管布置方式:G1(一管一行)、G2(一管两行)和G3(一管三行),3个灌水水平:W1(50%ET_0)、W2(75%ET_0)和W3(100%ET_0),以及3个施肥水平:F1(N∶P_2O_5∶K_2O∶H_3BO_3为300∶190∶110∶8 kg·hm~(-2))、F2(N∶P_2O_5∶K_2O∶H_3BO_3为450∶280∶160∶12 kg·hm~(-2))和F3(N∶P_2O_5∶K_2O∶H_3BO_3为600∶380∶220∶15 kg·hm~(-2)),研究油菜生长发育、生理指标、干物质量、产量及水肥利用对不同滴灌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滴灌毛管布置方式,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油菜生理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油菜生长量、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高水(W3)处理更有利于油菜生长但其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中水和低水处理,W1处理平均水分利用效率较W2和W3高37.73%和76.36%。生长量和产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高水高肥G1W3F3处理产量最高,为5 430 kg·hm~(-2);G2W2F3处理产量为5 400 kg·hm~(-2),较G1W3F3处理产量虽低0.5%却节水25%,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综合分析可知,从节水高产经济的角度考虑,G2W2F3的滴灌施肥模式可作为本试验条件下较合适的滴灌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荆州市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偏重 ,局部大发生程度 ,全市 2 1 8万hm2 油菜全部发病。防治面积 19 6万hm2 ,占发生面积的 89 9%。因防治挽回油菜籽损失 344 2 6t,实际损失 2 0 2 19t。1 发生特点1 1 见病迟今年田间始见病叶迟 ,3月 15日才见病 ,而去年 3月 5日田间即有病叶发生。1 2 病叶在油菜开花前期发展快 ,中期发展缓慢 ,后期持续上升3月 10日油菜进入始盛花期 ,3月 15日初见病叶 ,3月 18日叶病株率为 2 3% ,3月 2 2日叶病株率达到 17 4 % ,4d之内上升 6 5 6倍。 3月 2 5日油菜进入盛花期 ,至 4月 10日进入盛花末期 ,此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正一、四川水稻生产现状(一)2000—2016年生产变化趋势1.水稻种植面积2000年四川省水稻种植面积213万hm~2,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仅为195万hm~2,17年来总量下降了17万hm~2,年均减少1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