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正>1 大流域治理开发已成为水土保持治理开发的主要形式从山西省的水土保持发展实践来看,50年代提出了以支毛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60、70年代将水土保持推向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并提出发展小流域经济,全省先后用不同渠道资金安排730条重点治理小流域,其中有300多条小流域达到省政府规定的高效小流域标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重点小流域面积多为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平方公里.进入8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建国以来时间较长的黄金时代.随着对水土保持认识的不断深化,投资力度的逐渐加大,全省各地除普遍推行户包.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是我国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生产的基本单元。结合英国赠款参与式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CWMP),探讨了参与式流域工作方法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的应用,进一步摸索出一条优化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推动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管理,使小流域治理管理的模式更加优化,为今后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管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为类似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鼎言 《水土保持通报》1999,19(1):33-37,42
该文综述了浙江省小流域治理的现状,并结合湖州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实践,对小流域治理的类型,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关治理标准,配套技术以及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治理的景观规划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学的设计观点虽然尚未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小流域治理实践,但在小流域治理规划中引入景观理念必然成为今后的主流趋势。小流域景观生态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原则、景观多样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等,规划方法主要包括斑块法、廊道法等5种,小流域景观生态包括农业生态景观、林业生态景观等诸多形式。建议加强景观小流域评价标准研究,以便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管理小流域,把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同人文创造有机结合起来,使小流域的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更为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 甘肃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较早,是从1974年开始在面上推广的,80年代得到了大发展。目前全省已列入计划重点治理的小流域达700余条,总面积14890km~2,每年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700余km~2,占全省年治理面积的20%左右,年均治理率4.7%,治理程度平均达到57.85%,其中有89条小流域已完成规划治理任务并通过了验收。各地还涌现出一大批治理速度快、质量高、效益显著的小流域治理典型和适合当地情况的  相似文献   

6.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有助于科学管控和精准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是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前提。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将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型、风沙型、中低山地型和平原型5种;同时结合东北黑土区实际情况确定了17项指标,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分级及评分标准,以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定量揭示小流域项目治理需求的迫切程度。分类分级标准的建立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治理小流域项目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实用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水土保持措施配比是《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全省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基础和依据,对于科学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方案,以及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总结近年来陕西省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典型小流域已有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规划治理面积及措施数量,推算出陕西省已有和规划治理的水土流失措施配比,并分解到陕西省现有的12个市(区)。这一陕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比指标值,可为下一步市级水土保持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为国家、省、以及市级政府投资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标准加大小流域经济发展的力度段巧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一)修订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的必要性1.自1980年4月水利部下发《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以来,该办法中提出的小流域治理标准,对推动全国水土...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小流域基础信息不详,难以有效地进行规划、治理和监管的实际,基于河南省地形和流域水系分析,应用高精度DEM、水系图等基础数据,开展了全省水土保持小流域划分工作,详细说明了小流域划分原则与流程。划分结果可为全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监督管理、规划评估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旌德县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投入大、规划难、用时长、管理跟不上等问题 ,尝试开展了以 2km2 为标准、面积 5km2 以下的小单元综合治理 ,已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以小单元开展综合治理 ,内容丰富、布局合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具有许多优越性 ,是对小流域治理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赣南兴国县水土流失典型区的调查,从小流域的生态能源系统分析出发,提出了促进维护良好的生态经济水平条件下小流域治理和管理应遵循生态能源原则和经济原则,为我国南方小流域治理和北方沙漠化防治提供了能源理论依据。流域治理中配置生态能源系统可巩固治理成果,有效减少人为对系统的破坏,是解决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80年代以来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使我国水土保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成功之路。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了大流域与小流域、县与乡村户、点与面的结合 ,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体现了防与治的统一。小流域是大江大河产水、产沙的源头 ,是江河与面上联结的纽带 ,在小流域中修建的各种综合防治体系 ,是治本清源的做法 ,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形式。实践证明 ,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海沦市光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发展生态经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光荣小流域经过5 a的综合治理,经济系统有了较大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为小流域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而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针对割肚河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选择振兴小流域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使治理进入市场,让产品进入流通,建设优质高效的小流域治理开发体系,增强基层水保部门经济实力,探索出一条开发性治理、股份合作制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5.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保法颁布 10年来 ,四川省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治理开发、科教宣传等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 ,全省 16 3个县(市、区 )成立了水土保持机构 ,审批水土保持方案 140 0 0多份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开发得到治理区人民的衷心拥护 ,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使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得到加强。今后的工作思路是 ,强化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 ,依法加强行业管理 ,加强预防监督 ,多渠道争取资金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和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以国家有关建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的法规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开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特点和编制关键。明确指出《水土保持方案》应具备法律的强制性、以施工范围为核心的小区域性、实施单位的可操作性及对当地造成不利影响的补偿性4个特点。《水土保持方案》应包括施工区、影响区、保护区在内的防治范围。防治目标应为人为新增水土流的俐到的基本控制、原生地面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工程施工和运行得到安  相似文献   

17.
从小流域治理的整体角度介绍了山东省平邑县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1985-1997年)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的建设情况及十几年来的治理经验,分析了综合防护体系近几年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各方面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论证了小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珠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和基本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并在总结多年来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坚持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的同时,强调积极开展较大面积的重点区治理的作用。最后建议:为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应重点解决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农林牧业土地利用规划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小流域自然条件、土地利用、治理措施和生产状况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定量化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与方式。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坡地面积、土地利用总面积、总投入、梯田或台地面积。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小流域总产值在1994-2000年间将以14.5%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农林牧业土地利用规划的最佳比例分别是52.14%,大于30%和不超过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广东省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对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该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小流域的灾害特点和治理目标及瑶安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防洪减灾效益、水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4个效益类型,选择21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后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模型。[结果](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适合广东省使用。(2)2007—2013年瑶安小流域的综合效益和4个单项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防灾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提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在广东省是实用可行的。综合治理后瑶安小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