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个玻璃箱中,模拟自然界环境,分别观察棘胸蛙在越冬阶段摄食、发病、死亡情况及温度、水质等外界环境对其越冬的影响.试验历时107 d,结果表明:亲蛙能在室内安全越冬,幼蛙不能在室内安全越冬,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李贵雄 《水产科技情报》2008,35(6):291-292, 296
将菲牛蛭活体分别以不同密度放置于湿润的稻田土中,在室内常温条件下观察其越冬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菲牛蛭的越冬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当密度在1 800条/m~2时,其越冬成活率为85.6%,与密度在2100条/m~2以上的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密度在1 500条/m~2以下的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越冬后各组的体重分别减轻了10.4%~15.6%,但各组间的相对增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稻田土可作为吸血水蛭的越冬基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阶段气候特点和棘胸蛙养殖生长规律,本文对棘胸蛙越冬过程中影响其成活率和增重率的几个因素光照、强化培育、体重规格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光照条件组棘胸蛙越冬后的体重减重率和死亡率显著地高于完全黑暗组;通过秋季强化培育,越冬棘胸蛙对比增重率差异不显著,越冬死亡率在A组间差异显著,B组差异不显著,小幼蛙通过秋季强化培育有利于棘胸蛙安全越冬;不同体重规格组越冬成活率差异显著,年龄越大,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表现为刚变态完成幼蛙越冬成活率较低。因此在棘胸蛙越冬过程中,可以使用黑暗的环境、减少人为的惊动、秋季强化培育来保证其成活率和增重率。  相似文献   

4.
在面积3 334~3 3335 m2池塘内,每667 mz放置规格为12 m2的网箱20只,对网箱内放养黄鳝密度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放养黄鳝规格为30~50 g/尾,放养密度1.0~1.2 kg/m2,经3~4个月的养殖,成活率为94.0%,产量为3.02 kg/m2.  相似文献   

5.
在北方地区冬季没有锅炉加热培育用水的条件下,利用大棚晒水进行刺参亲参越冬培育试验。培育水温1.8~14.2℃,海水平均盐度31.8‰,pH值7.8~8.5,溶解氧大于8mg/L,经过6个月的饵料投喂对比,试验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亲参越冬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分别为98.3%、32.1%,对照组分别为95.5%、11.4%。同时,从水温控制、入池时间和暂养密度、饵料的配比以及栖息位置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对刺参亲参越冬成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10日~2008年4月14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人工养殖场进行了东北林蛙室内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在室内越冬是可行的;一龄蛙、二龄蛙、三龄蛙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2.6%、84.5%、87.2%;越冬期间,三龄东北林蛙的体重下降最大,减重率为5.65%;一龄东北林蛙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体质虚弱.  相似文献   

7.
根据连续三年的亲虾越冬实验,我们认为搞好亲虾越冬培育的主要技术有4个方面:1.种虾专养技术;2.种虾室内交尾技术;3.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的技术;4.控制卵巢发育速度,适时产卵孵化。这四项技术缺一不可必须认真实施,方能取得亲虾越冬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种不同放养密度的黄鳝池塘网箱养殖进行试验对比,确定一种比较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模式,以达到池塘黄鳝网箱养殖获得理想经济效益的目的。本试验选用3×6×1.4m3网箱进行养殖,设置三个不同的放养密度,即每平方米放养0.5kg(第Ⅰ组)、1kg(第Ⅱ组)和1.5kg(第Ⅲ组),每个不同的放养密度为一组,每组设置三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第Ⅰ组、第Ⅱ组和第Ⅲ组的三个试验组,经饲养172d后,黄鳝从31.4g分别长到123.9、107.8、99.6g;成活率分别为73.5%、71.3%和63.6%;饲料系数分别为2.43、2.20、2.52;每箱纯利润分别为402.5元、474元和397.3元。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2009年5月,在集安市渭源水库—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标准化网箱养殖基地,进行了网箱养殖框鳞镜鲤成鱼越冬试验。试验用两只网箱,分别为规格12m×6m×4m、养殖4区的9号箱和规格为18m×9m×6m、养殖2区的10号箱。两只网箱均为无盖聚乙烯双层网箱、不沉箱原箱越冬。2008年12月13日和2009年5月1日,对两只网箱的框鳞镜鲤进行越冬前后原箱鱼全称重,抽样检测尾重、换算出尾数,记录总重、个体重和总尾数。试验结果,4区9号箱成活率99.15%,总体减重率9.38%,个体减重率8.6%;2区10号箱成活率98.67%,总体减重率6.6%,个体减重率5.4%。  相似文献   

10.
鱼塘网箱生态健康养殖黄鳝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和2009年在鱼塘中设置网箱生态健康养殖黄鳝,取得好的效果。2008年面积8m2的养鳝网箱300口,总产商品鳝11611kg,平均规格146.1g,尾,成活率88.3%,产值41.80万元,利润9.31万元,箱均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38.70kg、1393.3元、310.3元;2009年面积10m2的养鳝网箱600口,总产商品鳝28345kg,平均规格150.2g,尾,成活率88.4%,产值102.04万元,利润22.907万元,箱均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47.20kg、1700.6元、381.67万元。本文从生态健康养殖的角度对鱼塘中养鳝网箱设置、生态模拟、环境调控、饵料配比、黄鳝越冬及病害防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饲料对越冬一龄蟹种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4月投喂不同种类的饲料对越冬一龄蟹种生长脱壳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室内实验表明:在相同密度、相同养殖条件下,投喂新鲜动物性饲料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投喂植物性饵料的成活率仅为65%;湖泊网围养殖生产表明:在相同面积、不同密度的强化暂养网围区中,投喂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螺蛳的幼蟹脱壳延迟期仅为4 d,而投喂植物性饲料小麦的幼蟹脱壳延迟期为7 d,其脱壳死亡率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初始体重为(68.85±0.44)g和(26.67±0.17)g的2种规格黄鳝为研究对象,大规格按照体重的2.8%、3.6%、4.4%和5.2%投喂;小规格按照体重的3.0%、4.0%、5.0%、6.0%和7.0%投喂;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大规格组50尾/箱,小规格组100尾/箱,实验持续56 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2种规格黄鳝增重率、饲料系数、肝体比以及全鱼脂肪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但全鱼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和5.2%时增重率达到最高水平,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规格黄鳝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大规格黄鳝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胆固醇(TC)含量先升后降,血清甘油三脂(TG)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达到组间较高水平。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小规格黄鳝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TG、TC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血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投喂水平为6%时,小规格黄鳝的SOD和LZM活性均处在较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当大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4.4%、小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5%–6%时,黄鳝的生长性能达到较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陈冲  孙丕海  王全军 《水产科学》2011,30(10):641-643
将在大连地区繁育的平均壳长2.2cm的皱纹盘鲍苗种运至福建省莆田市海域进行海上越冬,使用底面积为350mm×550mm、层间距150mm的7层专用养鲍笼,养殖密度25~80枚/层,饵料为盐渍海带、鲜紫菜、鲜海带苗。经5个月饲育,鲍苗平均壳长增长1.94cm,成活率达94.5%,效果明显优于北方沿海的室内越冬及海上越冬。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热水进行罗氏沼虾越冬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热水进行罗氏沼虾越冬试验。定时充气增氧,每天排污,日换水量15%~25%。约20d大换水一次,彻底排污。投喂人工配饵,消毒防病。实验证明:越冬水温21~25℃,溶氧保持3mg/L以上,能加速越冬对虾生长和发育,促进交尾,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褐菖鲉室内人工繁育技术,从野生亲鱼的收集、运输、驯化和强化培育到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苗种培育,对上海地区褐菖鲉低盐度室内人工繁育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浙江舟山地区收集野生褐菖鲉亲鱼800尾和1 200尾,经长途运输并于室内水泥池暂养48 h,分别获得存活亲鱼791尾和1 193尾,运输存活率分别为98.88%和99.42%;经3~4个月的驯化饲养,分别获得越冬前亲鱼773尾和1 158尾,驯化成活率分别为97.72%和97.07%;经越冬强化培育,分别存活728尾和1 112尾,越冬成活率分别为94.18%和96.03%。2015—2018年,经过4年室内人工繁育,通过开口生物饵料(轮虫)的培养、人工催熟催产、布苗和鱼苗培育(水体盐度17~19,水温16~18 ℃,以人工培养的海水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培育周期50~60 d),分别获得体长30~40 mm的褐菖鲉幼鱼1.3万、2.1万、8.5万和26.1万尾。  相似文献   

16.
汪长友 《水产养殖》2011,32(9):24-25
2009年1月—2010年9月,古田县龙丰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倪桂松火车站库湾、吴家燕旧双坑库湾、林海忠谷口库湾三个渔场在水库库区建设不投饵仿生态网箱养殖鳙鱼366箱。2009年3月份,每箱投放500g/尾鳙鱼种505尾,放养一周年半,于2010年9月份抽箱清点,平均体重1.74kg/尾,成活率96.8%,平均每箱产鱼850.58kg,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海水土池设置网箱驯养漠斑牙鲆,苗种规格平均体长7.9 cm,放养密度2 000尾/箱,体长15 cm以后放养密度350~400尾/箱,经9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长32.2 cm,平均体重630 g,养殖成活率88.2%。直接放养于土池养殖的比网箱养殖的生长更快,养殖6个月可达500 g。漠斑牙鲆适宜生长水温18~28℃,耐高温可达34℃,适盐范围0~40‰,能适应闽南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杂交鳢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杂交鳢养殖塘中混养了规格50g的鲫鱼6 000尾/hm~2和规格70g的鳙鱼600尾/hm~2,水面种植少量水葫芦,经过8个多月的养殖,4口鱼塘杂交鳢成活率均在76%以上,平均单产61 140kg/hm~2最高64 695kg/hm~2。结果表明,杂交鳢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通过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Onchidiumstrurna)室内养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养殖温度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于50只·箱-1(333只·m-3),底泥采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表层粉砂性盐成土,以3cm的厚度铺于养殖箱底部,光照强度低于701x时瘤背石磺死亡率最低,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且与其他各试验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养殖瘤背石磺需控制温度、盐度、相对湿度、养殖密度、光照强度及底泥等各项指标;同时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改善养殖条件等方式能够提高瘤背石磺成活率,从而实现人工条件下的长期养殖。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进行,旨在示范用高大豆粕饲料在近海网箱将真鲷从鱼种养殖至商品规格的生长性能。试验将真鲷放养在3个6.4米~3的网箱内,放养密度为1000尾/箱。投喂的饲料为一种含粗蛋白45%和粗脂肪12%的饲料,该饲料的配方中含有32%的大豆粕,以部分替代鱼粉。经118天的饲养,真鲷从257克长至平均950克。3个试验网箱的平均毛产量为98.2千克/米~3(628千克/箱)。平均成活率为6 7.6%。平均饲料转化系数为3.4:1。平均的净收入为人民币1859元/箱(222美元/箱),并取得14%的投资回报率。用高大豆含量饲料养殖,真鲷展示了快速的生长,在计划180天的生产期内仅用了118天即可将其养殖至目标商品规格500克的2倍大小。在试验第60天,因真鲷疾病和因换箱操作造成的鱼类高死亡率,使鱼类的饲料转化系数受到了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